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梁山三条半好汉之一的朱仝是什么地位?

爱百科 136 0

梁山总共一百单八条好汉,为何只有三条半呢?假如说朱仝是梁山三分之一个关羽,这倒是没错的。

朱仝在梁山与宋江、关胜分享了关羽的形象,共同象征了梁山的忠、勇、义,朱仝占着一个“义”字,这就是美髯公朱仝在梁山的位置。但是,此美髯公又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真正的美髯公,而是另有所指。

也就是说,朱仝的绰号“美髯公”还有其他隐喻含义,而这个隐喻含义才是朱仝在梁山真正的地位。

被称为梁山三条半好汉之一的朱仝是什么地位?

朱仝基本上不像关羽书中是这样描写朱仝的:身长八尺四五;有一部虎须髯,长一尺五寸,面如重枣,目若朗星,似关云长模样,满县人都称他做“美髯公”。

这段描写中,除了“面如重枣”这一条外,朱仝基本上没有任何一处像关羽。不信,那就看看《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关羽的长相吧:

身长九尺三寸,髯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唇若抹朱;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两相对比,朱仝基本上就不像关羽了。于是,施耐庵又以宋江、关胜这两条好汉,将关羽复制粘贴进了《水浒传》。以下,就是宋江、关胜的形象描绘:

宋江:眼如丹凤,眉似卧蚕。

关胜:堂堂八尺五六身躯,细细三柳髭须,两眉入鬓,凤眼朝天,面如重枣,唇若涂朱。

虽然是“复制粘贴”,但是,梁山上的“关羽”也不是十分完整的形象,身高、美髯都被打了折扣。施耐庵这样写,实际上是为了矮化关羽,借关羽这个被吹嘘美化的形象隐藏真事。

被称为梁山三条半好汉之一的朱仝是什么地位?

而从文本上解读,关羽在梁山被一分为三,这又是写梁山好汉以忠、勇、义“替天行道,保境安民”。所以,朱仝在梁山就是“义”的象征。

此处,还有说明一点:我之所以说施耐庵是“复制粘贴”了《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关羽,而不是《三国演义》中的关云长,是因为在施耐庵时期,世上根本就没有《三国演义》这个书名。

明末清初时,毛纶、毛宗岗父子修订罗贯中的著作,改书名为《三国演义》。这个版本信息很重要,直接关系到施耐庵的真实性。

一个虚构的人物“王道生”又虚构了施耐庵墓志,在这个谎话连篇的伪墓志中,“王道生”说,死于洪武三年(1370年)的施耐庵写了《三国演义》。

这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然而,就是这样的谎言竟然被学界深信不疑,以“王道生”的假话,和以谎话掩盖谎话的结论,认定了这个假冒伪劣的“施耐庵”就是《水浒传》的作者。

施耐庵绝不是死于洪武三年的所谓的“施彦端”,否定了这个作伪的“施耐庵”,才能读到《水浒传》的真相,也才能解读朱仝这个梁山好汉。

被称为梁山三条半好汉之一的朱仝是什么地位?

朱仝功德圆满,力压两大佛门弟子美髯公朱仝既然以三分之一个关羽,象征了梁山的“义”。那么,他的故事中,就必然充满着“义气”二字。

朱仝一出场,就开始“仗义疏财”,甚至是行侠仗义。先是,朱仝与雷横暗中默契,放走了劫取生辰纲的晁天王。随后,又“义释宋公明”。

朱仝不仅放走了宋江,还出钱帮忙摆平官司。因为朱仝的上下周全,阎婆、张三都放弃了诉讼,宋江这才安全地逃离郓城县,躲进了柴进的庄上。

放走了梁山两大寨主,朱仝的义气可谓到了极致,梁山一百单八将中恐怕就无人能及了。

后来,雷横因为给母亲出气,打死了白秀英。白秀英的相好,也就是当时的郓城县知县把文案做死了,要把雷横解上济州府判死罪。朱仝深念雷横的孝道,担心他母亲无人养老,便在半道上放走了雷横。

私放雷横,朱仝不仅是出于义气,更是出于孝道,美髯公是一个孝义两全之人。

美髯公朱仝是梁山之上唯一没有做过恶事的好汉,象征梁山的“孝义”,当之无愧。那么,朱仝为何如此孝义呢?因为,朱仝又是梁山最敬佛礼佛的好汉。

被称为梁山三条半好汉之一的朱仝是什么地位?

朱仝私放梁山两大寨主时,书中都有一个相同的细节,而这个足可称为《水浒传》另一大主题的细节,却从来就没有被解读过。

书中写道,济州府观察何涛指挥郓城县马步军都头朱仝、雷横去捉拿晁盖。这两个都头接到命令后,便在东溪村外的观音庵取齐队伍。

朱仝与宋江最为交厚,他是宋江所有朋友中唯一知道宋江家有一个藏身之所。宋江的藏身避难之所,就是他家中的佛堂下的地窨子。这个地窨子上面有一张供床,供奉的是三世佛。

“朱仝误失小衙内”这段故事有一个重要背景,那就是盂兰盆大斋之日的前半个月。盂兰盆节是佛教节日,与道家的中元节在同一天。这两个佛道的节日都与孝道有关,都是道家星煞朱仝敬佛礼佛的写照。

朱仝敬佛礼佛,施耐庵说他是“功德圆满”。因而,美髯公朱仝上应天满星。这个星煞排在三十六天罡的第十二位,随后便是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天伤星行者武松。

如此,便可以这样理解:朱仝诠释了《水浒传》的另一大主题:佛道合一,而鲁智深、武松是亦佛亦道佛道合一的象征性人物,他们的“天花板”就是朱仝。

被称为梁山三条半好汉之一的朱仝是什么地位?

上貌奇伟,美紫髯这个小标题出自《明实录·太宗实录》,是描绘朱棣形象的。那么,我引用这则史料,与朱仝有什么关系呢?朱仝只是美髯公,而明太宗朱棣则是“美紫髯”,与孙权有点像。

其实,朱棣的兄弟中,还真有个“美髯公”,他就是朱元璋的第三子朱棡,朱棡的绰号就是“美髯公”。

梁山总共有四个姓朱的好汉,分别是朱武、朱仝、朱贵、朱富,这四个姓朱的好汉,隐喻的都是朱洪武一家。其中,朱武与洪太尉影射的就是朱洪武,龙虎山上张天师骑牛的形象,也是做过放牛娃的朱元璋缩影。

朱仝“美髯公”这个绰号,既出自历史真实中的“美髯公朱棡”,又暗射了“美紫髯”的朱棣。而朱棣的“紫髯”,则又以最后一个上梁山的好汉皇甫端来做补充暗喻。

皇甫端绰号“紫髯伯”,“伯”是“叔”的反写,《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碧眼紫髯的孙权,则是以“叔”的身份做了皇帝的。施耐庵的这一笔,讲的是叔叔夺了侄子的皇位。书中写道,皇甫端:“碧眼黄须,貌若番人”、“碧眼重瞳,虬髯过腹”,就是古时皇帝的形象。

《水浒传》中,有好几个长着赤发黄须的好汉,比如赤发鬼刘唐,虽然他不是“美紫髯”、“碧眼重瞳”,但一块“朱砂记”,同样暗射的是朱家人。

被称为梁山三条半好汉之一的朱仝是什么地位?

那么,朱仝的“美髯公”为何又不是紫髯呢?这其中,又隐藏了朱棣的身世疑问。施耐庵以皇甫端“貌若番人”,否定了野史传闻中朱棣为元顺帝后人的谣言,他就是幽州的燕王。但是,他与“美髯公”不是一母同胞。

所以,施耐庵说朱仝长着一部“虎须”,与紫髯是大有区别的。而这部虎须,则又需要与洪太尉的故事对看,朱仝的身上又有燕王朱棣的符码标识。

洪太尉在龙虎山上曾经遇到了一只白额锦毛虎,一条雪花大蛇。这只猛虎就是燕顺,他与王英、郑天寿都是“红巾军二代”,暗喻“燕王真天授”。因而,这只虎是白额锦毛虎,白额,说的是道衍(姚广孝)曾经给燕王献过一顶白帽,暗示朱棣将要做皇帝。

燕王是锦毛虎,故而,朱仝长着一部虎须。关羽形象被矮化,其实就是施耐庵抨击朱棣谋逆篡位。

《水浒传》故事的核心隐喻,其实就是靖难之役。那条与锦毛虎一同出现的雪花大蛇,就是生于洪武十年大雪节前夕的建文帝朱允炆。洪武十年就是1377年,干支丁巳,朱允炆出生于这一年的12月5日,岂不就是雪花大蛇吗?

被称为梁山三条半好汉之一的朱仝是什么地位?

朱仝身上有朱明王朝的隐喻,尤其是隐藏着燕王朱棣的身世,这才是这条好汉在梁山上的真实地位。

标签: 美髯公朱仝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