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分治时,最后剩下了三个土邦犹豫不决,结局却迥异

爱百科 108 0

印度这个地方在历史上大部分时间都是四分五裂的,就算是某一个政权在非常强大时,其强盛的时间也往往持续的时间较短,在区域上也没能囊括印度所有地方。1502年,葡萄牙人就在印度建立了商馆,1510年又占领了港口果阿,开始殖民印度。1526年,来自中亚带有蒙古血统的察合台突厥人信仰伊斯兰教的莫卧儿人又建立了莫卧儿帝国,最终统治了大部分印度地区。但是莫卧儿的统一又是短暂的,1707年以后,帝国又陷入了封建割据的状态。

印巴分治时,最后剩下了三个土邦犹豫不决,结局却迥异

印巴分治

这时荷兰、法国、英国殖民者追随葡萄牙的脚步来到印度,最后英国打败了其他竞争对手。1600年英国建立了东印度公司,从1757年到1849年,英国最终征服了印度。由于印度在历史是四分五裂,所以英国对印度的统治也极具印度特色。当时的印度可以分为英属印度,这是英国直接管辖的,另外就是土邦印度,一开始大约有554个土邦,这些土邦通过与英国签订合同,成为当时英国的附庸,土邦王公仅名义上保持统治,对外无权与其他土邦或外国发生联系,对内享有很大的自治权。土邦印度从面积上占五分之二,人口占四分之一。

印巴分治时,最后剩下了三个土邦犹豫不决,结局却迥异

英属印度

从公元7世纪开始,阿拉伯人也开始入侵印度,并把伊斯兰教带入了印度。从公元11世纪起,突厥人开始入侵印度,并最终建立了伊斯兰教的德里苏丹国,13世纪时,德里苏丹国把伊斯兰教确立为国教,后来的莫卧儿帝国也是信仰伊斯兰教,从人数上,伊斯兰教成为当时仅次于印度教的第二大宗教,并且地位比较高。英国殖民者进入印度后,处于统治阶层的穆斯林不愿意与英国合作,而当时地位低下的印度教徒更愿意和英国人合作。英国也有意“分而治之”,两边拉拢,使得两教的矛盾更加尖锐。1885年印度人成立了第一个政党国大党,由于印度国大党的大多数成员为印度教徒,1906年,穆斯林联盟成立,作为穆斯林领袖的真纳于1920年脱离国大党。1929年国大党拉合尔年会上,在新主席尼赫鲁的主持下,国大党才正式宣称它的目标是实现印度的完全独立。1930年,穆斯林联盟领袖之一伊克巴勒,首次提出在印度建立一个独立的穆斯林国家。之后穆斯林联盟与国大党的矛盾更加激化,1940年,以真纳为领导的穆斯林联盟正式呼吁在南亚建立一个穆斯林国家。

印巴分治时,最后剩下了三个土邦犹豫不决,结局却迥异

蒙巴顿、尼赫鲁、真纳

1942年,英国当局提出把印度分为印度教区、穆斯林区、土邦的一分为三的方案,遭到国大党的坚决反对。就在同年,英国政府派克里普斯前往印度,其提出了“克里普斯提案”,许诺二战结束后给予印度自治领地位,但提出土邦有权不加入新建立的印度联邦,这意味着在原来的印度地区可能会产生很多小国,遭到了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的一致反对。1946年,英国政府又设计了一个内阁使团方案,建立一个统一的各邦享有很大自治权力的统一的联邦制印度,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都接受了该方案。

印巴分治时,最后剩下了三个土邦犹豫不决,结局却迥异

印巴分治

1946年7月,印度各党派举行了制宪议会选举并建立了临时政府。然而国大党领袖尼赫鲁却随后要求所有自治计划都得经国大党首肯,且随时可被变更。这引起了穆斯林联盟的强烈反感,拒绝再接受内阁使团方案,要求建立独立的穆斯林国家,随后在印度爆发了激烈的教派冲突。1947年,英属印度最后一任总督蒙巴顿到达印度后,还曾试图说服穆斯林联盟接受内阁使团方案,遭到穆斯林联盟领袖真纳的坚决反对后,提出了按照宗教分治的蒙巴顿方案,建立印度教的印度和穆斯林的巴基斯坦,由于孟加拉省的穆斯林占54%,旁遮普省的穆斯林占57%,两省的穆斯林没有占到绝对多数,孟加拉省和旁遮普省按照宗教居民居住情况被分割,土邦在政权移交后享有独立地位,但可参加印度或巴基斯坦。该方案最终为各方接受,同年印度和巴基斯坦(领土包括东、西巴基斯坦两部分)事实上独立。

印巴分治时,最后剩下了三个土邦犹豫不决,结局却迥异

旁遮普省

1947年印巴分治前夕,约有土邦562个,占地114.5万平方公里,人口8000多万。各个土邦的面积大小差异巨大,在英国那里享受的待遇也是不同的,一些大的土邦王公甚至可以受到英国21响礼炮的待遇,但大多数小的土邦的王公是没有礼炮待遇的。印巴分治时,印度和巴基斯坦虽然都极力拉拢土邦,但是对待土邦的态度却是不同的,印度国大党主席尼赫鲁指出,“我们将不承认在印度有任何形式的独立的土邦”,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领袖真纳反对尼赫鲁的主张,他发表声明,“在英国最高统治权终结之后,从宪法和法律上来看,印度土邦将是独立的主权国家,它们将有自由作出自己喜欢的抉择,土邦可以自由地加入印度制宪会议或巴基斯坦制宪会议,或者决定保持独立。”

印巴分治时,最后剩下了三个土邦犹豫不决,结局却迥异

孟加拉省

一些地域较广、人口较多的土邦如海德拉巴、迈索尔、印多尔、查谟-克什米尔、特拉凡科尔、朱纳加德等土邦王公对蒙巴顿方案表示失望,一再请求英国政府允许它们以自治领身份留在英联邦内。在蒙巴顿和印度的游说下,绝大数土邦都加入了印度。最后只剩下了克什米尔、海得拉巴、朱纳加德这三个土邦未决定归属。海得拉巴位于南印度中部,面积8.2万多平方公里,人口2000多万,是土邦中人口最多的。该土邦80%以上的是印度教徒,但是王公却是穆斯林,邦主米尔·奥斯曼·阿里汗企图凭借该邦巨大的实力使海德拉巴成为独立国家或者加入同宗同教的巴基斯坦。1948年9月13日,印度军队向海得拉巴发起进攻,海得拉巴土邦军队很快被击溃,海德拉巴正式向印度投降,海得拉巴被正式纳入印度。朱纳加德土邦位于印度的卡提阿瓦半岛,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该土邦的情况和海得拉巴的情况差不多,居民中80%以上是印度教徒,但是王公是穆斯林。1947年,该土邦王公到了最后决定加入巴基斯坦,土邦居民发生暴乱,王公逃亡到了巴基斯坦,随后印度接管了该土邦政权,在1948年举行了全民公决,绝大多数居民同意加入印度。

印巴分治时,最后剩下了三个土邦犹豫不决,结局却迥异

克什米尔

克什米尔,全称查谟和克什米尔,面积17万平方公里,当时的人口500多万,位置却很重要,克什米尔处于帕米尔高原的中心地带,与印度、巴基斯坦、中国、阿富汗接壤。1846年查谟王公从英国人手中买下了被英国占领的克什米尔。穆斯林人口占整个土邦的77%,而查谟土邦大公却是印度教徒,1947年,该土邦王公在犹豫了很久后宣布加入印度并要求印方派军队进入。巴基斯坦认为,在朱纳加德土邦和海德拉巴土邦,按照人口宗教信仰的比例的原则,这两个土邦都是印度教徒占总人口的大部分,所以巴基斯坦最后在这两个土邦的问题上都退让了,让这两个土邦都加入了印度。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土邦的问题上采取了强硬立场,以克什米尔多数居民是穆斯林为由,主张通过全民公决来决定其归属。印度则丝毫不退让,与巴基斯坦针锋相对,由此引发了第一次印巴战争,1949年,双方实现了停火。现在克什米尔由印巴两国实际控制,分为印控克什米尔和巴控克什米尔。

标签: 印巴分治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