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终生保持着北洋军阀的本色,虽然他并不是北洋系统出身。
说白崇禧一生保持北洋军阀本色主要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白崇禧私心太重,小团体利益至上,本质上和张作霖这样的北洋军阀没什么两样。
第二层含义,是说白崇禧军事知识结构依然是前近代化的,不知道近代化战争为何物。
先说第一层意思,为什么说白崇禧私心太重?这在白崇禧政治生涯中多次上演。
1936年,广东陈济棠与广西李宗仁、白崇禧打出了“北上抗日”的旗号,然后根据当时粤军将领高级李洁之披露:5月15日,白崇禧来广州游说陈济棠举兵时,曾表示:“只要我们挂起抗日的招牌,……舆论界必定会支持的,蒋介石也没有理由反对……大军到达武汉后,……马上转移东下袭取南京。……至于友邦方面,我们可再派人去联络,以过去几年我们同日本军方的关系来看,相信他们一定同情和帮助我们的。”
抗战爆发后,白崇禧也一再上演保存实力的把戏,根据桂系将领陆学藩回忆,在昆仑关战役进行过程中,白崇禧“只要能保存实力”与日本作战的“胜败”可以“置之度外,实系民族罪人。”
陆学藩原文如下:
反攻以后,夏威集团军在白崇禧亲自指挥下,有权使用部队,尽量使用别的部队,不动用自己的部队。夏威集团军始终在武鸣和邕钦路西侧方面,打些风流仗,看着敌人,可打可不打,因而不受到丝毫损失,争夺激烈,死伤惨重之昆仑关,始终是第五军和其他部队,这都是白崇禧保存实力的做法。蒋介石对他这一套,是早有戒心的。陈诚之监军,原因就在此,但白崇禧竟公开避开陈诚之监军,跑到宾阳白岩塘前进指挥所去。使陈诚失去监军之作用。他的目的,只要能保存实力胜败置之度外,实系民族罪人。
而在1944年桂林保卫战中,白崇禧的私心直接导致桂林保卫战的失败,白崇禧在开战前为了保存自己桂系的实力,调离战斗力最强悍的2个主力师,大大削弱了守军力量,导致军心动摇。再是桂林防守司令韦云淞缺乏固守的决心和信念,一见战局不利就匆忙部署撤退,结果一个在此前战斗中还未受到多少损失的师,就在混乱的撤退中溃败,根本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其实关于白崇禧私心过重,很多人其实是知道的,但是还有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白崇禧军事指挥水平也远远落后于自己对手,基本上在抗战之处完全不懂何谓近代化战争。
还是以淞沪抗战为例,胡宗南在战役末尾曾向何应钦表示,“桂军10个师只打1天”,不如胡宗南两个师表现好。
白崇禧为什么如此谦虚?实在是因为白崇禧自己在一天之内就断送了他和李宗仁辛辛苦苦积攒下的六个师的精锐部队。根据当时将领回忆,淞沪抗战中段,桂系的第7军、第31军的六个师到达淞沪战场。这支部队是李宗仁和白崇禧集团的嫡系部队,装备较好,在国内战争中属于能打善战的军队。
白崇禧也对这支部队充满信心,所以白崇禧极力主张利用这支部队在淞沪战场上来一次大规模的反攻。甚至白崇禧亲自到前线指挥这次反攻。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桂系精锐部队在白崇禧的指挥下,毫无章法,事前没有细致地侦察好日军的火力点,又未能集中兵力攻其一点,也没有控制好预备队,白崇禧只是让进攻的部队一线平推。
同时步炮协同也做得非常差,桂系步兵释放的烟雾阻挡了炮兵视线,导致桂系这次反攻是在没有有利炮火支援的情况下展开的。
冲锋开始以后,在白崇禧指挥下,桂系精锐竟然端着刺刀,挺直身体向日军阵地发起“人海”式冲锋,而日军则早已准备好的火炮、机枪火力和坦克火力一齐射向蜂拥而上的桂系官兵,同时,日军炮兵又把桂系这支精锐的退路切断,使得桂系官兵们只得握紧刺刀冲向前方喷着火舌的各种火力点。结果大多数官兵中弹身亡,极少数幸存的官兵趴在地上等到夜间才爬回友军的阵地,被友军收容。
最终,一天之内,桂系兵强马壮的六个师只剩下几副破架子。当时人回忆,白崇禧为此几天没吃好饭,睡好觉。
之所以桂系6个师的精锐部队一天之内报销,这和白崇禧指挥是有直接关系的,淞沪会战打了几个月,白崇禧竟然一点也没有触动和学习,还是沿用军阀混战时人海冲锋的老套路,军阀混战的时候各个军阀都缺乏重武器,人海战术还能适用;但是当敌人变成侵华日军以后,人海战术就变成了驱赶战士去送死。
白崇禧一天之内断送桂系精锐,白崇禧指挥水平可见一斑了。
标签: 白崇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