万历年间的“争国本”主要是怎样的,对明朝政治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爱百科 166 0

争国本是明代历史上重要的事件,历时15年,余波影响了晚明的政局,直到明朝终结。“国本”指的是太子,争国本就是万历皇帝的两个儿子朱常洛和朱常洵谁立为太子的问题,之所以叫“争”,就是因为皇帝、皇后、太后、皇贵妃、群臣都参与了此事,15年中争论不息。

万历年间的“争国本”主要是怎样的,对明朝政治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产生的缘起朱常洛是皇长子,王恭妃所生;朱常洵是皇三子,郑贵妃所生。万历皇帝宠爱的郑贵妃,在朱常洵出生后即被封为“皇贵妃”,就在册封的当天,户科给事中姜应麟上疏反对,言辞尖锐又沉重:“礼贵别嫌,事当慎始,贵妃所生陛下第三子犹亚位。中宫恭妃诞育元嗣,翻令居下,揆之伦理则不顺,质之人心则不安,传之天下万世则不正。请收回成命,先封王恭妃为‘皇贵妃’,而后及于郑妃。则理即不违,情即不废。”从此“争国本”正式爆发。

万历年间的“争国本”主要是怎样的,对明朝政治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姜应麟因皇帝发怒而被贬谪,紧接着吏部员外郎沈璟、刑部主事孙如法再次上疏,结果一并获罪。接着又有南北两京数十人上疏申救。既然大臣们放胆抨击皇帝,那么皇帝身边的太监也就不再为向外廷传递一些秘闻而不安了。随着关于皇帝生活放纵的消息不断传出,加上不时以“头眩”为由不举行早朝,大臣们又发起了新一轮的攻击,也有大臣因此遭受廷杖。所以万历皇帝对临朝听政愈发厌恶。

产生的影响围绕着“国本之争”,群臣渐渐的形成了两大对立派别:以首辅申时行、大学士王锡爵、沈一贯、方从哲等人为首的一派态度暧昧且“依违其间”;以顾宪成、高攀龙、钱一本等为首的一派以“东林书院”为据点,主张坚决按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宗法成规,拥立朱常洛为太子,形成“东林党”。根据官员籍贯不同,又有“浙党”、“齐党”、“楚党”等多种派别,多派别联合起来反对“东林党”。各党互相争斗,利用权力和制度,抓住一切机会排除异己,欲置对方于死地。

万历年间的“争国本”主要是怎样的,对明朝政治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明末的党争,无论哪一方获胜,都对解决社会积弊毫无益处,只能使大明帝国倾倒的更加迅速。就在明朝内部为了国本争吵不休,党争激烈的同时代,努尔哈赤在东北地区崛起,不断攻城掠地、扩大地盘。

争国本的结束万历皇帝的母亲虽然已经不问朝政,但时刻关注着“争国本”的发展变化。在这个问题上,她选择站到王恭妃和群臣一边。

万历年间的“争国本”主要是怎样的,对明朝政治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上图慈圣太后

一次万历来到她的深宫请安时,老太后面色严肃地问道:“为何迟迟不立常洛为太子?”可能是慈圣太后威风犹在的缘故,也可能是万历事先没有准备而过于慌张,竟脱口说了一句关键性的错话:“彼都人子也。”

明时宫内称宫女为“都人”,万历居然忘记了母亲也是“都人”出身。当慈圣太后怒气冲冲地指着他说:“尔亦都人子”时,万历才幡然醒悟,惊恐得“伏地不敢起”了。万历的失误,加剧了慈圣太后的决心。无奈之下,万历皇帝只得在万历二十九年(1601)十月立常洛为“皇太子”。

万历年间的“争国本”主要是怎样的,对明朝政治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上图明光宗朱常洛,年号泰昌,在位仅一个月

万历年间的“争国本”主要是怎样的,对明朝政治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上图王恭妃,后世尊为“孝靖皇太后”

对于皇太子的生母王恭妃,万历一直很嫌弃她。最后王恭妃在47岁时不幸亡故。在群臣的请求下,才给王恭妃谥号为“温肃端靖纯懿皇贵妃”。王恭妃死后十年,在其孙子天启皇帝的主持下,才与万历皇帝合葬在定陵,并按照泰昌皇帝的遗愿追封为“孝靖温懿敬让贞慈参天胤圣皇太后”。

万历年间的“争国本”主要是怎样的,对明朝政治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上图郑贵妃墓前石碑基座

郑贵妃于崇祯三年(1630)去世,谥曰“恭恪惠荣和靖皇贵妃”。她的儿子朱常洵就藩洛阳为福王,后被农民起义军所杀。甲申之变后的崇祯十七年(1644)七月,郑贵妃的孙子南明弘光帝追封她为“孝宁温穆庄惠慈懿宪天裕圣太皇太后”。

标签: 国本之争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