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面兽杨志混不好职场,两大原因值得深思

爱百科 143 0

《水浒传》里的青面兽杨志,是个倒霉蛋,他出身三代将门之后,从小习武,长大后应试武举,做到殿帅司制史官,一路顺风顺水,人们都尊称他为“杨制史”。

但是之后的人生却很不顺,先失花石纲、后失生辰纲,体制内混不下去,只好落草为寇,上了梁山。但是上了梁山之后,杨志也没有混好,在三十六天罡星中排在第十七位,存在感不强。

名为杨(扬)志,实则一生不得志。杨志为何混不好职场呢?

青面兽杨志混不好职场,两大原因值得深思

是他没能力么?在《水浒传》里面,杨志的武功堪称是一流水平,至少不亚于豹子头林冲,有一次在梁山泊杨志与林冲比武,打了五十多个回合都不分胜负,可见其武功高强。

是他没机会么?人们常说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杨志可不是,他有能力,也有机遇。他出身好,通过应试武举成功进入体制,起点比普通人高太多了,而且押送花石纲、生辰纲都是他立功讨赏的机会。虽然体制内有看不上他的高太尉,但也有赏识提拔他的梁中书,他不是没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

是他运气太差么?天地时来同著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不得不说,一个人成功离不开运气,杨志看起来似乎是个运气不好的人,押运花石纲,九个人成功,唯独他遇到风暴翻了船,押送生辰纲,偏偏遇上晁盖一伙,要卖祖传宝刀,又遇上泼皮牛二。

但是没有人的一生会是一帆风顺,历史上那些成功的人物哪个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不是水里火里趟三回呢?偶尔的失败可以说是运气不好,但是次次都把失败归咎于运气不好,那么他一生注定是失败的一生。

如果说,杨志在体制内混不好,可以说是体制的原因,但是在杨志跳出体制后进入江湖仍然混不好,那么,一定是自身存在问题。

毫无担当,一出事就躲

杨志最大的缺点就是不负责任,没有担当。

第一次朝廷派他去太湖边押送花石纲,在路上遇到风暴打翻了船,花石纲失陷,杨志觉得无法交差,干脆就不交差,一走了之避祸去了。

幸好后来天下大赦,免去了杨志的罪,杨志又拿了一担钱物回东京枢密院上下打点,希望能回到原位,结果被太尉高俅知道案底后赶出了殿帅府,气得杨志大骂高俅刻薄恶毒。

说实话,杨志一点都不冤,押送花石纲原本就是他的责任,尽管是客观原因导致花石纲失陷,他也要承担责任,应该主动向上级领导汇报。而且在宋朝,首告一般能免除或者减轻责任,回去后,大不了挨个处分,吸取教训,争取下次把工作做好,或者筹点钱,上下打点一下,这事也就过去了。

杨志却选择了逃跑,可谓是罪加一等,还给领导留下一个不忠诚、不担责的坏印象,就连高俅这样的人都不愿意重新启用他,但是换做别人,估计结果也是一样的。

按理说,杨志应该吸取教训,反思自己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但是第二次在押送生辰纲失败后,他又一次选择了逃跑。

原本是想跳下黄泥冈以身殉职,但是正要跳时又舍不得死,干脆跑了。杨志这样做有以下不良后果:

一、责任全被推到自己身上。生辰纲被劫走,杨志作为团队领导,毫无疑问需要承担责任,但是也不能全怪到杨志身上,其他人也有错,不听杨志的劝告,非要买酒喝,以致于被下了蒙汗药。但是杨志一走,别人为了推卸责任,一定会把责任全往杨志身上推。

原文写道:若杨提辖还在这里,我们都说不过,如今他自去的不知去向,我们回去见梁中书,何不都推到他身上,只说他一路上凌辱打骂众人,和强人做一路,把蒙汗药将俺们麻翻了,缚了手脚,将金宝都掳去了。

梁中书听了下人的诬告后大骂,原本没罪的杨志再一次成了罪犯。

二、违背自己的承诺,对不起自己的恩人。梁中书对杨志有知遇之恩,是杨志人生中的贵人,杨志杀了牛二之后,被断了二十脊杖并迭配北京大名府充军。是梁中书见他做事勤谨,又有一身好武艺把他从一个小兵提拔为管军提辖使。在要杨志押送生辰纲时承诺事成之后还会提拔他,同时又全盘接受杨志押送生辰纲的方案,对他不可谓不好。

在出发之前,杨志为表决心还自愿领了军令状,倘有疏失,甘当重罪。杨志在出事之后选择逃跑,违背承诺,一走了之,对梁中书来说杨志这就是背叛和欺骗,毫无诚信可言。

三、失去挽回补救的机会。生辰纲被劫走,就一定追不回来么,晁盖一伙虽说是智取生辰纲,但是其计划的漏洞和破绽也有很多,后面公孙胜就因露了马脚被抓,把晁盖他们供了出来,险些全军覆没。

杨志回去,梁中书一定会重罪杨志么?我看未必,一是押送生辰纲原本就是难度很高的任务,上年就有被抢的先例,二是责任不全在杨志身上。如果杨志能够回去,承担责任,努力追回生辰纲,将功补过,梁中书说不定还会奖赏他,杨志却从来没这样想过,他的思维是遇事就躲。

一个人的能力很重要,但是忠诚也很重要,在领导眼里甚至比能力更重要,像杨志这样既无责任感,又不忠诚的人,没有领导会喜欢。在大宋的体制内混不好,到了水泊梁山同样吃不开。

脾气暴躁,不能团结人

押送生辰纲的是一支十五人的小团队,领导层四人,包括杨志、一个老都管,两个虞侯,其他十一个挑夫挑担为执行层。

此行路途遥远,且无水路,都是山路,几百公里的路程全靠两条腿,太师的生辰在农历六月十五,杨志一行五月下旬出发,天气十分炎热,加上上百斤的重担,可以说十分辛苦。

出了北京后,为了避免山间盗贼,杨志又要求团队天凉时休息,天热时赶路,因此个个都苦不堪言。

杨志作为武官出身,脾气很暴躁,在团队管理上也十分简单粗暴。天气热了,那些挑夫们肩上挑着担子累得不行想要到林子里休息,杨志为了不误时辰,对他们是轻则痛骂,重则藤条鞭打,逼着赶着他们前行。

杨志的打骂引起了挑夫们的抱怨与不满,纷纷向老都管诉苦:“我们不幸做了挑夫,情知道被差出来,这般火似热的天气,又挑着重担。这两日又不捡早凉行,动不动老大藤条打来,都是一般父母皮肉,我们直恁地苦!”

对于下属,杨志既没有表示关心,也没有作出解释,不是骂就是打,而且是一路打一路骂,几乎没有停过,杨志对此没有一点反思。导致挑夫们积累了很深的怨气。

在团结下属,收买人心方面,杨志做得实在太差。

除了没能团结好下属,杨志也没能团结好管理层。在出发前,梁中书让夫人门下的老都管和两个虞侯跟着同行时,杨志就敏感地意识到,老都管在府里资历老,威望高,如果在路上与老都管意见不合,争执起来会误了大事。便向梁中书汇报,梁中书当着杨志的面吩咐老都管和两个虞侯都要听杨志的安排。

一开始,老都管是站在杨志这边的,当两个虞侯向老都管打杨志的小报告时,老都管说:“须是我相公当面分付道,休要和他别拗,因此我不作声,这两日也看他不得,权且耐他。”

意思是说,虽然我也看他不爽,但是看在领导的面子上,忍忍他。

两个虞侯不死心,接着撺掇,老都管还是向着杨志说:“权且耐他”。

当那些挑夫向老都管诉苦时,老都管还安慰他们:“你们不要怨怅,巴到东京时,我自赏你。”

挑夫们也说出了自己的心声:“若是似都管看待我们时,并不敢怨怅。”

但是杨志打骂的作风不仅没有改变,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最后连向着他的老都管也对他不满了,文中写道:似此行了十四五日,那十四个人,没一个不怨怅杨志。

这才走了半个月,杨志失去了所有的人心,所以走到了晁盖他们等待的树林里,杨志的打骂措施再也不起作用了,挑夫们要休息,杨志拿起藤条打得这个起来,那个睡倒,最后无可奈何。

这次老都管也站在了杨志的对立面,当面和他顶了起来。

在劫生辰纲方面,吴用虽说是智取,但是其计策并不高明,说白了就是在酒里面下蒙汗药,把杨志他们蒙翻。

但是谁能保证杨志一行一定会买酒喝呢,谁能保证他们不会提高警惕,谁能保证能成功下药呢?

晁盖他们能够成功,主要还是因为杨志管理不当导致团队爆发内乱钻了空子,就算这次不爆发,在后面的行程中也会爆发,丢失生辰纲是大概率事件。

这么一个小团队都带不好,杨志又怎么在职场上混出头呢?

标签: 青面兽杨志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