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隋唐两朝,史学家李百药有这样的人生“三味药”

爱百科 155 0

国人给孩子取名字,大多都寄托着美好寓意和长辈对晚辈的殷切期望,所以男孩子,伟、勇、健、军、龙便层出不穷,女孩子红、娟、燕、淑、翠,也比比皆是。

小时候学汉朝史,知道有霍去病这个人,便望文生义联想到,这人一定无灾无病,还得享高寿,后来才知道,这大将霍去病,一生戎马倥偬,年仅24岁,就因病英年早逝,实在是让人为之扼腕叹息好久。

原来,一个好名字,也不能保证他人如其名啊。

这世间,真能做到人如其名的,当然是少之又少。在初唐,有一个叫李百药的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一生历经隋唐两朝,数次身临险境,却一次次得遇贵人,化险为夷,仿佛真有百药护身,最后还一直活到85岁高寿,才安然辞世,还真做到了人如其名。

历经隋唐两朝,史学家李百药有这样的人生“三味药”

1、少年名李百药的父亲,在北齐,官至中书侍郎,后入隋,又官至内史令,被封安平公,作为名臣之子的李百药,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七岁就下笔成文。

有一次,父亲李德林邀请了中书舍人陆乂、马元熙等几个要好的朋友,来家中作客,谈诗论文。

坐中有一客人,说自己读徐陵的文章,对“既取成周之禾,将刈琅邪之稻”句,颇感迷惑,不知出自何典,向大家请教,结果众客人还未作答,站立一旁的李百药即朗声答道:

《传》称“鄅人藉稻”,杜预注云“鄅国在琅邪开阳"。

客人听后,大为惊叹,没想到一个小屁孩,竟熟读经典至如此地步,实力真是不容小觑啊。

这徐陵,是南北朝梁陈之交的著名文学家,他的这两句文,实际上是对家乡农活的实录,也就是收割水稻,但是他用了两个典故。

成周之禾句,其实也出自《左传》,说的是周平王为防止郑庄公独揽朝政大权,就有意分权给虢公,惹得郑庄公不高兴,又是要求交换人质,又在春秋季节,直接派人去收割周天子属地的麦子和水稻,完全不把天子放在眼里:

四月,郑祭祖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

“鄅人藉稻”出自《左传·昭公十八年》:

六月,鄅人藉稻。

“鄅”指鄅国,是一个小国,其国都在今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一带。“藉”即藉田,是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地。所谓“藉稻”,就是耕种水稻。

历经隋唐两朝,史学家李百药有这样的人生“三味药”

这徐陵,是山东郯城人,这郯城与沂州毗邻,沂州正是“琅邪稻”的原产地:

泇水有二,东泇出沂州西北其山,南流至卞庄,东分一支入芙蓉湖,溉田数千顷。湖在沂州东南芙蓉山下,香粳钟亩,古称‘琅邪之稻’,即此。

          (《齐乘》卷二《山水·泇水》)

由此可见,小小年纪的李百药,不但熟读儒家经典,而且连书里的注释,都了然于心,熟读成诵,且张口就来,这样的读书功夫,不要说和他同龄的孩子,就是大人也比不上啊。

这李百药,因为小时候体弱多病,所以他的祖母赵氏,就给他取了一个百药的名,希望他百药护体,健康成长,而我们看到的小小年纪的李百药,也给自己人生开出了第一味药,那就是发奋苦读、好学不倦。

2、遇杨素隋开皇初年,二十岁不到的李百药,因为才学出众,入宫成为了太子杨勇的伴读,但是因为才华横溢,风华正茂的李同学,受到当朝很多人的嫉妒,进而是毁谤造谣,这李百药一看形势不对,立马称病辞去宫中事务,反正他从小就出了名的是个病秧子。

话说这年轻时的李百药,优秀到什么程度,以至于朝中这么多人要群起而攻之?

有一则和李百药有关的故事,神还原了他年轻时的迷人风采:李德林为内史令,与杨素共执隋政。素功臣豪侈,后房妇女,锦衣玉食千人。德林子百药夜入其室,则其宠妾所召也。

素俱执于庭,将斩之。百药年未二十,仪神俊秀,素意惜之,曰:"闻汝善为文,可作诗自叙。称吾意,当免汝死。"后解缚,授以纸笔,立就。素览之欣然,以妾与之,并资从数十万。

本是偷香客,这杨素不但不予追究,还主动送他美妾金钱,全因为李百药“仪神俊秀”,连杨素这老大叔也被迷住了。

顺带说一句,后来和李靖私奔的著名的红拂女,也出自杨素府上,这杨素“尸居余气”,他府上的一众美妾,个个可都是慧眼识英雄。

历经隋唐两朝,史学家李百药有这样的人生“三味药”

开皇十二年,李百药的父亲李德林去世,李百药世袭了他的安平公爵位。

父亲一走,负有养家糊口重任在肩的李百药,就不能再由着性子,说不上班就不上班,一个不爽就装病自在逍遥去了。这时候越国公杨素,还有吏部尚书牛弘,都“雅爱其才”,向朝廷极力推荐他为礼部员外郎。

要说这杨大叔,对小李同学,那可是真爱啊,又送美妾,又送金银,完了还推荐他去当官。

3、遇太子这太子杨勇,一看这么多朝中重臣,都极力推荐的人,那一定是人中龙凤,二话不说,收归己用,让他担任东宫大学士。从此后,在太子的东宫,李百药的才学得到了极致发挥,他奉诏参与修撰《五礼》,又是制定国家律令、撰写《阴阳书》、作奏议文表,俨然成了东宫一枝笔,红得发紫。

人红是非多,李百药也不例外,很快,出镇扬州的杨坚次子杨广,也想把他收入囊中,于是便公然挖太子杨勇的墙角,直接派人去召请李百药,要他跟着自己去扬州当他的幕僚,这李百药一看,你丫是二老板,又是后说话的,总不能为了你,得罪大当家的吧,于是直接一点面子不给,就给杨广来个“辞疾不赴”,杨广一看,连人都见不到,气个倒仰,却又无可奈何。

历经隋唐两朝,史学家李百药有这样的人生“三味药”

但是天下事谁也不能未卜先知,按常理,跟着太子后面混,总不会错的,可是谁知道,仁寿四年,病中的隋文帝竟被杨广谋杀,然后杨广立即假拟文帝诏书,直接赐死了太子杨勇,自己当了皇帝。

4、被贬官本以为百分百站对了队伍的李百药,就这样糊里糊涂又站错了队。

这杨广一上台,当然不会给李百药好果子吃,直接将他贬出京城,远远地贬到南蛮之地为桂州司马。

在去往桂州的途中,经过太湖的时候,又路遇一伙贼寇,抢了钱财,还要杀害李百药,这时,年仅十岁的李百药之子李安期,“跪泣请代父命”,这一伙强人,为孩子的孝义所感,这才饶了李百药一命,他才得以顺利到桂州赴任。

后来,朝廷又开始实施罢州置郡,然后他的桂州司马一职也被免去,就这样,他又不得不灰头土脸回到乡里。

后来的几年,李百药在隋朝的最后几年,倒也出任过一系列小官。

大业五年,他出任过鲁临泗府的越骑校尉,大业九年,奉命戍守会稽,大业十一年,又授建安郡丞。

在前往建安赴任的途中,李百药的人生之路,再次发生重大转折,他数次身历险境,好几次都差点丢了性命。

历经隋唐两朝,史学家李百药有这样的人生“三味药”

5、遇杜伏威在李百药前往建安的途中,在经过乌程这个地方时,朝廷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隋炀帝被部将宇文化及杀死于江都,隋朝随即陷入混乱模式中,李百药当然也就没能顺利到达建安就职。

这时候,全国各地的隋末农民起义,早已是遍地开花,如火如荼。

这李百药,眼见官也当不成了,索性和南方的起义军混到了一起,他先是在一个叫沈法兴的起义队伍里面混,沈法兴败了,他又担任了李子通的中书侍郎、国子祭酒,等到李子通被杜伏威灭了,他又跟着杜伏威后面混,担任他的行台考功郎中。

这人要是有才,真是让人羡慕嫉妒恨,老板倒了一个又一个,他还是他,依然是香饽饽,别人争先恐后抢着要。

因为盛名在外,在杜伏威的手下,李百药同样被一众小人谗言中伤,以至于杜伏威还因听信谗言,一度把他关押起来。在狱中,他写了一篇《省躬赋》,情辞恳切,杜伏威心一软,又让他官复原职。

这起义首领杜伏威,其时已占有了江南的广大地区,与此同时,李渊的队伍,则占领了北方的广大地区。

不久,李渊派使者到南方,要招降杜伏威,当时的李百药,就极力劝说杜伏威,跟着他们李姓本家后面干。

这杜伏威架不住劝,三说两说的就同意了,然后又亲自前往长安,同时命部将兼好友辅公祏与李百药,留守丹阳。

历经隋唐两朝,史学家李百药有这样的人生“三味药”

按说事情就这样妥了最好,谁想这杜伏威,走到半道上,不知哪根筋搭错了,又写密信给辅公祏,令他杀死李百药。辅公祏于是以喝酒为名,让李百药饮下了石灰酒,结果那夜,李百药腹泻不止,却又没死,不但没死,还因为这一次次酣畅淋漓的腹泻,把他以前一身的病都治好了,因祸得福,这石灰酒,还真是居家旅行必备的排毒治病的良药啊。

一看没毒死李百药,杜伏威又密令辅公祏,不必遮遮掩掩,直接杀了算了。

这杜伏威有个养子,叫王雄诞,这人和杨素他们一样,对李百药赏识有加,知道辅公祏要杀李百药,于是极力保护,李百药才最终免于一死。

6、被流放这边,杜伏威到达长安,被李渊加封太子少保,那边,在南方的辅公祏,杀了王雄诞,自称皇帝,定国号为宋,起兵反唐,还以李百药为吏部侍郎。

王雄诞死了,李百药也不敢拒绝,很明显,这一拒绝,一定小命不保,只好就这么两头不是人的跟着辅公祏后面混。

第二年,李渊派大将李孝恭、李靖南下讨伐辅公祏,大军至丹阳时,辅公祏带兵逃至武康,最终被抓获,很快被李孝恭斩首于丹阳。

与此同时,在长安的杜伏威,也在这一年暴毙。

辅公祏一死,其余党也全被处决,这时候,李百药的处境自然是凶险无比了。

历经隋唐两朝,史学家李百药有这样的人生“三味药”

按常理,作为辅公祏礼部侍郎的李百药,应该是必死无疑,没成想,剧情这时候又开始反转,有人发现了当年杜伏威写给辅公祏要求杀死李百药的密信,于是,高祖李渊才怒气稍解,饶百药不死,但活罪难逃,李渊仍以反唐罪名,将李百药流放泾州(今甘肃泾川北)。

后来,李渊在位期间,李百药一直被流放,始终未获任用。

7、遇太宗一直到唐太宗即位后的贞观元年,李百药才再次得遇他生命里最重要的一位贵人——唐太宗李世民。

一向对李百药赏识有加的太宗,很快召李百药为中书舍人,然后李百药就迎来了他生命里一个又一个的高光时刻。

贞观二年,任礼部侍郎,参与修撰《五礼》及律令,撰写北齐史书,作《封建论》。

《封建论》认为郡县制取代封建制,是历史的进步,深深打动了唐太宗,“太宗竟从其议”。唐中叶,柳宗元也写有一篇《封建论》,其实是百药《封建论》的继承和发展。

贞观四年,迁太子右庶子,辅佐皇太子李承乾。

起初太子耽于享乐,嬉游无度,百药作《赞道赋》匡正之。太宗见此赋,赞赏有加,旋赐百药彩绢五百段。

贞观十年,《北齐书》完工,百药以修史之功,加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赐物四百段,转宗正卿,封安平县公。

贞观十一年,撰《五礼》及律令,进爵为子,封安平县子。

历经隋唐两朝,史学家李百药有这样的人生“三味药”

太宗晚年作《帝京篇》,让同样步入晚年的百药,也以此为题,另作一篇。文成,太宗叹服曰:

卿何身之老而才之壮,何齿之宿而意之新乎!

真是百药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啊。

贞观末年,因年老,李百药执意辞官,回归故里。衣锦还乡、载誉归来的李百药,早已是家乡德高望重的名人,“四海名流,莫不宗仰”。他还是著名诗人,生平所写五言诗,“虽樵童牧竖,并皆吟讽”。

在家乡,他继续发光发热,不遗余力提携后生晚辈,又不喜聚敛财富,所得俸禄,多散予亲友。

贞观二十二年二月廿六日,时年八十五的李百药,走完了他漫长而传奇的一生。

纵观李百药这一生,年少成名的他,历经隋唐两朝,遇杨勇、遇杨广、遇起义军、遇李渊、遇李世民,人生起起落落,境遇浮浮沉沉,数度死里逃生,终至功成名就,安然辞世。

年少好学的他,才学出众,是他给自己人生开出的第一味药;后来,遇杨素、杨勇、王雄诞、李世民,生安期,这些生命里的贵人,他才得以逢凶化吉、遇难成祥,这是上天赐予他的第二味药;而他又知荣辱、识进退、待时飞,因此遇杨广、遇杜伏威、遇辅公祏、遇李渊,他雌伏守分、安时待命,遇杨勇、遇李世民,他又扶摇直上、一飞冲天,这份旷达智慧与奋斗努力,又是他给自己人生开出的第三味药。

才学、贵人、奋斗。

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幸运拥有李百药的这人生三味药,实现自己的人生之梦。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午梦堂主

标签: 史学家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