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中国历史上的封建?

爱百科 111 0

牧野之战胜利的时候,周人做梦也没有想到,那个在自己的眼中无比强大的“大邑商”,居然这样子不堪一击,如同放在神龛之中的塑像,一下子就扳倒了。于是周人给自己找各种理由解释胜利的原因,最后他们找到了合理的解释,那就是“天命归周”。

商人和周人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王朝。

商人所崇拜的是死去的祖先,商王不仅仅统治着活人的世界,而且还具有与死去祖先沟通的能力,商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鬼气森森的王朝,商王居住的都城就是死去祖先生活的地方,也就是说商王居住在墓穴里。

周人不相信祖先,他们相信天,这个天是凌驾于商人祖先之上的权威,它不会偏袒哪一方,而是通过人的表现给予奖赏或者惩罚,而这种表现就是德行。

周人把牧野之战的胜利看成是周人在德行上的胜利,于是取代了商成为了天下共主。战争胜利了,周文王的仇也报了,但是他们还有做好准备,如何管理这个天下。

于是周武王领着军队回到了自己原来的领地,将原来商人的核心地区朝歌城,封赏给了纣王的儿子武庚,留下自己三个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监视武庚。

周武王回到自己原来的领地之后,一病不起,最终死了。他的弟弟周公负担起管理天下的重任。

同样是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不满周公成为最高权力的执行者,他们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策反了武庚,企图脱离周的统治。

身为政权执行者的周公,面对分裂行为,毫不手软,出兵东征,这次战争的规模不亚于武王克商,甚至可以认为是武王克商的历史重演。

但是这次周公的东征,周人的势力范围从西方拓展到了东方,从象征性的统治开始想办法进行实质性的统治,从而诞生出一套全新的统治模式——封建制度。

今天的人们经常不假思索的将“封建”两个字挂在嘴上,因为说的人多了,也不曾深究,即便是要解释的时候,也是含糊不清。

要了解封建,要从封建的三要素说起,它们分别是:赐姓、胙土和命氏。

封建最主要的礼仪就是策命礼。第一步赐姓,赐姓就是选出某一姓的族人,交给要接受策命的人。赐姓之后,这些族人就成为被策命之人的附佣以及核心集团。某一姓的族人来源不一,有的人周人本身,有的人很早就臣服于周人的部族,有的是商人的残余部族。

接下来就是胙土。指定一块土地交给被策命之人去管理,之后土地的所有权利都属于他和他的附佣,在生根落脚,开始新的生活。

有了人和土地之后,组合成为新的群体,需要一个新的称谓,这个新的称谓的赋予过程就是命氏。

以上都只是完成了初级阶段,因为封建所要采取的手段就是武力拓殖。

封建制和后来郡县制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武力运用的先后顺序。郡县制是在统一的帝国已经征服了某一地方之后,中央直接任命长官,上任即可。而封建制所要统治的某一地区,还没有臣服于周人,必须通过武力征服之后,才能够进行有效的统治。

所以说封建制并非是对某人的赏赐,而是一种硬性的要求。新的群体要去新的地方是有很大危险的,这种未知的危险就让他们团结在新的群体里面,保持着行为上的一致。

这些人到了新的地方之后,慢慢的建立起新的生活,并且听从周天子的安排,形成了密切的军事网络,保障周天子的安全。

虽然天下在周天子的管辖之下,但是要让封建这套制度良性的运转起来,单靠命令是不起作用的,于是宗法系统被有效的利用起来。

宗法系统很简单,就是以血缘亲族系统为纽带,各个封建邦国之间相互帮助,封建邦国之内高度团结。宗法制度不是周人的发明,但是却被周人利用,并且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将它抬高并成为超越一切价值尺度的标准。

这套制度将所有人吸纳进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身份,对应着自己的权力与责任。封建制在宗法系统的帮衬下,将统治的责任与权力一层一层的分封下去,周人的权力金字塔才能够稳固。

周人的成功不在于武力战胜了商人,而在于组织的严密性,以及留给后人的宗法系统,以及宗法系统的衍生物——礼仪。

不管承认与否,中国能够自古以来经历过多次分裂,最终能够统一,靠的就是周人的遗产。封建已经远去,至少从秦汉开始,就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它的存在是那么的先进,它的遗产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

标签: 封建社会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