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氏大骂不听命令,白崇禧:合理的我服从,不合理不接受

爱百科 118 0

作者:莫孤烟

作为一名军事将领,如果能在有生之年统帅百万大军,那将是名垂青史的荣耀,历史上这样的人屈指可数。作为蒋军中公认军事造诣最高的人物之一,白崇禧在他55岁时曾有机会统帅百万大军,结果却不了了之。

按照主流的说法,白崇禧之所以放弃这一梦寐以求的指挥大权,原因在于对淮海战役毫无信心。这一说法固然没错,但只说对了一半。

1948年4月,李宗仁击败孙科,当选副总统。竞选之前,蒋氏曾劝李放弃竞选,理由是“你我都是军人,军人上台影响形象”,并断言李“肯定选不上”。谁知李宗仁自信满满地表示“我肯定能选上”,而且果然以明显优势当选了,这不啻给了蒋氏一记闷棍。

蒋氏大骂不听命令,白崇禧:合理的我服从,不合理不接受

李宗仁竞选成功,让桂系将领扬眉吐气。白崇禧在大会上以防长的身份向各界“爆料”:抗战胜利后国军有500万人,其中有40个师是美械装备,还有8个空军大队。问题是以这样优越的条件,只打了两年时间便损兵百万,试问这是什么原因?

代表们纷纷起哄:“请杀陈诚以谢国人!”其实有关战局大事,谁都明白并不是陈诚所能负责的,白崇禧这番话也并不是针对陈诚说的。至于矛头指向何人,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1948年5月25日,蒋氏亲自找白崇禧谈话,大讲华中战略地位如何重要,然后话锋一转:“健生兄,你是有数的军事家,我想请你出任华中剿总司令,驻节武汉,指挥华中军事,不知你意下如何?”

自1947年7月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天险,直插大别山之后,整个中原战局发生惊天动地的大变化。为了对付刘邓这一心腹大患,蒋氏特意派白崇禧坐镇九江,统一指挥五省兵力围剿大别山。白上任后颇有作为,一度使刘邓陷入困境而被迫分兵,并且在确山战役中击退了粟裕和陈赓两路大军的围攻,名噪一时。

蒋氏对白崇禧的心态十分矛盾,一方面不敢让其权力过大,以免尾大不掉;另一方面白氏确实是蒋军中“有数的军事家”,领兵打仗确有一套,要想打胜仗还不得不靠他。眼下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经略中原,大有会攻南京、武汉的态势,如果不能派出得力人员积极应对,中原战场将日趋糜烂,失中原者必失天下。

蒋氏大骂不听命令,白崇禧:合理的我服从,不合理不接受

表现刘邓大军的油画

问题是,中原战区集中了蒋军的精华主力,统领这样一支大军,不仅要才干出众,更要威望过人。拨拉来拨拉去,也只有白崇禧符合这两个条件了。

看到蒋有求于自己,白好生得意,在表示从命的同时,明确提出自己的主张:华中地区只能成立一个战区,以便集中兵力。司令部应设在蚌埠,便于集结重兵于江淮之间,以巩卫南京。

从军事上讲,白崇禧的建议完全正确。解放大军中野、华野两个野战军正在逐渐合拢,蒋军自然也要最大限度集中兵力。如果把华中、徐州两个“剿总”合二为一,蒋军在中原战场将有百万之众,最起码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问题是,蒋氏能让白崇禧这个和自己斗了一辈子的对手统帅百万大军吗?蒋氏明确表示徐州将成立另一个“剿总”,而华中“剿总”只指挥长江以北上游部队。

如此一来,白崇禧等于是被降职外放,其级别和曾经的部下刘峙相等,他哪里愿意?于是对蒋氏的话不置可否。

蒋氏大骂不听命令,白崇禧:合理的我服从,不合理不接受

白崇禧

6月1日,蒋氏在白崇禧没有明确表态的情况下,宣布他为华中“剿总”司令。憋了一肚子气的白崇禧立即到上海闲居散心,摆出了一副撂挑子不干的姿态。

蒋氏之所以一定要把白派去武汉,不但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而且也是蒋对付桂系的一贯策略。

抗战期间,蒋氏把白崇禧留在身边当参谋次长,将李宗仁调到前线执掌第五战区,采取分而治之的隔离政策,蒋桂之间这才平安无事。李宗仁如今成了副总统,那么白崇禧就必须外放。假如李、白二人都在南京,就有可能重演当年“逼宫”的历史,蒋不得不防。

幕僚张群向蒋建议,派黄绍竑去做说客。论地位,白崇禧当过黄绍竑的参谋长,曾是同僚;论团体关系,李宗仁、白崇禧都承认黄绍竑仍是桂系中的头面人物。

蒋氏大骂不听命令,白崇禧:合理的我服从,不合理不接受

北伐时期的黄绍竑

黄绍竑在吃了一顿蒋氏的家宴后,答应劝白崇禧出山,很快就乘飞机来到自己在上海霞飞路的公馆,并把白请到了自己家中。

黄绍竑首先承认自己是蒋派来的说客,但也表示自己另有想法。黄对局势的看法相当悲观,认为照蒋氏这样指挥,迟早要把本钱全部赔光。如今李宗仁和白崇禧都在南京高高在上,看似位高权重,实际上是被关在笼中的鸟儿。

“广西有几个军在华中,你趁早出去把它掌握起来,一旦时机成熟,让德公出来主政,倡导和谈,岂不是一举而数得吗?”

黄绍竑的这句话,让白崇禧茅塞大开,于是立即回到南京面见蒋氏,在答应外放的同时,提出交换条件:扩大华中“剿总”的职权和布防区域,他本人直接对蒋负责,不受防长和参谋总长的节制。

蒋这一次答应得十分痛快,白就此摆脱了国防部和参谋总部的羁绊,在军事上取得了极大的指挥权和主动权,这是他撂挑子半个月的最大收获。1948年6月28日,白崇禧飞抵汉口,就任华中“剿总”司令。

白崇禧一上任,刘伯承就给他来个了下马威——中原解放军向守襄阳的第15绥靖区发起攻击,全歼守军。正在白崇禧四处巡视,为下一仗做谋划的时候,蒋氏突然一纸电令将白召回南京。蒋氏的命令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让白崇禧即刻赴蚌埠,统一指挥徐州和华中两个战区,着手准备实施“徐蚌会战”。

两个战区合二为一,这正是白崇禧不久前的建议。当时蒋氏坚决不同意,可为何过了没几天就又变了卦呢?

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就在蒋白二人讨价还价的时候,粟裕率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南渡黄河,一举攻克开封,随即歼灭区寿年兵团,重创黄百韬和邱清泉兵团,把豫东大地搅了个天翻地覆。蒋氏为了挽回颓势四处调兵,把整个防御体系搞得支离破碎,导致襄阳和兖州两个重要据点失守,蒋军在中原战场机动作战的能力已经彻底丧失。

蒋氏大骂不听命令,白崇禧:合理的我服从,不合理不接受

华野部队在豫东战役中攻克开封

豫东战役是解放大军发动大兵团歼灭战的一次预演,预示着更大规模的大决战即将到来。在这样一场决定蒋氏生死存亡的大战中,除了他白崇禧,还有谁是刘伯承和粟裕的对手呢?

白崇禧眼瞅着能指挥这么多部队,心中自然高兴,对这一任命满口答应,还立即要了一架飞机到蚌埠视察军情。不过很快他就改了口,坚决不肯上任,他的理由是:蚌埠就在南京跟前,总统完全可以自己指挥,何必叠床架屋,另设机构?

一辈子把军队和地盘看作性命的白崇禧为何会放弃统帅百万大军的机会呢?其原因有二:

一、对“徐蚌会战”方案不满在国防部第二厅所做的徐蚌会战方案汇报中,徐州地区的蒋军统统摆在陇海路和津浦路这一点两线上,而不是最初所说的依托津浦路两侧做攻势防御。在白崇禧看来,这一布局像一个不祥的十字架,这两条交叉的长蛇极易被腰斩。白感到,在自己的军事生涯中,这还是第一次碰上指挥这样毫无把握的大决战。如果战败,他将成为责任人而被推上断头台,即便侥幸打胜,桂军主力恐怕也将所剩无几。

二、李宗仁透露重要情报白崇禧在李宗仁的官邸将蒋氏让他统一指挥徐蚌会战的情况给李宗仁作了说明。李宗仁透露了重要情报:“司徒雷登大使在报告中多次指责蒋独裁,是最不为人民爱戴之人,建议要他退休,由我上台干。”

白崇禧眼睛一亮,仿佛抓住了比百万大军还要有力量的东西,第二天便飞回汉口去,又一次给蒋氏撂了挑子。

对这个反复无常的白崇禧,蒋氏除了大骂“娘希匹”,毫无办法,只好收回命令,仍按原计划分设徐州、华中两个“剿总”,徐州的60万大军仍由刘峙统领。如此一来,“徐蚌会战”还没打,蒋军已经输了一半。

从李宗仁和白崇禧的本意看,他们根本不愿意蒋军在徐蚌会战中取胜。蒋军嫡系输得越惨,桂系的筹码也就越大,而蒋氏的垮台,不正是李白二人多年的愿望吗?

淮海战役爆发后,蒋军节节败退。蒋氏电令白崇禧派张轸兵团支援徐蚌战场,白拒不发兵。蒋只好派黄维12兵团东援徐州。当黄维兵团的十几万人马被困于双堆集后,蒋急令宋希濂兵团东调,白崇禧一再反对,几经顾祝同出面疏通才答应放走。可到了后来蒋要调走第2军时,白以辞职相挟。蒋骂白不服从命令,白却说“合理的命令我服从,不合理的命令我不能接受。”蒋白从此决裂。

蒋氏大骂不听命令,白崇禧:合理的我服从,不合理不接受

淮海战场

李、白联手拆台,终于让蒋氏下了台,李宗仁如愿以偿当上了“代总统”。不过,覆巢之下无完卵,半年之后,纵横半个世纪的桂系,也随着蒋家王朝的崩塌而被历史的洪流彻底埋葬。

1965年,李宗仁回国,周公在和他会谈时说到白崇禧,对其一生作出评价:“白崇禧颇自负,其实无远见。”

一语中的,一针见血。

1966年11月16日晨,在台北松江路某公馆,一个身穿睡衣的老人蜷曲着身子,僵卧在地板上,心脏停止了跳动。死者身上的睡衣撕成片,遍体抓伤,可见死时痛苦万分。死者皮肤呈现铜绿色,显然不是出于自然死亡。

这就是白崇禧的最终结局。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标签: 白崇禧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