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董卓:坏蛋是怎么炼成的?

爱百科 121 0

董卓,东汉末期的著名军阀、奸臣。他的事迹在《三国演义》中被演绎的淋漓尽致:废立天子、滥杀无辜、酷虐朝臣、偷坟掘墓、荒淫无耻,成为很多人印象中,汉末三国时期的头号恶人。

但是,如果我们翻开范晔所修的东汉正史《后汉书》董卓的传,会发现一个和小说、戏曲、各种文艺作品中不太一样的董卓。

历史上真实的董卓:坏蛋是怎么炼成的?

在《后汉书·董卓列传》的开始,史官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类似曹植《白马篇》中青年游侠那样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就是董卓。

"性粗猛有谋,少尝游羌中,尽与豪帅相结。后归耕于野,诸豪帅有来从之者,卓为杀耕牛,与共宴乐,豪帅感其意,归相敛得杂畜千余头以遗之,由是以健侠知名。为州兵马掾,常徼守塞下。卓膂力过人,双带两鞬,左右驰射,为羌胡所畏。"

这段话意思就是,董卓年轻的时候,武力高强,能征善战。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对他十分畏惧,但董卓又十分仗义疏财,和少数民族的领袖们能够打成一片。他经常杀牛宰羊,大摆酒宴,和羌胡的首领称兄道弟。史官给这个时候董卓的评价是"健侠知名"。

历史上真实的董卓:坏蛋是怎么炼成的?

在西北出了名的董卓,很快就吸引了朝廷的注意,他成为了朝廷的高级武官,负责在西北带兵打仗。在西北期间,他把折腾了汉朝人几十年的羌人,打得一片鬼哭狼嚎。

可见,此时此刻,无论从为人还是做事的角度看,董卓都不太像此后那个废立天子、滥杀无辜、酷虐朝臣、偷坟掘墓、荒淫无耻的大恶人。

那么,董卓,为什么会成为后来的那个董太师呢?其实,《后汉书》已给出了答案。

因为董卓的出身,是六郡良家子。所谓六郡,是指汉代在西北地区建立的六个郡:天水、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

从西汉开始,朝廷就有征用六郡出身的年轻人从军,或者担任军官,与匈奴、鲜卑、羌等少数民族打仗的传统。这些人被称为"六郡良家子"。

与这一传统几乎同时产生的,是把持朝廷实际控制权的外戚、豪强地主、甚至儒生们,对"六郡良家子"们的歧视和打压。外戚、豪强地主们大多是出生就含着金钥匙,长期掌握着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大权;而儒生们以圣人自居,严于律人,宽以律己,占领了两汉特别是东汉时期的舆论高地。

历史上真实的董卓:坏蛋是怎么炼成的?

《三国演义》中许多叱咤风云的大人物,都是出身于世居中原富裕地区的世家级的外戚、或豪强地主家族,比如说出身汝南"四世三公"的袁氏家族的袁绍、袁术兄弟。他们毫无疑问,不希望六郡良家子这种从草根做起,一步一步积功爬上来的"非我族类"来分他们的"蛋糕",直接或者间接的对他们的社会地位甚至经济地位造成严重威胁。

在汉代,六郡良家子或者其他从边远地区起家靠军功起家,然后受到朝廷实权派的歧视和打压而最后落得悲剧结局的名人很多。

其中最有名的一个,就是西汉的飞将军李广。李广家族是典型的六郡良家子。李广,包括他的儿子李敢和孙子李陵,都是西汉抗击匈奴第一线的将领。他们打着最艰苦的仗,面对着最危险的对手,背着最大的黑锅,苦命一辈子,最后得不到该有的荣誉。荣誉属于汉武帝的外戚们:前有卫青、霍去病;后有霍光、公孙贺。

到了东汉时期,出身于世居中原富裕地区的外戚、豪强地主、儒生们的地域歧视范围进一步扩大,所有偏远地区靠军功发家进入朝廷高层的人,都成了他们歧视的对象。比如说,《三国演义》里叱咤风云的万人敌吕布,和未来的蜀汉开国皇帝刘备刘皇叔,对此都有一把心酸的泪水。他俩一个是五原人,一个是涿郡人,当时都是汉帝国的老少边穷地区。

《三国志》里记载,吕布在与曹操交战失败后,投奔刘备,俩人惺惺相惜,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兄弟,我们俩都是出身边地的贫苦人啊,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啊。

历史上真实的董卓:坏蛋是怎么炼成的?

这样的苦酒,每一个六郡良家子几乎都喝过,董卓也没能幸免。

一方面他不断的立功,大破西北叛乱的异族人,大破黄巾起义军,另一方面,他不断的被人鄙视。出身豪强、世家勋贵集团的张温、孙坚等人不止一次的羞辱他,还有人要求朝廷调查他,剥夺他的军权。蔓延了百余年的歧视、打压。积累了百余年的仇恨与戾气,最终在董卓身上迎来了总的爆发。

可以说,董卓后来清洗朝廷、鱼肉百官、诛灭外戚、和关东诸侯你死我活等一系列行为,都是他作为六郡良家子,对那些歧视打压了他们百余年的外戚、豪强地主、儒生们的报复。

而报复的代价,则是整个东汉帝国的崩溃,以及四百年大分裂局面的到来。

标签: 董卓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