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年为什么参与科索沃战争,最后达到了什么效果?

爱百科 119 0

美国为什么要侵略南联盟,发动科索沃战争

众所周知,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存在于(1963年-1992年),位于巴尔干半岛,1992年,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背景下,南联邦一分为五,分别成立了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后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现解体为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马其顿共和国和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共和国。1992年4月27日,原南联邦的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联合组成了现在的“南斯拉夫联合共和国”。

科索沃是南斯拉夫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自治省,与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毗邻,面积仅1万多平方公里,首府普里什蒂娜,人口约200万。其中90%为阿尔巴尼亚人,其余为塞尔维亚族和黑山族。历史上,科索沃一度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直至1912年巴尔干战争结束后,才并人塞尔维亚的版图。二战后科索沃随塞尔维亚加人南联邦。

在二战期间和二战结束初期,科索沃的阿族借助外力企图建立“大阿尔巴尼亚国”的暴力活动就始终没有停止过,1968年科索沃的阿族学生曾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活动。在铁托去世后的1981年,科索沃的阿族人即要求在南斯拉夫国内建立一个独立的共和国.1988年科6000多名塞族人和黑山人指责阿族人对他们进骚扰。举行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1990年7月,科索沃的阿族议员宣布科索沃省脱离塞尔维亚不利,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议会即解散了科尔沃议会并收回其自治权,1991年科索沃阿族人举行了“全民公决”,决定成立,“科索沃共和国”,随后建立了自己的政府和议 会,拒绝承认塞尔维亚共和国政府任命的合法权力机构,1992年5月鲁戈瓦当选为“科索沃共和国总统”,1994年,激进的同族分裂分子还成立了所谓的 “科索沃解放军”。试图通过暴力活动争取达到独立的目的.自此塞阿两族的冲突一直没有间断,直至演化为1998年以来的大规模流血冲突。长期以来,科索沃一直处于民族对立的矛盾之中。是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所致。

民族矛盾

(一)国内原因(领土争端)

一是历史原因.主要表现在科索沃的归属问题上.塞尔维亚族和阿尔巴尼亚族各执一词.塞族人认为历史上科索沃是12世纪塞尔维亚王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是他们历史和文化的摇篮.公元1389—1912的500多年时间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科索沃,并强制推行伊斯兰教,由于塞族人不愿放弃东正教信 仰改奉伊斯兰教,因而遭到迫害,被迫大批迁离科索沃;而阿尔巴尼亚人则改信了伊斯兰教并陆续迁人该地。阿族人则坚持认为,公元前4—5世纪在科索沃居住的 原始部落伊利里亚人是阿族人的祖先,因此,科索沃自古以来就是阿族人的领土。

二是政策失误是造成矛盾恶化的重要原因.

历史愿因和领土争端固然是塞阿两族矛盾产生的根源,但政策因素却是导致科索沃民族矛盾恶化的重要原因.首先是铁托的民族政策.二战结束后身为在克罗地亚人的铁托在前南推行的“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的政策,但是为了消除历史上大塞尔维亚主义的影响,铁托的民族政策带有明显遏制和削弱塞尔维亚的倾向,在对待科索沃问题上,这一政策表现得尤为明显.1963年,前南斯拉夫在塞尔维亚共和国境内建立了两个自治省,即赛尔维亚族和阿尔巴尼亚族聚居的科索沃自治省和匈牙利、罗马尼亚人聚居的伏伊伏丁那自治省。1974年公布的宪法又进一步扩大了自治省的权利,使其地位、权利几乎与南联邦的6个共和国相当(赛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波黑、黑山)。根据宪法规定的“机会平等”(即各共和国和自治省不论大小,以同等名额的代表参加联邦领导机关)和“轮流坐庄”(所有党、国家、政府、群众团体的主席均由各共和国和自治省轮流担任)的原则,科索沃自治省和其它六个共和国、一个自治省一样可以向联邦和中央机构派出等额的代表并有否决权,尽管它在联邦中的人口比例很小。但是它拥有一个特殊的权利:即塞尔维亚若修改宪法必须征得科索沃的同意,而科索法沃修改宪法却无须塞尔维亚同意。这就造成了科索沃在塞尔维亚共和国中的地位,如同“国中之国”和局面。这种局面导致民族间对立情绪加剧,多年来塞尔维亚对此一直耿耿于怀。

三是人口因素。科索沃是塞尔维亚共和国境内的一个省,面积为10887平方千米,阿尔巴尼亚族是主要居民。1981年阿尔巴尼亚族人近123万,占该地区总人口的77.4%;1991年阿尔巴尼亚族人增加到168万,所占比例也上升到82.2%。这种人口比例严重失调,导致科索沃省绝大部分地区几乎成为纯阿尔巴尼亚族地区,客观上也成为科索沃寻求自治乃至独立的重要依据。早在70年代,南斯拉夫夫联盟就意识到这一后果的严重性,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曾打算有计划地向科索沃省安排塞族移民 (包括后来欲把内战期间逃出克罗地亚的塞族人安置进去),但均未成功。

四是宗教信仰。科索沃自治省的塞尔维亚族主要信仰东正教,阿尔巴尼亚族主要信仰伊斯兰教教,科索沃地区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是基督教两派与伊斯兰教,特别是东正教和伊斯兰教的搏斗。

外国干涉

(二)21世纪美国主导的全球战略体系是科索沃战争的根本动因

美国的全球战略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就提出来了。冷战时期美国的全球战略集中体现为与前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由于美苏大体形成战略均势,美国独霸世 界的梦想难以成真。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历史上“惟一的最后一个至高无上的全球性超级强权”,这就为美国实现其领导世界的夙愿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独霸世界的梦想开始复活。特别是90年代中期后,由于经济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一超”地位更加巩固,美国独霸世界的野心随之迅速膨胀。美国决策层认为在于2015年前,世界上其他的战略力量尚难以对美国构成挑战,这是美国构筑其全球战略的“战机遇期”,为此美国要充分利用这一战略间隙,尽快布署其全球战略,以确保美国长时期的霸主地位。

“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这是老牌霸权主义者所坚守的信条。虽已世易时移,而这种信条没有改变,美国的新霸权主义也是如此。控制欧亚大陆同样是美国新的全球战略的核心。对于美国来说,北美洲是它的根据地,拉丁美洲是它的后院,非洲尚是一块拎不起来的“破碎大陆”,而惟有欧亚大陆,是它称霸全球的心腹大患。美国新的全球战略部署主要是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展开的,即以夺取世界霸权的独霸地位为中心,以控制欧洲大西洋方向和控制亚洲太平洋方向两个基本点。这样,防止欧亚大陆出现对其“一超”地位构成挑战的力量则成为美国全球战略构想的主要内容。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早在其所著的《大格局》一书中即指出:美国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依照长期的潮流和人类的根本利益建立一个真正合作的全球大家庭。但与此同时,在欧亚大陆上不出现能够统治欧亚大陆并能够对美国进行挑战的挑战者”。这充分暴露了美国全球战略构想的战略意图。未来在欧亚大陆能够对美国霸主地位构成挑战的国家中,美国认为最有威胁的在欧洲仍然是旧日的死对头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在亚洲则为正在崛起的中国。为此美国确定了“控制两洋,两面夹击”的战略指导方针。在亚洲以美日军事联盟为基础,推动美日“西进”;在欧洲则依托北约军事集团,推动北约“东扩”与“北约 任务全球化”。处于欧洲巴尔干半岛腹地的南联盟,是俄罗斯的传统盟友,拒不融人西方体系,从而成了美国抑俄制欧的障碍,关系到美国全球战略部署,这自然使之成为美国在欧洲首先要拔除的“眼中钉”。这样科索沃战争就成为了美国启动其全球战略构想的突破口,是美国打响的为构筑其21世纪美国主导体系的第一枪。它向世界发出了美国独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构想开始全面付诸实施的强烈信号。

标签: 科索沃战争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