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十日致80万人死亡,这件事为什么在200年后才真相大白?

爱百科 108 0

1644年发生在扬州的明清战争,到底死了有没有80万人,其实笔者是存疑的。关于扬州战役的史料,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明末清初扬州人王秀楚所撰写的《扬州十日记》,他在书中曾言:

“其间皆身所亲历,目所亲睹,故漫记之如此,远处风闻者不载也。”

王秀楚根据自己身受目睹并进行“调查”后记录下清军在扬州战役中屠杀的人数是“查焚尸薄载其数,前后约计八十余,其落并投河,闭户自焚及深入自缢者不与焉。”

扬州十日致80万人死亡,这件事为什么在200年后才真相大白?

《扬州十日记》作为一个亲历者的笔记,被很多有影响力的书籍所引用,比如《辞海》、《辞源》、《中外历史年表》、《清史编年》。这些书籍在引用过程中都不同程度控诉清军在扬州的“屠杀”。这个事情并非200年后才为人所知晓,起码《扬州十日记》这本书,一直都得以保存流传。

但是扬州真的死了有80万那么多人么?

扬州守军规模在战争中死人的多寡,主要是由战场的大小、双方兵力投入多少,时间长短,战斗激烈程度,使用武器杀伤力以及军队纪律素质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在清军南渡来,史可法镇守扬州时,南明的主要兵力并没有集中在扬州,四镇之前早已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夺战,许定国杀掉高杰后率部降清,在扬州战役开始前,四镇中实力最雄厚的高杰部早已在自相残杀之中瓦解了。

而驻守武昌的左良玉以清君侧为名,向南京进攻,四镇之刘泽清、刘良佐两部在扬州危机之时,率军南下南京,而黄得功所部驻芜湖,三镇之兵皆没有参与扬州战役。

四月十九日,多铎兵临扬州,史可法“撤各镇赴援,无一至者。”,由此可见,扬州城守军兵力并不多,仅有的刘肇400兵来援,还在当夜直接降清了。

同时,在整个扬州战役中,虽然守城士兵顽强抵抗,但双方兵力相差悬殊太大,其实并没有经过残酷的争夺战。故而在战争中直接死亡的军民并不会很多。

扬州十日致80万人死亡,这件事为什么在200年后才真相大白?

扬州人口的分析王秀楚在《扬州十日记》中说,被屠杀的军民计80余万之多,但当时的扬州真的有这么多人么?且不说战乱之中,得到清军即将南下消息的老百姓,必定有极大一部分早已逃出了城,就以当时的扬州城规模,真的有80万居民吗?

康熙十四年金镇主修的《扬州府志》中记载,到了公元1555年,扬州城扩建之后,如下图:

扬州十日致80万人死亡,这件事为什么在200年后才真相大白?

而根据《扬州府志》的记载扬州府面积,按照正方形计算后,结果是府城区面积约2133760.25平方米,新城区面积约1651255平方米,整个扬州府城面积约为3795985.25平方米。

如果扬州当时真的存在80万之多的尸体......这“八十万余人生前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仅4.7平方米,而如果大致上将建筑物的面积减去,那么人均占有土地不足1.9平方米(各类民房,寺庙,学校,厅堂楼阁,园院场桥以及河渠等计算为占城区面积60%)。

这个人均占地面积就相当恐怖了,活着的时候,他们要摩肩擦背,死后要像柴禾一样码起来,整个扬州城到处都是人,交通大爆炸啊。人在这种环境中是不能够正常生存活动的。如果清军入城之后开始屠杀,那么这更加难以想象,人挨着人,挤在一起怎么挥刀,怎么杀?各种慌乱推挤之下,估计都能冲散清军的阵型。

扬州十日致80万人死亡,这件事为什么在200年后才真相大白?

扬州城当时的人口数已经很难找到确切的数字了,但是可以通过明清两朝户丁口情况进行一个估算。

明清时,扬州府属三州七县,包括了高邮州、泰州、通州、江都县、仪真县、泰兴县、宝应县、兴化县、如皋县、海门县。

而自洪武以来,全府人口最多的时候是万历六年,但也仅有81万人。但是这81万人指的扬州三州七县全境人口的总数,当时只有江都县和扬州府是在一起的。而王秀楚所记述的自四月二十五日到五月五日这十日的屠杀过程中,有一句“远处风闻者不载也”,也就是说,他只是记述了扬州城内的情况,并非全扬州府境,所以这个“80万”的数字水分很大,不足为信。

故此,扬州十日或许真的很惨烈,屠城之巨,但绝不可能屠杀人数达80万之多,参照清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时的30万之数,很难想象冷兵器时代用铁质刀具在10天之内杀掉80万人是什么概念,这些人不会跑,不会躲的么,即便是自缢、自焚、投河,可是那么多的尸体,不会导致瘟疫的么。

标签: 大屠杀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