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北约撇开俄罗斯,瓜分科索沃,俄罗斯是如何强硬应对的

爱百科 122 0

1999年3月24日,科索沃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对南联盟展开了为期78天的狂轰滥炸。6月10日,联合国通过了关于“科索沃问题的决议”,南联盟从科索沃正式撤军,北约停止对南联盟的轰炸。至此,科索沃战争结束。

尽管战火纷飞的局面,暂时结束了。不过,围绕着科索沃战后利益的分配,各方势力却才刚刚开始暗自角力。

北约方面将战后的科索沃,分成了5个区域,由美、英、法、德、意等国各霸一方,分别派出了维和部队。把南联盟的传统盟国俄罗斯撂在了一边,这让一向以强硬著称的俄罗斯颜面扫地。

当年北约撇开俄罗斯,瓜分科索沃,俄罗斯是如何强硬应对的

(科索沃战争)

在科索沃战争爆发前,时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就曾强硬地警告北约,如果北约胆敢绕过联合国,未经授权就对南联盟实施军事打击,那么,俄罗斯就会以核武器招待北约。

叶利钦同时还下令,俄罗斯的航母、巡洋舰、驱逐舰、导弹部队进入战斗状态,以随时应对恶化的科索沃局势。

但是,在俄罗斯外长同美国方面进行了紧急磋商后,叶利钦的态度在一夜之间出现了180度的转变。只是强调,俄罗斯会派出三艘船进行监督,而且,这3艘船并未携带任何武器。

叶利钦的这一表态,立即引来了国际舆论的口诛笔伐,不断指责俄罗斯当局软弱无力,不敢同北约针锋相对。南联盟甚至尖锐地批评俄罗斯,抛弃了曾经的盟友。俄罗斯国内,一时也民情汹涌,纷纷要求俄罗斯出兵,保护斯拉夫民族。

面对来自各方的巨大压力,叶利钦仍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明白,此时的俄罗斯,还不足以同强大的北约抗衡。不管从军事上还是经济上,俄罗斯都明显地处于下风。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做姿态,动动嘴皮,做一个轻松的旁观者。

但是,叶利钦没想到,在科索沃战争结束后,关于各国派遣维和部队的方案,一直和美国谈不拢。而且在协议尚未达成之前,北约居然撇开俄罗斯,私下里将科索沃瓜分了。

这让叶利钦忍无可忍,他在寻找一切机会试图反击,以增加俄罗斯在科索沃的发言权。

当年北约撇开俄罗斯,瓜分科索沃,俄罗斯是如何强硬应对的

(叶利钦旧照)

1996年6月11日晚上,俄罗斯驻波黑的维和部队,接到了一个命令,召集200名精锐空降兵,赶在多国部队之前,抢占科索沃首都普里斯蒂纳机场,并随时做好战斗准备。

接到命令的这支部队,隶属于俄空军第76师。他们骁勇善战,战功卓著,曾参加了第一次车臣战役,是俄罗斯部队的精英和骄傲。其装备水平、战斗素养和快速反应能力,在俄罗斯部队里有口皆碑。

随着指挥官扎瓦尔金的一声令下,10辆装甲车和30辆卡车载着杀气腾腾的士兵,风驰电掣般向着普里斯蒂纳机场滚滚而去。

当俄军来到波黑边境时,遭到了在此警戒的美军的盘问。但俄军根本没做过多解释,只表明他们是受联合国授权的维和部队,直接闯关而去。面对远去的俄军和他们清一色的维和部队标志,美军只剩下满脸的惊愕和无奈。

直到此时,北约才得到消息,明白了俄军的目的,是试图占领普里斯蒂纳机场。而这个战略要地,则属于英军维和部队的范围。北约正打算将它作为战后维和部队的指挥部。

英军随即火速行动,急急忙忙地将第5空降旅,投送到了科索沃地区,从另一个方向,向普里斯蒂纳机场快速推进,和俄军展开了一场速度的争夺战。

但英军的速度,被雷区大大地减缓了。尽管南联盟士兵,为他们标记出了地雷所在的位置。但英军指挥官还是异常小心,每隔几百米都要命令部队停下来,待扫雷结束后才再次前进。

当年北约撇开俄罗斯,瓜分科索沃,俄罗斯是如何强硬应对的

(麦克•杰克逊旧照)

当英军还在和地雷顽强战斗时,俄军已经达到了普里斯蒂纳机场。迎接他们的,是翘首以盼的塞尔维亚士兵,以及手持鲜花的科索沃民众。指挥官扎瓦尔金迅速将兵力分散到了机场的各个角落,占领了各个制高点,严阵以待地迎接英军的到来。

此时,正值6月12日的拂晓时分,普里斯蒂纳机场的上空还是一片漆黑。

几个小时后,当曙光呈现在普里斯蒂纳机场的天边时,疲惫的英军终于气喘吁吁的赶到了目的地。但面对荷枪实弹的俄军,英军也只好接受阵地失守的现实。

尽管在出发之前,北约指挥官曾下令,如果俄军提前占领了机场,英军可以武力驱赶。尽管此时英军部队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武力夺回机场是轻而易举的事。但英军还是克制住了冲动,向指挥部请示,该如何行动?

随后,英军接到了北约盟军最高司令克拉克的命令,立即消灭俄罗斯人,夺回机场的控制权。英军士兵虽感到震惊,但仍然做好了战斗的准备。一时间,普里斯蒂纳机场上空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氛围,战斗已经一触即发。

就在英军即将展开进攻时,时任北约联军指挥官的英国人麦克•杰克逊,最终做出了明知的选择,他更改了之前的命令,告诫英军“不要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随后,英军和俄军展开了谈判,最终同意将机场的一个狭小的角落,划给英军休息。机场争夺战,以俄军的完胜而收尾。

就这样,俄罗斯兵不血刃地在科索沃的问题上出了一口恶气,同时也强化俄罗斯在科索沃的存在感,增加了俄罗斯在战后科索沃的话语权,拓展了俄罗斯的战略空间。

(参考资料:《科索沃战争》)

标签: 科索沃战争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