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到底有多厉害?为何说武松不厉害会挨骂?

爱百科 113 0

小说《水浒传》当中,武松是一个塑造的非常成功的角色,尤其是在前半部分,作者用了十回的篇幅来塑造了一个有情有义,有勇有谋,有胆有识,有担有当的,深受读者喜欢的角色。相当多的《水浒传》的读者是武松这个人物的“铁粉”——绝对听不得谁说武松的不好。

这是这部古典名著很成功的因素之一,一个人物可以数百年粉丝不减,热度经久不衰,实在是非常难得。

那么这个武松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或者说超常的个人魅力让读者追捧不已呢?

我以为,武松这个人物之所以历经几百年而魅力不减,最大的成功是作者塑造的武松,是一个有“缺陷”的英雄,一个有着常人都有的“人格缺陷”的英雄。这个英雄身上寄托了人们对“英雄”的向往,几百年来一直受人追捧。

一个有“缺陷”的英雄,是一个真实的令人信服的英雄,而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神。这就是武松这个人物的魅力所在。

抛开武松的“缺陷”(武松的人格缺陷其实几乎所有的凡夫俗子都会有),武松的本领和担当是被人追捧的核心因素。那么武松的本领和担当又是什么呢?

我们先看看武松的“本领”

简单的讲,武松是一个“本领高强”的“武功高手”,人们总结为“马上林冲,马下武松”,也就是说论马上功夫首选豹子头林冲,而步下的武艺武松第一。

武松的武功包含三个方面:力量,武艺,胆量(凶残)。

武松这个人物,在小说《水浒传》当中是有单独的故事的人物,作者用了十回的篇幅集中讲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立体的武松。在描写和渲染武松的“力量”方面,用了两个场景,一个是动态的场景,一个是静态的场景。

武松打虎,是《水浒传》里最为脍炙人口的故事,仅仅就这个故事,就被改编成为很多不同的文艺和戏曲方式,包括相声,评书,戏曲,快板等等。

“闲言话语不用讲,表一表好汉武二郎。那武松,学拳到过少林寺,功夫练到了八年上……”。这是山东快书里的武松。

武松打虎之所以脍炙人口,是因为这个故事描写武松的力量和胆识是令人信服的。同时也很生动的诠释了什么叫“艺高人胆大”。众所周知,武松这个人,很爱面子也很喜欢逞能和说大话,但是,武松的本事足以支撑自己的面子和自己的大话。

在景阳岗下,武松为了表示自己的“与众不同”,不顾劝阻的一连喝了十八碗常人“三碗不过岗”的烈性白酒,酒后的武松不但“目中无人”,而且变得“目中无虎”。武松的逞强和吹牛在这个时候是遭到了读者的怀疑的,而武松在看到了官府的告示之后的内心的后悔和恐惧,又让读者觉得武松这算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但是在和那只“吊额白睛”遭遇的时候,武松在瞬间慌乱之后的胆识力量的爆发,让读者“血脉迸发”——痛快!痛快之余就必然产生由衷的敬佩和感慨:任何的任性,都是需要有自身的实力做坚强后盾的。武松任性,但是他有资本任性。

在武松打虎的过程当中,给人们最深刻的印象和感受应该就是:力量和胆量——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拿起小说再重温一下。

这是武松力量的“动态表演”。

在武松因为为兄报仇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而被发配孟州之后,在孟州牢城,武松还做过一次静态的“力量的展示和表演”。

在孟州牢城,武松受到了牢城的管营的公子“金眼彪”施恩的无微不至的照顾,这让武松觉得很困惑:凭什么会有这个待遇?当然,武松的困惑很快就释然了:施恩是有求于自己,他是想让自己帮他把那个“肥的流油”的好去处“快活林”给他抢回来!

武松依然是表现出非常的不屑,他逞强成了习惯:武松专打不明事理的硬汉——对方越厉害,就越有斗志。所以武松听到施恩说害怕自己力气没有恢复好的时候,在施恩面前扎扎实实的表演了一番:

[两个来到天王堂前,众囚徒见武松和小管营同来,都躬身唱喏。武松把石墩略摇一摇,大笑道:“小人真个娇惰了,那里拔得动。”施恩道:“三五百斤石头,如何轻视得他!”武松笑道:“小管营,也信真个拿不起?你众人且躲开,看武松拿一拿。”武松便把上半截衣裳脱下来,拴在腰里,把那个石墩只一抱,轻轻地抱将起来。双手把石墩只一撇,扑地打下地里一尺来深。众囚徒见了,尽皆骇然。武松再把右手去地里一提,提将起来,望空只一掷,掷起去离地一丈来高;武松双手只一接,接来轻轻地放在原旧安处。回过身来,看着施恩并众囚徒,武松面上不红,心头不跳,口里不喘。施恩近前抱住武松便拜道:“兄长非凡人也!真天神!”]——《水浒传》摘抄。

怎么样?服不服?

而在后来的“醉打蒋门神”的过程中,武松几乎就是进行了一场“现场直播”的真人秀。武松醉打蒋门神,就是一场戏,武松的本事就是有实力演好这场戏。

从“无三不过望”开始,直到让蒋门神“求饶认错”,武松其实就是在表演,在表演自己的本事和本领。

武松第二个厉害之处,就是他的冷静果敢,胆大心细。如果要说本领的话,武艺算本领,过人的胆识和心态也是一种本领。

在“杀嫂报仇”的过程中,读者看到的是一个“有情有义有胆识有担当”的武松,武松的高大形象在继“武松打虎”之后,再一次高大起来,并且达到了民间的公认的“英雄形象”的巅峰。

武松在阳谷县当上了都头,这是他赤手空拳打死“吊额白睛”的猛虎挣下的功名,更为让武松喜出望外的是他又巧遇了自己的哥哥,那个人称“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郎,武松对武大郎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当然感觉似乎是武松是武大郎的“兄长”一样。武松的行为举止,就连街坊邻居都是赞叹不已。这是武松有情的一面。

在对待他那个“风情万种”的嫂子,武松的表现也是“不卑不亢”,他是对潘金莲敬重有加,他感谢潘金莲能嫁给他的那个老实巴交的没什么本事的兄长。但是对潘金莲的主动挑逗,武松的态度是非常鲜明的。配得上“好汉”的名望。这是武松有义的一面。

有情有义的武松,在得知自己的兄长被潘金莲和西门庆这对“奸夫淫妇”毒杀之后,报仇的决心是坚定的,但是这个时候的武松,并没有让武松丧失理智,在求助官府却被收受贿赂的县令推三阻四的时候,武松选择了“动用私刑”。

对于武松的“动用私刑”,很多当代的读者表示武松的行为是在“践踏法律的尊严”,其实,这实在是拿现代的“社会道德标注”去衡量一千年前的武松,所以这种平叛是“有失偏颇”的。

武松动用“私刑”是官府的“腐败”逼的。所以,武松选择动用“私刑”完成复仇(并非报复)得到了相当多的读者的理解和支持。

其实,尽管武松动用私刑,但是武松的“复仇”之举还是非常的理智和冷静的。他并不是不问青红皂白的乱杀一气(这就是前后两个武松的本质区别),他是很有章法的。

在确定官服不会为他做主的基本事实之后,武松选择“自己报仇”。他首先收集了哥哥被毒杀的物证(武大郎的尸骨)和人证(仵作何九叔的口供),然后召集街坊邻居在武大郎的灵位前开始了“自己的审判”,在街坊邻居的见证之下拿到了潘金莲和王婆的口供,然后就在武大郎的灵位前杀了潘金莲,算是为为自己的兄长报仇,但是,武松很冷静的留下了王婆这个“人证”作为和官府解释自己行为的“砝码”。

拿到了人证和物证的武松这才去狮子楼寻找西门庆报仇——有了证据再杀人,总不算“滥杀无辜”。武松的一系列行为既为兄报了仇,也算是保护了自己。

这样的武松是令人敬佩的。这就很难怪有那么多的读者成为武松的粉丝,他们对武松的敬仰“如涛涛流水延绵不绝”。

标签: 武松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