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个人对道教、佛教的感悟(转载)(转载)

爱百科 136 0

  先自我介绍下吧,本人29岁,在本人家乡所在的省民族宗教事务所工作(呵呵,这份工作确实是家人找关系安排的),在此工作已有7年又2个月了,由于本身对宗教的兴趣和工作的原因,对于宗教界人士(道,佛都有)及其内部运作都有着长时间的接触,由于这些接触使本人较之很多爱好者对现今的宗教状况有着更深的认识。

  首先,如大家所知,其实国人对于道教或是佛教其实都是不了解的,国人信仰的确实骨子里对于祖先和天地的信仰,对于道教和佛教的教义其实国人是不甚关心的。近十几年来,佛教的发展是蒸蒸日上,这是大家都明了的,从我个人的工作经历来说,佛门中的人士由于传教,或政府对于旅游事业等诸多因素来说,佛教人士与政府接触的次数较之道教人士确实是多很多,且由于对道门中“术”的定义和当前国家所实行的“马”思想的冲突,也导致了,相关部门对于道教其实是有所“忌讳”的。本人也是如此,对于道门最初也是较为不以为然的,随着年纪的增长,工作经验的增多,和对道门中典籍的接触,慢慢的使我发现,对于佛教的典籍或是教义不在如以前那么全盘接受,对于道典的深入越多,对于佛经的认识相反更深,在对诸多历史人文著作进行阅读后,慢慢的对于佛教的学说不在觉得那么多的神化感,一下就说说,个人的一些看法:

  首先,请各位看官先暂时放下所谓“中国化佛教,佛教与中华文明已经融合,不可分割,这样的想法”暂且听我说说鄙人的一些看法,如有不认同的,大可一笑了之。

  佛学乃是公元前6-前5世纪的古印度的诸多封国中的迦毗罗卫国的太子释迦牟尼所立,正所谓花无根不开,佛学的创立也有着相对应的缘由。首先,迦毗罗卫国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算不上一个大国,且无论佛门如何介绍这个佛祖家乡,在历史环境上,这个国家是出于众多强国之间的,虽然因为古印度的种性制度等原因一直保持中立,但在国家的宏观方向上看,其处境是很不稳定的。作为一个国家的继承者,释迦牟尼在为修行前,是肯定会有着很世俗的对于国家和自己处境的烦扰的,而印度这片土地的人民对于神学和哲学的兴趣确实是有着很远的历史,而且在历史的洪流中也产生了很多不同且特别的思想,这是不需要否定的,因此印度宗教風从来都很浓厚。所以,印度人也有着属于印度人骨子里的东西,释迦牟尼也一样,他在出家以前做为一个太子受到得肯定是诸多印度本土学说的老师的教导,作为太子的教师一定也是对于印度文化掌握的非常深厚的人,这就注定了,释迦牟尼的“根”在哪,且不论国家因素或其他原因,在太子对于生老病死有着某种强烈的感触时,他决定出家修行,其实古印度人民对于解脱生死的这种欲望是历来已久的,并不是释迦牟尼一个人想出离生死,所以,在某方面与其说释迦牟尼踏出了一步,不如说其实是继承了古印度先辈的脚步,而因此印度宗教文化是很形而上的,非常集中在思想力上,作为一位太子,对于政治上的认识绝对不低,种姓制度也许是释迦牟尼的一根刺,所以,佛经中的平等观念一切的缘由都可以归结于对种姓制度的不满,所以佛门的“众生平等”在某些方面是与华夏民族无关的。其实,如果深入的接触过吠陀,奥义等印度教学说,在神学思维上,佛教与印度教其实是很相近的,其实佛教最特别的应该是”八正道“一说,而如果细心对比,可以发现在某种程度上”八正道“视乎是专门针对婆罗门而立的,说点独断的,若不是为了推翻婆罗门,那么自古以来就在婆罗门中早有的业 和 轮回 之说,释迦牟尼是不会接受进佛学的。同时,佛学的创立不是一天建立起来的,是经过了释迦牟尼长时间的思考,那么释迦牟尼是用什么样的思想去思考问题的呢?古印度自有的思想,一个人不会平白的队世界万事万物有所认知,所以,在我看来,释迦牟尼并不是发明了某种新的东西,但是释迦牟尼确实是在原有基础上,对古印度思想文化进行了一些独有的提升。

  佛教在中国会经常有人抨击其”出世“行为,这时候大乘的“菩萨入世论调”就出现了,有些人说,佛学是即出世又入世的学说,其实这真的是乱说的,众观杂阿含经或阿毗达摩这些比较接近原始佛学的学说,和一些历史来看,佛学是确确实实的出世间学说,佛学对于世间确实是不认同的,这也是印度自有的宗教环境影响下的产物,佛学千说万说,无非就是要断一切欲,无欲则无“业”,无“业”也就能达到印度思想中脱离“轮回”的目的。但是 ,人的一行一为都是欲的产生,可能佛门中人会说,行而不住,这是不可能的,无论是以什么心,或是事后无心,行与欲是绝对相随的,无欲无行,这在生物链上绝对是一种灭绝行为,而且印度对于佛学的发展因该最大的是阿育王,阿育王以血争得土地,却还没得民,而婆罗门的势力是阿育王不能左右的,这个时候反婆罗门的佛学,和佛学三世因果的理论对于安民是阿育王很看重的,但是佛学对于“行”弱化的教导也直接导致了,在很实在很现实的暴力侵犯上显得无能为力,在看中国,佛教的传入是在东汉时期,当时的皇帝刘庄以第四子得身份得到了皇位,在历史记录上,对于这个皇帝子以母贵的论调不少,且当时乃是战火连天的一个时代,频繁的战乱让民众对于生命的脆弱有着很深的恐惧而又无能为力,这时候的刘庄百感交集,如何能立一事,即平伏自己子以母贵的轮调,让世人知道自己是个有能力掌管天下的皇帝,又能安民呢??且放下传言,只说,朝中一大臣肯定是接触了佛教,而接触佛教的来源一定与阿育王借佛安民而传扬佛教有关,因为,当时还没传教的佛门,那么一位大官感兴趣的是什么,一定是与国家有关的事,那么对于印度的阿育王平伏天下的事情一定有所记载和涉猎,对于一个与当时相近的环境,这个大臣知道自己应该向皇帝献上什么册了,佛教的传入,其三世因果说,大大消减了当时由于频繁转乱人们对于生命的恐惧,而轮回一说,又给人们带来对于生命的希望,可以说,这些都不是偶然的,因为道门学说其深其重非一般人一天两天可懂,对于那个战乱的时代能好好接受教育的人们又有多少,能安心修行的人又有多少,这也是在某些极端情况下,道门无法做精神信仰的原因。但是时间一长,战乱终有停时,当人们安定下来,对于知识的学习越深后,佛门的传播就不太快了,于是佛门有了新的手法,借道!道教与华夏人民而言可以说是时时用而永不知,但是道教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无论什么成绩都得自己修,但是人都希望有个目标,没有谁会对无目标还得努力付出的事感兴趣,这时候净土,和大慈大悲的观世音无异于是一股很大的股票,但是在我接触的宗教人士中,一般对于从轮回,因果生信而进入佛门的人,在之后所接受的世界观及人生观就是完完整整的佛学体系,佛学的因明,在哲学上被立为“诡辩”,类似于“白马非马”,也就是既实又虚,非虚非实。所以,论佛学中国化的话,其实佛教一直是佛教,不可能中国化,形式也许能该,但是根早定,这一点可以与我以下对道教的言论进行对比。

  道,是老子提出的说法,这个说法由老子完善的总结出来,但道的精髓确是在上古时期就以存在,道,就是自然,华夏自古以来都是农耕国,作为一个农耕国对于天地的长时间接触,让华夏人民对于自然的领悟有着很深且特别的情感,可以看出,无论是基督教还是佛经中的鬼神,都是很人格化的,不客气的说,都是人造的,但是道教中的神仙体系,者是天地自然的神化,二者,是对真修先辈的尊重,无论是自然之力,还是先辈,这都是真实存在或存在过的,能感知的,这说明了,道教的信仰是很理性的,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

  仙一说,记载的最早的,大概就是黄帝师从广成子一说,无论真假,既然记载就说明,在黄帝时期人民对仙学已有认知,在看太极八卦,太极八卦代表的便是自然现象和规律,而佛教的万字印,代表的确实只能以佛学观点来看的一种佛陀的福相,于此对比,就能看出华夏名族对于客观世界理性的认知,较之佛教是多么的真实了。因此道教没有佛教的宗教性强,一个合格的宗教一定是以其教义对其教徒进行教育的,而教徒的思想,对世界的感知思考则以其教义为底,在这一点上,道教确实以本来就存在的自然现象为根,所言所语都是自然存在的,这对于人们来说,也许少了点宗教吸引力。道教成立是在佛教之后,这是宗教化,因为宗教之争只能以宗教斗之。但是,道教本身的思想是一种以天地人为本位对于生命的思考的学说,在神学宗教领域确实是没有佛学的严谨和和传统性。应该,道学从来不是神学,仙学亦然,都是以生命为本的学说,在这一点上,道教的发展肯定是不会如宗教性强的佛教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道门的学说,不光是思考理论,还得进行实修,好比,你读书好,可以读到博士甚至更高,但是在一个企业,你想要做到顶就的需要不停的付出,这就是道,佛最大的不同,常言学佛,修道,道是得修的,这就需要明师指导。在我接触的老道长中,很多都是没真徒弟的,这与武当收习武的弟子不同,真正的道门中学习的东西绝对比修武多的多,长春观的吴诚真道长曾对我说过,道门中人若有师傅想收传承徒弟的话,那是可以一选好几年的,而且经常是单传,不会一次传给好几个人,并且是,一边教一边考察,也许直到师傅走的前一天才会教你最后的法,也许收你做徒弟几年也不传你一法,这是因为,道门中有实修的大师傅对于收徒是很严谨的,对于资质,品性都很看重,这也是道教教义传播不广的原因,且道典多用古文写之,一些古文的含义,只有有传承的师傅们知道,这也是吴道长对我说的,道法是看书学不来的,是必须要有师傅教导的。大道为隐,这一点上,千百年来道门都没怎么改过。

  在来谈谈“武术”,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少林功夫很厉害,直至认为佛门功夫是最高的,在此,首先对少林功夫分析,少林功夫的来源是公认的,那就是当时为躲避战乱的中原人民,在久而久之下演化而来的,也就是说,少林功夫除了在名字上靠近佛门外,其本质都是咱家自己的东西,真正学佛的都知道,佛门哪有功夫类学说,连瑜伽,也是古印度的传统与佛门无关,佛学最为一门类哲学的思考性学说,真不知道和武有什么关系,乃至引导术,运气法无一不是华夏传统的术,从这些可以看出,在宣传上,佛门确实是很中国化,也知道拿什么宣传。

  在传统上 ,佛门的基本是轮回,而华夏民族所提倡的是三界,轮回一说,乃婆罗门先义,且无法捉摸,但道门的天地人三界确实非常可观的给出了这个世界的表象,天代表空间,地代表时间 ,而人代表生命,这样的世界观真的是在宗教中很独特的。在我接触的宗教人士中,道教人士经常很“俗”,很实在,佛门人士却表现的很“超俗”。其实现在很多人都说什么三教合一,呵呵,殊不知虚云 ,宣化乃至现在的净空对于华夏本土传统信仰和学术体系都是很看不起的,可是却有很多人愿意受这样的“批评”。佛学从世界观,人生观都有着很浓厚的印度气息,百花齐开虽都艳,根土不一却是实。佛学有着自己国度的发展史,而中国也有自己的体系,可通却不可同。道教看似一个宗教,不如看做一个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从思想文化到,传统音乐,武术,艺术,术数算数,化学,画艺乃至风俗人情都被道教很好的保存了,这也是为什么鲁迅说,道教是中国的根砥了,这其中的含义,细细想来不难发现,而且,对于三教合一的话,以我7年来与宗教人士的接触看来,其实,道佛两门中人对于这样的论调基本上都不认同的,因为越深入就能越知道其中的不同,也对“根”认知越深。

  湖北师范学院的历史教授徐教授,曾与其在一次私下偶遇的聊天中,谈到,中国现在以佛学作为人文信仰的主要是很危险的一件事,但是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在某种因素下,道教想发扬光大也是很受阻的。这些话,虽然我不解其意,但多少有点感触。并且由于,道学的深,很少有真本事的人,同时,在大环境下,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很多方式在确实是借用了佛教的,如“出世”一行,其实,道门中的先辈并不是那么的出离,相反的顺其自然,在大势下,随大势而行自己能行之事,也能随大势拂袖而退,这样的姿态正是道门中先辈多有的,如水般,滋养万物,而不争其名,历史上有名的国家军师,宰相很多都是传统道文化的继承者,能为国家出国献策,只求一个天下太平,却从不去争那个高高在上,在这一点上,我承认有时看佛像觉得这些佛菩萨像是很容易给人神圣的感觉,但其回味,却没有那些上真先圣形象给我的影响大。佛门塑像大多金色满身且高大无比,这在视觉形象上却是给人一种无所不能的神圣感,而道门塑像多是彩色鲜艳且和真人大小差不多,在宗教色彩上逊色不少,但是,却更有真实感,曾有一些时日因工作关系而多次在长春观逗留,在一座半人高的石雕老子圣像前经常逗留,看着这位先圣,思想很容易回到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看着吕祖的圣像,那些耳熟能详的传统文化故事,都能很清晰的想起,看着三皇五帝,能感受到,在那样原始的时代,这些先辈是因怎样的雄材伟略带领着我们的祖先与天地相斗,只为为“人”在这天地间争一席位,从三皇五帝的功绩看,无论是制人伦,定天时,还是畜农牧或是制水,或开山,无一不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根性,中华民族想来是勇于与命运抗争的民族,同时也是尊重自然的民族。

  在这么多年的工作和社会经验以及自身学习的情况下,真的,道文化是中国人最宝贵的根,切不可毁之,同时,我也认知到,佛与我华夏文明的不适性和其无益处。再次希望本土道文化和先圣的教导能够日复一日的光大。

标签: 道教典籍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