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概要03

爱百科 133 0

  (二)埃及王国

  §尼罗河下游的部落

  北非东部的尼罗河下游地区称为埃及。因为尼罗河水自南向北流,所以其南部被称为上埃及,北部即尼罗河三角洲被称为下埃及。

  在尼罗河下游两岸生活的人们,种植大麦、小麦、亚麻、葡萄等作物,饲养猪、羊、牛等牲畜,挖掘沟渠以进行灌溉,与红海沿岸等地区有贸易往来。

  §小国并立时期(3500BC—3100BC)

  大约3500BC起,在尼罗河下游的两岸地区,先后形成了几十个城邦国家,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和三角洲。最早的国家是上埃及的涅伽达城,最主要的一个国家则是涅伽达南面的希拉康波里。

  各国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另包括城市周围的一些地区。各国有自己的名称、都城、政府、军队。国家的最高首领是国王,国王主管行政事务,指挥作战,主持祭祀仪式,国王的权力受贵族的一定制约。政府机关、王宫、神庙在城市中,城市有围墙或护城河用以防守。各国有自己的方言,各国崇拜各自的保护神,如鹰神、狼神、公牛神、鳄鱼神等。

  各国之间地位平等,彼此独立,为争夺领土、财富、奴隶和对尼罗河水的控制权而经常发生战争。在战争中,各国之间经常彼此结成联盟,以便与其他联盟进行对抗。

  3500BC起,埃及人与西亚有贸易往来,从西亚进口木材,向西亚出口金银、亚麻布等。

  §兼并战争时期(3100BC-2686BC)

  3100BC起,各国之间展开的大规模兼并战争。在不断战争的过程中,陆续有一些小国被他国兼并,从而形成在南方(上埃及)和在北方(下埃及)的两个国家。南方的希拉康波里王国对北方长期进攻,到公元前2686年,希拉康波里王国的政府消灭北方国家的政府,控制其领土,统治其民众,从而兼并北方国家,形成统辖整个尼罗河下游地区的埃及古王国。

  在兼并战争时期,专制制度有所发展。国王称“法老”,意思是“宫殿”,国王掌握最高权力。全国土地名义上都归国王所有,国王还直接占有大量土地。政府也加强了对民众的控制,经常对土地、人口、财产情况进行调查。

  当时在南方的尼罗河中游地区(今努比亚)有一些库什人的小国。埃及王国希望获得库什的黄金、象牙、乌木、宝石,并企图兼并这些小国,因此埃及和库什之间多次发生战争。

  在这一时期,埃及人开始开采铜矿,并掌握了制造铜器的技术,制造刀、匕首、斧等铜制工具和武器。美尼斯建造了孟斐斯城外的大堤坝和水库,当尼罗河涨水时,水库蓄积洪水,并通过人工渠道引入农田进行灌溉。

  §古王国时期(2686BC—2181BC)

  在古王国,政治制度更加完备。国王以下设有宰相,宰相以下设有具体管理各项事务的各种官职,但这些官职的设置仍有很大的随意性,尚未形成固定制度。有常备军驻守边界,战争时再临时征召军队。中央有法庭,宰相是最高法官,另有神庙法庭。统一前的各小国此时成为地方行政单位州,州长管理地方事务,战时率领本州军队出征,州长由国王任命。

  在古王国,国王的专制权力增强。国王被看作神的化身。宰相等高级官员都由国王任免,其中许多由王室成员担任,宰相则多由王子担任。宰相帮助国王管理行政、司法、财政等事务,但不掌管军事。军队由国王亲自率领或另外任命其他人率领,以免宰相权力过大而不易控制。官员们均服从国王的命令,对国王负责。国王的命令高于法律,国王有最高审判权,国王直接占有大量土地和奴隶。各地的州长们也都服从国王的命令。

  古王国的军队经常向国外进攻,以掠夺土地、奴隶和财富,曾多次进行对尼罗河中游的战争。

  古王国后期,国王的权力日益减弱,各个州长的权力却日益扩大,不服从国王的命令。州长还截留本应上交中央的税收,经济实力也越来越强大。由于国王不断地给予神庙大量土地和奴隶,王室的经济实力因而大为削弱,而神庙的经济实力大为增强。

  在古王国,人们分为平民和奴隶两个等级。平民中包括官员、书吏、祭司、医生、建筑师、农庄管理人、农民、手工业者等。书吏在农庄编写和管理文书、帐目,或者在政府机关中撰写公文和管理印章、文件、档案。书吏可以得到工资,生活舒适,还有机会升为较高级别的官员。

  平民组织在村社里,每家领取一块土地进行耕种并交纳赋税。政府通过村社向平民收取赋税,赋税为粮食、皮革、蔬菜、酒等实物。政府每隔几年对全国的土地和其他财富情况进行一次清查,依据清查结果确定税额。平民还要被征调去负担徭役,从事修建宫殿、陵墓、神庙、水利工程等劳动。无地的平民则在王室、神庙、个人的农庄里劳动。

  奴隶主要来源于战争俘虏。古王国时期埃及经常发动对外战争,从而获得大量奴隶。奴隶主可以任意买卖和转让奴隶。奴隶被用于耕种、放牧、手工制造、家务、建筑、开矿等各种劳动。

  在埃及王国,国王是土地的最高所有者,在名义上所有土地都属于国王。王室直接占有一些土地,由奴隶耕种,或由自由民耕种,产品由王室享用,王室土地数量极大,遍布全国各地。为了利用神庙在精神上支持国王的统治,国王经常赠送大量的奴隶和土地给神庙,所以神庙也占有大量土地,神庙土地主要来自国王的赠送。一些土地由私人占有,可以买卖、转让、继承,要交纳赋税。土地很少或没有土地的人耕种王室、神庙或别人的土地,交纳地租。由于尼罗河每年泛滥一次,冲毁标明土地分区界限的沟坎,使耕地的面积和形状发生变动,因此需要经常对土地重新进行测量并登记。从古王国时起,每年或两年举行一次土地清查,将清查的结果记录下来,作为收取地税和地租的依据。

  古王国时期,耕地面积扩大,作物品种增多,开始种植豆类、黄瓜、胡萝卜等。仍继续使用石制工具,但各种刀、斧、锯、锉等铜制工具已经越来越多地使用。开始使用两头牛牵引的木犁,开始使用木耙,用它击碎土块和平整土地。扩建了灌溉系统,在各地修建了大量的灌溉渠道,国王还曾派人开凿运河。古王国时期,有很多手工业门类,由专人从事各个门类的制造,如开矿、冶炼金属、制造陶器、建筑、制造石器木器、纺织、酿酒、造船、雕刻工艺品等活动。古王国时期,已有较多的商业活动,以物物交换为主。也开始用谷物、牲畜作交换媒介。与地中海东岸和努比亚有贸易往来,对外贸易往往是以商队的形式进行,由政府控制。

  §第一次动荡期(2181BC—2040BC)

  2181BC,中央政府陷于瓦解,各州政府统治各地,原来的各个州实际上成为独立国家,不服从中央政府,建立自己的军队,实行自己的纪年,职务自行世袭,法老名义上仍是国家最高首领,但实际上权力很小。

  这一时期政局动荡,曾有一段时间,在七十天内先后更换七十个国王。各州之间也经常进行战争。曾发生大规模的群众暴动,参加者有奴隶、农民、工匠,暴动者占领王宫,杀死官员,销毁税册,夺占富人的财产。在暴动的冲击下,许多地位低的人变成有权力的人,许多穷人变得富有,许多富人变得贫穷,许多耕地和水利系统荒废。

  州与州之间通过战争互相兼并,逐渐走向统一。在此过程中形成两个国家,一个国家统辖埃及中部和北部地区,以赫拉克列奥波里为中心,另一个则统辖埃及南部地区,以底比斯为中心,两国之间互相战争。2040BC,底比斯的国家取得胜利,兼并了赫拉克列奥波里的国家,形成统辖整个尼罗河下游地区的埃及中王国。

  §中王国时期(2040BC—1786BC)

  中王国初期,虽然建立了统一政府,但各州的地方政府势力仍然很强大,国王不再拥有古王国国王那样的权势。中王国时期,历代国王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加强中央的权力,削弱地方的权力。他们划定各州的边界,阻止各州之间为扩大地盘而进行战争,迫使州长保证向国家提供的赋税和劳役,由国王任命州长。经过这些措施,地方的势力受到削弱,中央的权力得到加强。

  为了掠夺土地、奴隶和财富,中王国实行对外扩张,多次对南面的库什进行战争,夺占了那里的一些地区。中王国还曾远征西亚。

  在中王国,奴隶的数量比以往更多,有的奴隶主拥有大量的奴隶。奴隶来源除战争俘虏以外,还出现因债务卖身为奴者和因犯罪被罚为奴者。农民、手工业者、商人等平民中,一部分人富有起来,一部分人变得贫穷,只有很少的财产。一些平民地位上升,占有一定的土地和奴隶,担任了一些高级官职,或高级祭司。

  古王国时期主要使用锄和直把的犁,在中王国时期,则出现装有横木把手的新犁。中王国时期,铜的开采增多,原有的开采地采铜量增加,又增加了新的开采地,出现了许多新的铜矿,铜的使用更加普通。青铜制造技术也从两河流域传到埃及(约2000BC),开始制造和使用青铜器。中王国时期,修建了更多的水利工程,如在法雍湖附近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排干这里沼泽中的积水并修筑堤坝,使之变成肥沃的耕地,又修建了引水和排水的渠道,使这些耕地在涝时能排水,旱时能引水灌溉。中王国时期,商业活动更多,出现了一些新的城市。与国外的贸易也增多,埃及商人到地中海东岸、克里特岛、东非海岸进行贸易。出售埃及出产的雕像、象牙制品、器皿等,购买地中海东岸的木材、铜、锡,克里特岛的金属制品、精细陶器,东非海岸的香料等。

  喜克索斯人居住在地中海东岸地区带,从事游牧生活。当时这一地区发生干旱,喜克索斯人牧养牲畜变得困难,于是四处寻找可供游牧的地区。由于尼罗河三角洲是一个理想的放牧地区,中王国时期,喜克索斯人移居到尼罗河三角洲。

  §第二次动荡期(1786BC—1567BC)

  1786BC,发生民众暴动,参加者有奴隶、农民、城市平民。武装斗争在很多地方都有发生,许多人被杀死。暴动者占领了都城,破坏王宫,驱逐官员,毁坏税册等政府文件。暴动者抢夺富人的房屋、牲畜等财产,原来的富人变得贫穷,原来的穷人变得富有,原来地位高贵的人被迫去做体力劳动,原来的奴隶却受到服侍。埃及分裂成南北两个国家,各有自己的政府,互相对峙,南北两个国家都政局动荡,国王频繁地更换。

  1674BC,喜克索斯人建立自己的政府,统辖埃及北部的一些地区,随后进行扩张,控制了整个埃及北部。喜克索斯人善于骑马,并从赫梯和两河流域学会了使用马拉战车,他们使青铜制造的武器,而埃及人的武器还主要是木制的,因而喜克索斯人在与埃及人的战争中处于优势。原埃及北部的国家统辖埃及北方的一个角落,埃及南方的国家统治范围则限于南部埃及,在一段时期内,还曾一度臣服于喜克索斯人的国家,向其称臣纳贡。

  喜克索斯人任用埃及当地人进行统治,沿用了埃及的政府机构,在埃及征收赋税。喜克索斯人崇拜埃及的塞特神,也崇拜埃及的拉神,他们的国王自称“拉神之子”。在喜克索斯人统治时期,埃及人从喜克索斯人那里引进了新的作物和耕作方法,以及马、马拉战车、青铜武器,埃及人开始普遍使用青铜器,用青铜武器装备了军队。

  埃及的南方国家进行了反对喜克索斯人的斗争,他们进攻喜克索斯人并取得胜利,夺占埃及北方地区,将喜克索斯人驱逐出去,再次建立了统辖整个尼罗河下游地区的埃及新王国(1567BC)。

  §新王国时期(1567BC—1085BC)

  新王国时期,建立了强大的军队和复杂的政府机构,政府中设有多个部门,分别管理王室事务、军队、祭祀活动、财政、农业等。新王国进行对外扩张,经过多年的战争,征服了西面的利比亚、南面尼罗河中游的库什,以及地中海东岸地区。为了统治广大的领土,国王任命了两个宰相,一个协助国王管理南方,另一个管理北方。在库什地区设置总督,往往是由王太子担任。在地中海东岸地区任命原来各小王国的统治者继续统治,但他们要将自己的儿子送到埃及做人质,统治者死后,将这些人质送回去担任总督。埃及还派遣军队驻扎在这些地区以加强控制。

  在埃及王国,人们信奉多个神灵,其中阿蒙神是主神。阿蒙神神庙的祭司们参加政治事务,权力逐渐增大,甚至干预王位的继承,并担任宰相等高级职务。阿蒙神庙祭司的势力的增强,对国王的权力形成威胁,于是几代国王先后设法削弱神庙祭司的势力。图特摩斯四世宣扬崇拜太阳神阿吞,阿蒙霍特普三世继续宣扬崇拜阿吞神,并且罢免了一名祭司兼任的宰相职务,而任命另一个官员担任宰相。

  阿蒙霍捷普四世宣布阿吞神世界上唯一的神,在全国各地宣传这一信仰,并下令只许崇拜阿吞神,禁止崇拜阿蒙神和其他神灵。他没收阿蒙神庙的财产,转交给阿吞神庙,还大量修建阿吞神庙,并创作了赞颂阿吞神的《阿吞颂诗》。他将自己名字中的“阿蒙”去掉,改名叫“埃赫那吞”,意思是“阿吞的光辉”。为了彻底地摆脱阿蒙神庙祭司对政府的影响,他将首都迁离底比斯,在远离底比斯的地方修建了一座新的首都,取名为“埃赫塔吞”,意思是“阿吞的视界”。埃赫那吞在位时期,阿吞崇拜非常盛行,但是仍有许多人信奉阿蒙神,仍有许多人支持阿蒙神庙祭司。埃赫那吞去世以后,祭司们对阿吞信仰进行了激烈的反击,继任的国王也没有继续实行他的政策,而是恢复了多神信仰,重新树立了阿蒙神的主神地位,首都迁回底比斯,财产也归还给阿蒙神庙,阿蒙神庙的势力又得以恢复,虽然已经不如以前那样强大了。

  新王国时期,由于对外战争频繁,每次战争胜利以后,都带回大批奴隶,因而奴隶的数量大大增多。奴隶不仅直接为主人从事农业、手工业、服务、工程修建、开矿等各种劳动,还可以领取份地,进行耕种,交纳地租。这种份地在奴隶死后,他的儿子还可以继续耕种交租。

  新王国时期,国王经常赠送给神庙大量奴隶、牲畜、土地以及其他财产。神庙占有很多土地,而且多是优良的土地。特别是底比斯的阿蒙神庙,拥有很多土地和其他财产。

  新王国时期,开始使用梯型犁。青铜器已经普遍使用。起初,人们在冶炼金属时,用嘴通过管子向炉内吹风,以提高炉温。新王国时期,在冶炼时已经采取脚踏风箱吹火以提高炉温,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新王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器,但不是埃及人自己冶炼的,而是从赫梯进口的。新王国时期,进一步修缮了水利系统,并开始用桔槔吸水灌溉田地。对外贸易范围更加广泛,与小亚细亚、希腊、地中海东岸都有贸易往来,输出仍以谷物、麻布、皮革、纸草为主,进口小亚的木材、地中海东岸的酒、油,克里特的精美陶器、金属武器、装饰品等。开始同红海与东非地区进行贸易,从那里输入黄金、乌木、象牙、牛、香料、奴隶等。

  对外战争和对被征服地区的掠夺,给被征服地区的人们带来极大的灾难,人口被俘虏,财产、牲畜被抢夺,房屋被烧毁,而且还要经常向埃及交纳奴隶、黄金、铜、牲畜等贡品,使被征服地区的人们负担沉重。因此,被征服地区的人经常进行反抗埃及统治的斗争,力图摆脱埃及的统治。新王国末期,国力日益衰落,控制不住被它征服的地区。在地中海东岸地区,当地居民进行了反抗,赫梯也插手干预,使这一地区摆脱了埃及的统治。埃及军队也被迫从库什地区撤出。

  §分裂时期(1085BC—525BC)

  1085BC,新王国分裂成两个国家,北方的国家以塔尼斯为都城,南方国家的以底比斯为都城。在新王国晚期,利比亚人雇佣兵已占有重要地位,在塔尼斯王国里,他们的势力更加强大。945BC,塔尼斯王国建立了一个新政府,取代原来的政府,首领是利比亚雇佣兵领袖。817BC,塔尼斯王国的部分地区脱离出去,建立独立的国家,以布巴斯提斯为都城,首领也是利比亚雇佣兵领袖。后来,布巴斯提斯王国的部分地区脱离出去,建立独立国家,以舍易斯为都城,其首领也是利比亚人。730BC,舍易斯王国兼并塔尼斯王国和布巴斯提斯王国,统一了埃及北部。

  在舍易斯王国,债务奴隶日益增多,使国家兵源受到影响,于是波克霍利斯进行了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禁止本利之和超过本金的双倍,即利息不得超过本金,债权人只能索取债务人的财产,而不能占据债务人的人身,因为财产属于个人,而公民的人身属于国家,国家需要他们服役。

  760BC,埃及南面的库什王国兼并南方的底比斯王国。664BC,舍易斯王国统一整个埃及。此后,埃及一度为亚述帝国所征服,但很快又恢复独立。525BC,波斯帝国兼并埃及,埃及成为波斯的一个省。

  在分裂时期,铁器普遍使用,金属器皿制造、制陶、纺织等很兴盛,国内和对外贸易很活跃,城市数量大为增加。为了开展贸易,政府鼓励希腊商人移居埃及,给予他们土地,开凿了尼罗河与红海之间的运河,还曾派遣一支腓尼基人为海员的舰队绕非洲航行。

  §文化

  埃及王国建立以前,各部落有自己信奉的动物神和自然神,分别是本部落的标志和保护神,如鳄鱼神、鹰神、狮子神、公牛神、蛇神、天神、地神、空气神、太阳神、月亮神、尼罗河神等。小国并立时期,各国继续信奉自己的这些神灵,它们分别成为各国的标志和保护神。兼并战争时期,随着逐步统一,鹰神荷鲁斯成为全国都信奉的主神和王权的保护神。其它各种神大都仍然存在,但有的降为地方神,有的虽仍流行于全国但不是主神。古王国时期,赫里奥波里斯的太阳神拉神逐渐取代荷鲁斯的地位成为全国性的主神和王权保护神。中王国时期,底比斯统一埃及,而且国王也出自于此,因而底比斯的地方神阿蒙神地位逐渐上升,取代拉神的地位,成为全国性主神和王权保护神。新王国时期,这两个神被结合在一起,作为阿蒙—拉神而为人们所崇拜。新王国的埃赫那吞时期,阿吞神一度盛行。但埃赫那吞去世以后,恢复了多神信仰,重新树立了阿蒙和拉神的地位,阿吞神几乎完全不再被人崇拜。

  除主神以外,奥里西斯也是一个重要的神,受到广泛的信拜。埃及人认为,奥里西斯是冥界的神,统治死者居住的地方,所有人死后,灵魂都要交奥里西斯的审判,决定人们是否获得永生,高尚的人能够得到永生,生前有罪恶的人不能得到重生,并且要受到惩罚。法老也被看作是人间活着的神,是太阳神阿蒙的后代,是人间的太阳,正如阿蒙神是整个宇宙的管理者一样,法老是人间的管理者。

  埃及王国的人们认为,人是由肉体和灵魂两部分构成的,灵魂是不灭亡的,人死后灵魂仍然存在,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所以人们花费了大量的财富和劳力去建造坟墓,作为他们在死后的住所。法老们为自己建造大规模的陵墓。法老坟墓的外形是一个巨大的四面立椎体,其底部是正方形,四面是斜向上的三角形,顶部为尖顶,像汉字的“金”,所以汉译为“金字塔”。金字塔是用磨光的石块精确地砌筑而成的,内部有放置遗体和各种随葬品的墓室,有走廊、通风管道,有雕刻、绘画。规模最大的是古王国时的法老胡夫的金字塔。古王国法老哈佛拉的金字塔附近还建有一个巨大的石制狮身人面像,象征法老的威严。

  出于宗教目的,人们建造了许多巨大的石头神庙。最大的神庙是建在底比斯城郊的卡尔纳克神庙,主要由阿蒙神、其妻穆特女神、其子洪苏神三个神庙建筑群构成,此外还有一些国王的祭祀神庙。卡尔纳克神庙中最雄伟的部分是圆柱殿。这座圆柱殿宽约50米,长约100米,排列有134根粗石柱。圆柱殿中的柱子和墙上到处刻满了象形文字和图像,记载着神庙的历史、人们所敬奉的神的名字以及当时发生的重大事件。底比斯的另一座重要神庙是卢克索尔神庙,其中也有大规模的柱厅,其柱子和墙上也刻满了铭文。

  埃及王国的人们认为,身体是灵魂的安息之处,因此制作了许多木乃伊(即干尸)。将死者的大脑和内脏取出,清洗尸体,再用天然碱浸泡尸体,将水分和油脂吸收掉,然后晒干,填充香料,缠上亚麻布并涂抹树脂。这样制作出来的木乃伊可以长期保存而不腐朽。人们将木乃伊与死者的家具、工具、武器、装饰品一起放置在墓中,他们认为死者在阴间需要这些物品。亲属们会定期为死者供奉食物和酒,以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的生活所用。在古王国时期,埃及人认为只有王室才能重生,所以只为王室制作木乃伊。在中王国和新王国,人们认为普通人也一样可以重生,于是高官和富人也制作木乃伊。

  在埃及王国,人们通过观测天体,掌握了许多个星座的位置,如大熊星座、小熊星座、天狼星、猎户星、北极星等,并绘制了星座图。认识了许多恒星,如北极星以及天鹅、天蝎、猎户、白羊等星座。根据对天文的观测,人们制定了历法,每年分为泛滥季、播种季、收割季三季,每季4个月,共12个月,每月30天,年终加5天作为节日,一年共有365天,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

  由于需要在每年尼罗河泛滥后重新测量土地,以及修建金字塔,人们积累了大量数学知识。发明了十进位的计数方法,创造了用以表示数字的符号,掌握了加减运算方法,乘除法也是化成加减法来做,他们还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和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他们能计算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的面积,以及立方体、长方体、柱体、正方锥体、半球体的体积。他们计算圆面积的方法是,将直径减去九分之一后再平方,这相当于用3.16作圆周率。

  人们掌握了多种疾病的治疗方法,能治疗眼病、牙痛、腹痛、外伤等。医学著作《艾贝尔纸草》中记载了约九百个治疗各种疾病的处方,涉及胃肠、肝脏、眼、皮肤、耳朵、咽喉、脚、出血、烫伤、呼吸道等昆虫咬伤等病症,还有弄平皱纹、消除痣、改变肤色、发色、眉色等美容方法。由于经常制作木乃伊,人们积累了丰富的解剖学知识,初步了解心脏和血液循环的关系,能够治疗多种外伤,并掌握了一些外科手术的方法。另外,人们对动物进行过许多解剖研究,积累了一些生物学知识。

  埃及王国最著名的神话传说是关于奥西里斯死而复活的故事。奥西里斯原是埃及国王,他的弟弟塞特杀兄夺取王位,将其尸体分解,沉入尼罗河中。奥里西斯之妻伊西丝到处寻找丈夫,在尼罗河中找到,并使其成为冥世国王。奥西里斯之子荷鲁斯为报父仇与塞特争战多年,后经众神裁决,由塞特统治上埃及,荷鲁斯统治下埃及,最后地神格伯在处理此事时作主让荷鲁斯统治了全部埃及。埃及王国还有颂诗《尼罗河颂》和《阿吞颂》,歌颂了尼罗河和阿吞给人们带来的恩泽。

  在埃及王国,人们制作了大量的木雕、石雕、浮雕、绘画作品,以及一些铜制人像。在各种神庙和陵墓的墙壁上装饰有许多绘画和雕刻,题材广泛,如宴会、狩猎、运动的场面,宗教祭祀的场面,农民、手工业者劳动的场面,军队行军作战的场面,国王的肖像等。人们创造了许多音乐,音乐用于宫廷仪式、宗教仪式,也用于家庭娱乐,还用于颂扬各神、国王、死者。有各种乐器,如鼓、笛子、竖琴等。

  公元前3200年,创造了文字,是在图画文字演化而来的象形文字的基础上,另外加上表示声音的符号和表示概念的符号。文字主要写在生长于尼罗河沿岸的一种芦苇制成的纸草上,用于政府工作、商业记录、宗教活动。文字也被刻在纪念石碑和建筑物上,特别是在神庙中使用较多。由于这种文字非常复杂,一般人很难掌握,主要由祭司和书吏掌握。随着古代埃及的灭亡,这种文字逐渐被人们遗忘。

  在埃及王国,人们制作了精美的装饰品,如珠宝、象牙制品。制造并使用用于染发、描眼圈、涂口红、染指甲等的各种化妆品,还制作假发。

  §库什王国

  库什人生活在尼罗河中游两岸,即今天努比亚。库什人包括多个部落。4000BC,出现一些小的国家。2500BC,形成一个统一的库什王国。埃及古王国曾到库什掠夺黑檀木、象牙、乳香等。埃及中王国向南扩张,曾四次出兵库什,占领了库施北部的广大地区,在这里开采金矿、铜矿、采伐木材。在埃及的第二次动荡期,库什地区脱离埃及的控制。埃及新王国再次征服库什,在库什驻扎军队,建立政府机构,任命总督作为这里的长官。公元前十世纪,这里建立了一个新的库什王国,以纳帕塔为都城。760BC库什王国征服埃及南部,后于664BC退出。530BC,库什王国的首都从纳巴塔迁到麦罗埃。350年,东面的阿克苏姆国为了掠夺财富而进攻库什麦罗埃王国,将其兼并。

  自4000BC开始,埃及王国和库什王国之间进行了长期的贸易。库什的象牙、乌木、豹皮、鸵鸟毛、宝石、黄金等被运销到埃及,埃及的亚麻布、葡萄酒、蜂蜜、奴隶等被运销到库什。

  在库什王国。有官员、祭司、工匠、商人、工人、奴隶。政府主要成员多是男子,但也产出现几位女性国王,有的是独立统治国家,有的是和男性国王共同统治,还有的是代替国王进行统治。也曾有妇女担任祭司和书吏。

  青铜制造技术从两河流域传入,由于尼罗河中游地区的铜和锡比较缺乏,因而青铜器使用得比较少。1000BC起,从撒哈拉以南的人们那里学到冶铁技术,开始使用铁器。由于尼罗河中游瀑布多,航行不方便,人们主要使用驴拉车进行陆路交通。

  在库什王国,人们信奉多个神灵。最重要的是狮神阿皮德马克,它常常被描绘成弓箭的形象,是战神。另一个重要的神是创世女神塞比乌美科尔。人们还接受了一些埃及的神灵,阿蒙神在库什也是一个重要的神,库施人建造了与埃及一样的阿蒙神庙,奥里西斯也被库什的许多人所信奉。

  库什人有自己的语言麦罗埃语,但是使用埃及的象形文字。库什王国迁都麦罗埃以后,公元前五世纪发明了麦罗埃语的文字,是一种字母文字,借用埃及的文字符号并加以改造而成,人们把这种麦罗埃文字刻在纪念石碑上或写在纸草上。

标签: 世界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