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两千年前的经典《道德经》50句,道尽无穷人生智慧,令人惊叹

爱百科 115 0

《道德经》的作者是老子,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汉族,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老子两千年前的经典《道德经》50句,道尽无穷人生智慧,令人惊叹

老子的《道德经》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的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道德经》这本书。《道德经》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道德经》书中有着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老子两千年前的经典《道德经》50句,道尽无穷人生智慧,令人惊叹

下面我们来一起赏析《道德经》中的50句经典名言。

01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出处:《道德经》第八章

【翻译讲解】: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感悟】水是生命的源泉。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为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老子两千年前的经典《道德经》50句,道尽无穷人生智慧,令人惊叹

02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翻译讲解】: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

【感悟】“不争”被道家视为一种天道自然准则,它实际上是一种以不争为争的君子之术和处世之方。

03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出处:《道德经》第七章

【翻译讲解】: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感悟】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以天地体现大道之品格而昭示人类社会。

04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翻译讲解】: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

【感悟】老子主张“希言自然”,即少施教令是合于自然的。飘风、骤雨不能持久,故尔:暴政是不会持久的。

老子两千年前的经典《道德经》50句,道尽无穷人生智慧,令人惊叹

05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弛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出处:《道德经》第十二章

【翻译讲解】: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五音(铿锵)使人听觉不敏,五味悦口使人口味败坏,驰马打猎使人心发狂,珍贵的财物使人偷和抢。

【感悟】“五色”、“五音”“五味”本身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老子并非主张禁欲,而是反对纵欲。

06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出处:《道德经》第九章

【翻译讲解】:把持拥有得多多的,不如适可而止。锤尖了又从而磨得锋利无比,不可能保持长久。满堂都是金玉,却无法永久的守藏。身处富贵而又骄纵无度,只能自取灾殃。

【感悟】老子以盈满、锐利为譬喻,说明金玉满堂、富贵而骄者容易招来灾祸,主张“功遂,身退,天之道”。

07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译解】委曲反能求全,弯曲则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破旧反能成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感悟】 以上六句是古代成语,老子主张用辩证的思想,来认识和把握社会生活的变化。

老子两千年前的经典《道德经》50句,道尽无穷人生智慧,令人惊叹

08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出处:《道德经》第十六章

【翻译讲解】: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感悟】只有符合于自然,才能体现主宰万物的道,只有符合于道,才能久远。

09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出处:《道德经》第十九章

【翻译讲解】: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就能为道无忧)。

【感悟】老子提出素朴、寡欲的主张。丝不染为素,木未雕为朴,见素抱朴谓:不为外物所惑而失其本真。老子主张人不能没有欲望,但不可有贪欲,更不能纵欲。

10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翻译讲解】:诚信不足,就会失去信任。

【感悟】 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不讲信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老子两千年前的经典《道德经》50句,道尽无穷人生智慧,令人惊叹

11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翻译讲解】:大道永远顺应自然而无为,但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为。

【感悟】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命题。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无不为是对无为的作用的最高评价。

12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翻译讲解】:踮起脚跟不能久立,跨步过大无法远行。自以为有见识的人反而不明白,自以为是的人是非不分,自我炫耀的人不能见功,自高自大的人不会有长进。

【感悟】体现了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只有不违背自然,不去强以为意,才能达到目的。

13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翻译讲解】: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感悟】 此句为老子理论的纲领,阐述了老子“道”的理论中与天、地、人之间的基本关系。“道法自然”,指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都必须效法“道”,而“道”只是效法自己而已。

老子两千年前的经典《道德经》50句,道尽无穷人生智慧,令人惊叹

14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翻译讲解】: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主宰。

【感悟】《老子校诂》云:“重谓寡欲自重,轻谓纵欲自轻,二者皆以治身言。静谓清静无为,躁谓急功好事,二者皆以治国言。”

15 物壮则老。——出处:《道德经》第三十章

【翻译讲解】:事物达到强盛之时,也就走向衰老。

【感悟】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16 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翻译讲解】:要让其收缩,必先让其张大;要使其削弱,就先加强他;要废除他,就先让他兴盛,要想夺取他,就先给予他。

【感悟】老子通过四对矛盾运动的分析,阐述了他的辩证法思想。他把这一原则归结为“柔弱胜刚强”,并认为作战和治国不能离开这一原则。

老子两千年前的经典《道德经》50句,道尽无穷人生智慧,令人惊叹

17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翻译讲解】: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知道满足者(总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感悟】此为老子精神修养论。了解自己,反省自己,战胜自己,实为做人之至要。“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实为千古名言。

18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翻译讲解】:最方正的东西却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感悟】此句老子意在解释为什么“道”的存在而常人难以理解。因为大道具有无限性,而常人的感官难以体察,是“无状之状,万物之象”。

19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翻译讲解】:天下最柔的东西,反而能驰骋穿越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中。

【感悟】“柔弱胜刚强”,这是老子对自然的感悟,深刻提示了“道”的本性。

老子两千年前的经典《道德经》50句,道尽无穷人生智慧,令人惊叹

20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翻译讲解】:过分爱惜名声必带来大的损伤,过多的积聚财物,必定给自己带来不幸。知足的人就不会遭受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给自己带来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平安。

【感悟】常人多轻身而徇名利,贪得而至危亡。“知足”、“知止”应当成为人们在生活中奉行的一个原则。

21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出处:《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翻译讲解】:以正道治国,以奇计用兵,与民休息安定民心才能臣服天下。

【感悟】治国须正,用兵须奇,顺应自然,才能达到无为而治。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用兵、平天下的基本策略。

22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出处:《道德经》第五十二章

【翻译讲解】:察见几微叫做明,守持柔弱叫做强。

【感悟】有为者当明察秋亳,而对外又能守持柔弱。

老子两千年前的经典《道德经》50句,道尽无穷人生智慧,令人惊叹

23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翻译讲解】:最完善的,总让人感到有什么缺失的地方,但它的作用永不衰竭。最充盈的好像空虚,它的作用没有穷尽。最正直的好似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拙笨,最善辩的却好像有理说不出。

【感悟】 老子认为,事物达到最高的境界,其表现形式将归于自然。

24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出处:《道德经》第五十八

【翻译讲解】: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感悟】 这是老子具有辩证思想的名言。要正确对待祸福,从不利中看到有利,有利中发现不利。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引用了这句话,说明了“好的东西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

25 治大国若烹小鲜。——出处:《道德经》第六十章

【翻译讲解】:治理大国就像烹煮小鱼(一样的道理)。

【感悟】 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的方略。毛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矣。”

老子两千年前的经典《道德经》50句,道尽无穷人生智慧,令人惊叹

26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翻译讲解】:处理困难的事,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做大事要从细微处做起。

【感悟】只有由易入难,积少成多,才能成就大事。

27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翻译讲解】:天下的难事,必定发生于容易,天下的大事,必定起于细微。

【感悟】对天下大事难事,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没有办不成的。往往有为的人,从不大而化之一做事,却成就了大事。小事不做,大事不成!

28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翻译讲解】:做事要做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处理祸乱一定要在祸乱发生之前。

【感悟】老子提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观点。事物在量变之中,但还未形成质变之前,有的尚处于萌芽状态,就要及早动手解决。

老子两千年前的经典《道德经》50句,道尽无穷人生智慧,令人惊叹

29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翻译讲解】:合抱的大树,是从幼芽发起,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土积累的;千里远行,也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

【感悟】揭示了量变与质变的深刻道理,只有从实际出发,一点点积累,才能成就大事。

30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翻译讲解】:对待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感悟】做事贵在坚持。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31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出处:《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翻译讲解】:诚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诚实,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不善良;大智的人不杂博,杂博的人不智慧。

【感悟】老子提出了“真善美”之说,这是《老子》五千言的精辟结语。

老子两千年前的经典《道德经》50句,道尽无穷人生智慧,令人惊叹

32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翻译讲解】:我有三件宝物永不放弃:一是慈爱,二是俭约,三是不逞强好胜。

【感悟】老子提出“三宝”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慈爱是“三宝”的出发点和归宿;生活上节俭及为政简约,是“三宝”的关键;“不敢为天下先”,才能处处争先,这是老子“三宝”的核心。

33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八章

【翻译讲解】:善于为将帅的人从不夸逞勇武;善于作战者不轻易冲动发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不与敌人正面交锋,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谦下。

【感悟】“处下”与“不争”是老子思想的重要方面。此处结合用兵、用人,阐述了“不争之德”,强调“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在军事上的运用。

34 抗兵相加,哀者胜矣。——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九章

【翻译讲解】:两军势均力敌,哀痛的一方胜利。

【感悟】哀兵必胜,军队在悲愤与压迫面前,战斗力最强。

老子两千年前的经典《道德经》50句,道尽无穷人生智慧,令人惊叹

35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出处:《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翻译讲解】:当人民不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大乱的威胁将要到来。

【感悟】赢得民心,关注民生,是社会安定的根本。

36 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出处:《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翻译讲解】:圣人有自知之明而从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从不自显尊贵。

【感悟】自知自爱,是人的自身修养达到很高境界的体现。

37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出处:《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翻译讲解】:当人民连死都不怕时,还会怕你以死相威胁吗?

【感悟】治理国家,当施仁政。以暴治民,民必反也。

老子两千年前的经典《道德经》50句,道尽无穷人生智慧,令人惊叹

38 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出处:《道德经》第七十六章

【翻译讲解】:坚强者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者属于富有生机的一类。

【感悟】弱可能转强,而强还会转向衰落。

39 柔胜刚,弱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出处:《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翻译讲解】:柔弱胜刚强,没有不知道的,但很少有人能做到。

【感悟】柔弱胜刚强。世人皆知而不能行。众人难以做到的事,往往是品行高尚的人所追求的目标。

40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翻译讲解】:江海永远处于(百川)最低处,能纳百川,故能为河谷之王。

山海争水,水必归海。只有善于为下,善待他人,才能得到人们的拥戴和支持。

【感悟】老子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两千年前的经典《道德经》50句,道尽无穷人生智慧,令人惊叹

41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出处:《道德经》第二章

【翻译讲解】:天下皆知美之所以为美,一定是因为有的丑恶;天下皆知善之所以为善,一定是有了恶。

【感悟】美与丑,善与恶相对立而存在。

42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翻译讲解】:深知本性雄强,却守持雌柔,(将成为)天下所归的沟溪。深知本性洁白,却守持混沌昏黑的态势,(将成为)天下的范式。深知身份荣耀,却安守卑辱的位置,(将成为)天下归附的川谷。

【感悟】此句成为历史上众多名士的诉求。

43 塞其兑,闭其门,终生不勤。——出处:《道德经》第五十二章

【翻译讲解】:塞信私欲的通道,关闭情感的门户,终身不会窘困。

【感悟】老子此语,道出洁身自好,抑欲生安的道理。

老子两千年前的经典《道德经》50句,道尽无穷人生智慧,令人惊叹

44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出处:《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翻译讲解】:大自然的规律,利于万物而不加害万物,圣人所遵从的原则,是给天下人带来好处但却不与之争利。

【感悟】老子对“道”作了总结性论述。“天之道,利而不害”,是老子的自然观。“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是他的政治观。

45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出处:《道德经》第二章

【翻译讲解】:孕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力而不自恃己劳,大功告成而不居功自傲。

【感悟】器小易满,海纳百川。浅陋的人才居功自傲,做大事的人总是谦虚的。

46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翻译讲解】:轻易就许下诺言的人,必然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想不到的困难。

【感悟】一诺千金,言出则必行。遇事思虑周详,才能成竹在胸,成就大事。

老子两千年前的经典《道德经》50句,道尽无穷人生智慧,令人惊叹

47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出处:《道德经》第五章

【翻译讲解】:天地无所偏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偏爱,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感悟】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人们尽管把他装饰得很漂亮,但用后就扔掉,不是爱他,也不是恨他,人们对待刍狗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圣人无偏爱,还百姓以自然。

48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出处:《道德经》第四十章

【译解】天下万物生于(看得见的)具体事物(有),而具体事物(有)由看不见的“道”产生。

【感悟】这是老子关于宇宙观的诊断。

老子两千年前的经典《道德经》50句,道尽无穷人生智慧,令人惊叹

49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出处:《道德经》第四十章

【翻译讲解】:天网广大无边,网眼虽稀,却不会有一点失漏。

【感悟】这与“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是一样的道理。

50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出处:《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翻译讲解】:天道对人无所偏爱,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人。

【感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道无为而任自然,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良的人。

标签: 道家经典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