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孙中山誉为当代“班超”的徐树铮,为什么冯玉祥一定要杀他?

爱百科 136 0

北洋时代离我们很近,但许多事情我们并不真的了解。

例如冯玉祥杀害徐树铮,其中内幕少有人能说透,黑哥原先的看法也很简单,直到查到这份珍贵的北洋时期史料——

被孙中山誉为当代“班超”的徐树铮,为什么冯玉祥一定要杀他?

民国十三年,直(以吴佩孚为首)奉(以张作霖为首)两系开战以前,段祺瑞、张作霖、冯玉祥即秘密成立了一个三角联盟,三方约定,合力倒吴,事成之后,拥段祺瑞为临时执政,张作霖所辖的奉军仍退回山海关以外,不再过问关内之事。北洋大政,均有执政主持,军人不得干预。

不料,直系吴佩孚败北后,奉军长驱而入。张作霖首命李景林为直隶督办,同时命令张宗昌在天津四郊收集直系溃兵,大事扩张部队。

冯玉祥见张作霖野心勃勃,在天津会议上面责张作霖不应背约寒盟。但张作霖不予接受,并且反唇相讥地说,直军之败,全是奉军力战之功,裂土酬庸,理所应当。你冯某人不过投机取巧,因人成事,今日能分得一杯残羹,即应知足,何必多事。

因此事,双方闹得剑拔弩张,大有兵戎相见之势。

其实,此时的冯玉祥,羽翼未丰,外强中干,此番向张作霖发难,只是虚张声势,想以此达到讨价还价的目的罢了。

但刚刚上台,实为傀儡的段祺瑞,却误以为真,甚恐双方果真打起来,那样刚到手的执政,非随之垮台不可。为了避免此种情况,于是段祺瑞极力从中调停,答应任冯玉祥为西北边防督办,允许其部向西北各省发展。作为平衡,之后段祺瑞又答应张作霖的奉军,可以沿津浦路向南发展。

此番议定之后,冯玉祥立即任命心腹鹿钟麟为京畿卫戍司令,控制京城,布下一个挟天子令诸侯的政治局面。与此同时,冯玉祥又命其国民二军胡景翼南据河南,其国民三军孙岳占据河北保定以南和大名一带,紧接着又派嫡系大将张之江、李鸣钟、马福祥、刘郁芬以及孙连仲等,分据察、绥、宁、甘等四个省区。

张作霖自然也不肯甘居人后,与之对应,他命令张宗昌、杨宇霆、姜登选等分兵南下,相继占领了山东、江苏、安徽三省。

以上就是民国十三年十一月后至民国十四年八月以前的军事态势,也就是冯、张争雄所布的棋局。

被孙中山誉为当代“班超”的徐树铮,为什么冯玉祥一定要杀他?

然而,表面的平衡之下,却是暗流涌动。

奉系几员大将南下之后,因为所率奉军多属骄兵悍将,地方口碑极差,加之浙江督军孙传芳联合苏、皖地方势力,乘机而入,向奉军发动了突然进攻,于是乎,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幅看似合情合理却又十分诡异的景象,杨宇霆、姜登选率领的七八万奉军,居然丝毫不加抵抗,即偃旗息鼓地将皖苏地盘拱手让给了孙传芳,迅速向北逃撤了。

一般的看法认为,奉军此番败北,一来是因为杨宇霆、姜登选之流不善统兵征战,加之太过狂傲,失了地方民心,自然不堪一击;二来是因为孙传芳太过狡猾,趁奉军尚未站稳脚跟,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杨宇霆、姜登选真的如此无能吗?

当以下内幕浮出水面时,有些人这才感到,真相远比想象的复杂。

被孙中山誉为当代“班超”的徐树铮,为什么冯玉祥一定要杀他?

原来,早在孙传芳举兵攻奉之前,冯玉祥与奉军中的野心家郭松龄已暗中勾结到一起,并且制定了合力倒张的计划。当时双方约定:假如江、浙发生战事,冯即出兵冀、鲁,截断姜登选、杨宇霆两军归路,将之聚歼于江淮之间;同时郭松龄挥师出关,一举占领东三省。

试想一下,倘若此谋得逞,冯玉祥必将称雄一时,无人可敌。

然而,乱世枭雄张作霖并非徒有虚名,奉军南下后,他即嗅到了其中凶险,识破了冯玉祥的诡计,于是姜登选、杨宇霆南下之时,他就发出了密电:倘若孙军大举进犯,即刻全师北归,切勿与之力战!

因为有张作霖的这一道密电,孙传芳打来时,姜登选、杨宇霆才会显得那般狼狈,其实此番狼狈的背后藏着确保奉系大局的深谋。

被孙中山誉为当代“班超”的徐树铮,为什么冯玉祥一定要杀他?

可能有人要问了,这些与冯玉祥杀害徐树铮有何关系呢?

说来也巧。正当孙传芳酝酿功苏之前,徐树铮突然从国外发了一道:“反对杨宇霆督苏”的通电。

徐树铮的通电看似是反奉,但细细品读电文中的字句,例如“悬军远戍,得不偿失;变声肘腋,噬脐何及”,则大有以半公开的方式,暗中向杨宇霆预警的意思。

杨宇霆与徐树铮,两人是老同学,都好称小诸葛,一向惺惺相惜,这一道通电实则是徐树铮挽救知己、坏冯玉祥大事的一声惊雷。

苏、皖两省的奉军安然北返之后,冯玉祥终于回过味来,对徐树铮是恨之入骨,遂起了杀心。

除了这一道通电,冯玉祥杀害徐树铮,北洋圈中人还曾有过三种推测:一、徐树铮访问意大利时和墨索里尼订有一项军火借款,他曾把这个消息向段祺瑞、冯玉祥、孙传芳透露过,冯玉祥怕他有了这批资本,如虎添翼,于是产生了杀之以除后患的想法;二、徐树铮抵京后,不但对人表示过反赤态度,而且曾向段祺瑞建议,要段下令讨赤。而这时候的冯玉祥已经赤化,所以他要杀徐;三、民国七年,徐树铮在天津杀了冯玉祥的舅父陆建章,冯玉祥杀他,有替父报仇的成分。

被孙中山誉为当代“班超”的徐树铮,为什么冯玉祥一定要杀他?

可如果仔细深究,这三种说法基本都是经不起推敲的。

先说第一点,如果徐树铮跟意大利墨索里尼之间真有那么一笔军火交易,徐树铮断不可能将此机密大面积地告诉他人,尤其是冯玉祥,因为徐树铮是皖系中坚,而冯玉祥屡次与皖系作对,两人之间没有交情,只有积怨。

再说第二点,此时的段祺瑞手中无一兵一卒,只是夹在张作霖、冯玉祥之间的傀儡,即便徐树铮想讨赤,凭他的智谋,断不可能去做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蠢事。

第三点流传很广,也是冯玉祥杀害徐树铮之后,勉强摆在桌面上的说法,但如果了解冯玉祥的为人,便可知道替舅父报仇就是一个幌子。

北洋人都知道,冯玉祥不是一个正常人,他做过太多背离常理的事,例如先拥吴佩孚而后又倒吴佩孚,先拥曹锟而后又囚禁曹锟,先联张作霖而后又倒张作霖——冯玉祥行事,从来是只论利害,不顾道义。而此时的陆建章,早已死去多年,毫无利用价值,他怎可能为了这么一个远房死舅父,甘冒杀人的罪名呢?

如果他真是替陆建章报仇而杀害了徐树铮,以他当时的权势地位,尽可以在杀徐之后,挺身自承,昭告与国人:“玉祥母舅故将军府将军陆建章,因公道经天津,被当时伪奉军副司令徐树铮挟嫌杀害,迄已沉冤七载,未得昭雪,长此下去,则个人之生命无所保障,尊严之法律失去效用。玉祥为维护国家纪网计,并为母舅伸冤计,爰不惜身冒显戮,于徐犯路经廊坊时,要而杀之。恕我罪我,悉听公裁。”(以上这一段是北洋老人为冯玉祥假拟的。)

被孙中山誉为当代“班超”的徐树铮,为什么冯玉祥一定要杀他?

北洋老人们认为,如果冯玉祥真的如此一来,不但当时的执法者无奈他何,甚至还会受到部分人士的同声赞许。

但事实上,冯玉祥对此却是遮遮掩掩,不敢向人提及此事。他之所以不如此做,并非他知不及此,实则因为他在杀徐之前,根本就没想到替陆建章报仇,直到决意要杀的那一刻,他才突然想到陆建章的儿子陆承武,然后才叫他来承当冒名凶手。

所以说,冯玉祥杀害徐树铮,归根结底是因为徐树铮坏了他联合郭松龄倒奉的大计。对冯玉祥而言,趁奉军南下,他负责拦腰截断,郭松龄负责直捣奉张老巢,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哪知道,被徐树铮半公开地点破了。

被孙中山誉为当代“班超”的徐树铮,为什么冯玉祥一定要杀他?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冯玉祥也十分忌惮,那就是徐树铮对段祺瑞的影响力。做傀儡执政时,段祺瑞已英雄老矣,没有了主心骨,而徐树铮归国回京,让冯玉祥看到了不利,一旦徐树铮强力影响了段祺瑞,再想轻松控制这个傀儡,就难了。

还有一点,那阶段,徐树铮与五省联军孙传芳来往密切,关系不错,郭松龄反奉败死,张作霖势力重振后,冯玉祥隐隐又看到了另一种可怕的景象:徐树铮在京与段祺瑞已有了默契,出京之后,他极有可能以拥段之名,北结奉张,南联宁孙,共同对付自己。

到那时候,他冯玉祥不但逐鹿中原的希望要断送,就连在西北恐怕也难得立足之地。

所以说,徐树铮之死,是死于残酷博弈。

在冯玉祥的虎视眈眈下,他一不该再露锋芒,二不该回京。

标签: 冯玉祥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