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伊战争到底谁胜了?

爱百科 102 0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两伊战争到底谁胜了?

中国赢了啊,哈哈哈。

两伊战争是伊朗、伊拉克两败俱伤的战争。

双方从1980年开打,到1988年停产,前后持续8年之久。

这还不是那种低强度的战争,零星冲突,而是两国倾全国之力的大会战。

两国动用的总兵力高达数百万,对于总人口不到5000万的两国来说,几乎是全民皆兵了。

实际战斗惨烈无比,甚至出现了没有武装的平民(包括儿童老人)在狂热宗教信仰支撑下集体冲锋,踩爆地雷的场面。

就武器上,两国使用了包括苏式米格-25战机、飞毛腿导弹、美式F-14战机、法式飞鱼反舰导弹等等在内的先进武器。

两伊战争到底谁胜了?

血战了8年,结果如何?

伊拉克承认伤亡人数为35万人,另有6万人被伊朗俘虏。失作战飞机250架,坦克2000多辆,火炮1500门,舰艇15艘。

伊朗宣称死亡30万人,损失作战飞机150架,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艘。

就双方公布的数字来说,伊朗损失更为惨重。

但国际社会认为两国都隐瞒了伤亡数字,实际伤亡总数应该超过100万。

而两国总人口才4000多万,伤亡100万是相当可怕的数字。

两伊战争到底谁胜了?

比伤亡更惨重的,是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开战之前,伊朗和伊拉克都算是中东比较不错的国家。

尤其是伊拉克,人口不过1000多万,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GDP是人口3600万伊朗的一倍以上。

战前伊拉克很多老百姓已经拥有私人汽车,算是阿拉伯国家中相当不错的。

伊朗虽然较差,但由于巴列维王朝时代的巨大积累,人民生活也至少保证了温饱水平,接近小康。

然而,8年血战中,两国直接军费开销就有2000亿美元。为此伊朗和伊拉克早就花光了所有的外汇储备,还欠下来巨大的外债。

其中伊拉克因为欠了科威特、沙特、阿联酋等国800亿美元,不愿意偿还,随后还发动了入侵科威特的战争。

两伊战争到底谁胜了?

国际社会估计战争造成的直接经济破坏高达5000亿美元,导致两国经济倒退10到15年。

以伊拉克为例,战前每日石油出口高达350万桶,战争末期只有100多万桶,锐减了三分之二。

伊朗的损失也差不多!

两伊战争到底谁胜了?

但是,战争对于伊朗和伊拉克两国的意义是不同的。

作为伊拉克,他本来想借助伊朗的混乱时期入侵,打垮伊朗,夺取阿拉伯河的支配权,控制霍尔木兹海峡以掌握海湾的石油通道,从而彻底成为海湾地区的头号强者。

结果是,萨达姆偷鸡不着蚀把米,停战时仍然恢复了战前的态势,反而损失极其巨大。

战后的伊拉克失业率极高,很多城市毁于战火,人民生活水平一落千丈。

伊拉克还需要负担数十万阵亡士兵家庭的抚恤金,以及数十万伤员的长期治疗和善后费用,预计15年内经济也难以腾飞。

同时,这种无意义的战争导致伊拉克民众的普遍不满,很多人开始反对萨达姆。

这也是萨达姆后来试图借助占领科威特平息人民不满的重要原因。

两伊战争到底谁胜了?

作为伊朗,虽然它的损失比伊拉克还大,却仍然有着巨大的积极意义。在战争爆发前,霍梅尼政教合一政权,并不受伊朗所有人民的支持。

习惯了巴列维王朝时期的世俗化和安逸生活,伊朗人惊恐于霍梅尼政权的大清洗以及极度保守的国内政策。

可以说,战争爆发前,伊朗国内局势是严重不稳的,人民对霍梅尼政权相当反感。很多人认为霍梅尼政权有着巴列维王朝的缺点,却没有巴列维的优点,试图将政权推翻。

然而,两伊战争爆发以后,尤其是伊拉克军队入侵伊朗大量领土后,人民为了保家卫国,开始团结在霍梅尼政权附近。

由此,霍梅尼政权得以奇迹般的稳定下来,并且一直执政到今天。

两伊战争到底谁胜了?

两伊战争,伊朗和伊拉克两败俱伤,胜利者却是中国的军工企业。

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强调经济建设,军工生产放到次要位置,很多军工企业只能自筹生计,转而生产煤气罐、防盗门之内。

军工企业工人穷困潦倒,纷纷改行,一些企业眼见倒闭。

然而,两伊战争爆发以后,伊朗和伊拉克都在全世界范围购买武器。

两国都是穷国,无法购买价格高昂的欧美先进武器,同时两国的士兵素质低下,也难以使用高精尖的武器。

两伊战争到底谁胜了?

几乎不约而同,伊朗和伊拉克都来到中国。中国不但可以生产物美价廉的大量苏制武器,还是唯一可以保证巨大生产量的国家。

在1981年5月,北方工业公司与伊拉克签订合同,向伊拉克出口2800辆69-2中型坦克和280辆以69-2式坦克为底盘的装甲抢救车和工程车。此时的69式坦克物美简练,单价只有50万美元,不足美欧坦克的三分之一。

这只是无数订单中的一张。伊拉克采购的中国坦克和装甲战车的数量超过了4000辆。

据统计,80年代伊拉克从中国购买的装备达到50亿美元,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几百亿美元!

伊朗也是一样。

两伊战争到底谁胜了?

网上流传的一个段子,当时伊朗和伊拉克的代表都赶到我国某军工厂,急需要订购武器。

军工厂无法安排,只能让他们住在同一栋楼,单日让伊拉克代表去车间查看,双日让伊朗代表去查看。

由于全厂只有一间清真食堂,所以很多时候伊朗和伊拉克的代表都是在同一个食堂吃饭。

两国代表自然不是傻蛋,他们心照不宣,把对方当做透明人,反正都是来执行国家交给的任务。

需要说明的是,当时已经等同于下岗的军工企业职工,简直是喜极而泣。

已经多年停工停产的车间,一时间灯火通明,通宵达旦的加班。

人歇机器不歇,24小时都不停的生产,有的连春节都坚持工作,颇有当年大跃进时期的势头。

萨沙最后说一句:我代表当年的军工工人,感谢霍梅尼和萨达姆同志。

标签: 两伊战争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