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说《参天道》故事发生在北宋熙宁年间,改天道救社稷导致历史的改变

爱百科 116 0

原创小说《参天道》故事发生在北宋熙宁年间,改天道救社稷导致历史的改变

  故事发生在北宋熙宁年间。故事围绕唐代著名道士施肩吾的几个高徒——李文英、司马皓、施存一对于“改天道、救社稷”所持有的不同态度,以及做出的不同选择,所导致的熙宁年间各类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变化展开。

  由于李文英、司马皓在修道过程中掌握了“云苍宝鉴”这一技能,所以对于未来即将发生的事都可以准确预测。在得知北宋后期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宋神宗熙宁年间发生的一系列对外战争和王安石变法,将会导致北宋王朝逐步衰落,司马皓毅然选择了强行干预未来发生的事件,从而使北宋周边的西夏、回鹘、辽等国家不同程度的出现有悖我们所熟知的历史的事件。

  例如北宋对西夏战争不仅提前,而且演变成为回鹘、辽、吐蕃对西夏发动战争的“错误”事件。

  而李文英一直以来所持的观点,就是不对“未来”进行任何干预,顺其自然。得知司马皓干预了未来发展,自己也做出了回应,开始涉足这些“错误事件”中,试图“纠正”。其实李文英之所以持有这种观点,原因在于自己在五代十国期间,也曾经做出过类似的行动,结果导致了数万士兵的伤亡,这次伤亡对其触动颇深。

  施存一并不具备“云苍宝鉴”的能力,但是他具有全书中最高的武力,有点“为所欲为”的资本,他更崇尚“力量决定一切”的原始准则,虽然行为内敛,但内心却汹涌澎湃,对司马皓的做法有着极高的认同感。

  书中一个重要的道具组——“十二支璧”,也就是按照十二地支雕刻的十二枚玉璧。以“寅”为初始,顺序排列至“丑”,每当有人改变一次未来,其中一枚玉璧便自行破损,直至“寅”破损,世界将从新回归到未改变之前的状态,类似于“从启”。司马皓、李文英还有一位神秘的波斯僧侣都了解此事,所以在司马皓开始干预未来的同时,几方力量也纷纷开始踏上了寻找十二支璧中“寅”的道路。因为如果提前破坏“寅”,则不会导致世界“从启”。当然,大家对于“从启”并没有任何明确的认识,都认为“寅”自行损坏的时候,就是世界的“灭亡”之时。

  整个故事,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蓝本,从“西夏战争”部分开始,均为作者自行构思出的所谓“历史事件”,其中也混杂了一些并不著名的历史事件。

  故事所涉及的地域从中国一直向西延伸至西亚地区,向北延伸至辽,向南延伸至交趾,同时出场人物众多,既有真实历史人物,也有虚构的历史人物,同时还有一些诸如“山丹宝卷”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以及民间神话、谚语等,出场人物的姓氏、服饰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考据。

  本书使用的是白话章回体行文风格,其中有部分文言文,阅读起来可能不是很流畅。

  本书也在书旗网连载,欢迎大家点击阅读《参天道》作者:王已安

  第一章 待漏院外遇故人 不明就里欲辨真

  丑时刚过,待漏院门前已然灯火通明,卖吃食的小商贩从四处聚集而来,纷纷支起了摊位,居住在汴京各处的常参官们也陆陆续续赶到待漏院。小厮们伺候自家主人落座,便各自出去张罗早饭,沽酒的沽酒,买肉的买肉,寒暄声、议价声交织一起,在一盏盏灯火的映衬之下,顿时将冷清的皇城一隅变成了一番热闹景象。

  在众多小厮当中,有一人甚是与众不同,此人从面相来看,刚过而立年纪,面若银盘,一双浓眉,一对凤眼,举手投足却不似一般家仆随从,眉宇间带了几分沉稳雍容之气。此人名为曾正,正是鲁国公曾公亮的仆从。

  售酒的小贩见曾正过来,连忙招呼到:“哥哥这厢来,”然后用手指了指身边一个酒坛,“这是我昨日取出的一坛陈年好酒,今日何不筛些与你家国公爷品尝品尝。”曾正听罢微微一躬,“烦劳惦念。”

  小贩一边打开坛封,一边继续说道:“现在已过秋分时节,正好筛些暖暖身子,再取几样熟菜过口,今日朝堂之上国公爷定然欢喜”。

  坛封一开,果然一阵酒香扑面而来,身边不禁传来阵阵赞叹:“好酒!”

  曾正本就是好酒之人,见了此等好酒,一边从怀中取去银两,一边低声说道:“店家多卖一瓶与我,待我回去细细品来。”小贩嬉笑道:“这有甚难,都说哥哥是在世的刘伶,这瓶送与哥哥便是。”

  正在二人寒暄之际,身旁有人朗声道:“此等酒香,必是佳酿,世人都赞我‘蒲中酒’,却不流于市井,而坊间所赞眉寿、仙醪,俗艳俊烈又难登大雅之堂,不似这般清香悠远。”曾正循着声音转头看去,借着灯火,只见说话之人身着朱色朝服,腰束大带,白绫袜黑皮履,腰间配有玉佩、锦绶,年纪大约也在而立上下,五官却是看不真切。曾正听其声音,确是这般耳熟,但看来人腰间所带之物,必在六品以上,也不敢妄测,便深鞠一躬,揖手施礼,一旁的小贩也连忙学着曾正的样,作揖鞠躬。

  来人对二人也不理睬,径直走到酒坛前,深吸一口气,随即面露喜色,命令身边的仆从:“你等将这坛好酒抬回府中,切莫亏待了这位店家。”言罢转身就要离去,就在转身一瞬,不经意间与曾正四目相对,来人面色突然一沉,嘴唇微微一颤,似是要说些什么,但并未出口。

  曾正此时却情不自禁,口中喃喃自语道:“苗......昌裔。”

  听到曾正小声说出自己的名字,那人轻轻抬起右手摆了一摆,意在不要声张,不过动作之小,连一旁的沽酒小贩都未察觉。

  此时,五更梆声响起,一旁有刚到的官员过来给那人见礼:“这可是新迁的司天监少监司马皓?”那人回礼答道:“正是在下。”旋即和那位官员一边寒暄,一边揽腕向皇城大门走去,神情泰然如初。

  曾正看着司马皓远去的背影,不禁暗自摇了摇头。

  散朝之时,天光已然大亮,曾正一边伺候着主人上马,一边四下用余光扫视着周围,却并未见到司马皓身影。曾公亮看出曾正似乎有点心不在焉,便问道:“你可是有什么事情要向老夫禀报?”曾正回过神来答道:“回禀国公,无事。”曾公亮也不多问,看了看曾正,俄顷轻叩了一下马镫,“回府!”

  曾公亮时年七十有余,虽也算得上矍铄,但早已不复当年之勇,曾府却依然门庭若市,宾客络绎不绝。鲁国公每每对付这些迎来送往就已觉得甚是乏力,故此早生了归隐田园的念头,所以一进府门,便差遣管家把那些等候多时的访客一一打发走,独自一人半卧在书房的床榻上闭目养神。

  不多时,曾正端着一碗刚刚煎好的滋补汤药进了书房,见鲁国公正在小憩,便轻手轻脚地将药放在桌上,缓缓向后退下,还未退出书房,就听到鲁国公唤他:“曾正,到近前来,老夫有话问你。”曾正急忙快步走到近前,身体微躬,轻轻地说了一个“是”字。

  “曾正,你来我府上已有十载了吧?”鲁国公慢慢直起身子,未等曾正作答继续说到:“你来时应当是而立之年,如今已过不惑,但我观你容颜,始终无甚变化。”说罢抬起头来看着曾正,少顷,换了口气:“你可是有什么驻颜之法?”

  曾正似乎早有这一问的准备,谦恭地深施一礼,答道:“主人不要拿小人取笑,依小人看来,定是这府里存有一股浩然之气,滋人养物,主人老骥伏枥,精神日渐矍铄,我等下人们当然也是个个精神百倍。”

  鲁国公听罢哈哈大笑,“花言巧语,不过老夫看来,‘潜龙勿用,阳在下也’,你恐怕并非这般简单。不过无妨,老夫在朝为官多年,观人不胜枚举,依老夫看,你也不是什么奸佞之徒,只是不知另有什么隐情,今日并无旁人在侧,可否告知老夫一二?”

  曾正脸上露出一副惊恐的神情,又深施了一躬,“主人何出此言,小人惶恐。”

  鲁国公站起身,用手托起曾正,“你不必如此惊慌,几日前你与管事曾陶饮酒,酒醉之时你说不日我等就要迁至河阳,可有此事啊?”

  曾正听罢面色微微一变,默不作声。

  “你可知老夫今日上朝,官家给了我什么恩典?”鲁国公托起曾正的手,突然用力攥住:“官家赐了老夫一个河阳节度使的差事,我倒要问问,你又是从何而知的?”

  曾正此时并未立刻回答,只是双目低垂,也不正视鲁国公的眼睛,思忖了片刻,才缓缓轻声说道:“主人可知道司天监少监司马皓。”

  鲁国公一怔,曾正继续说道:“司马皓,字晗正,乃是小人的同乡,又是儿时好友,此事正是司马皓酒后失言,告知小人的。”

  “此话当真?司马皓官至四品,又怎会与你饮酒叙旧。”

  “小人不敢欺瞒主人,司马皓初入京师为官,唤小人一同饮酒,为的是从小人这里知悉一些风物人情。”

  “老夫姑且信你,你速去命人备轿,看来这司马少监,老夫定是要去拜一拜了。”

  曾正退出书房,心中暗想:果然有这般机缘凑巧之事,正好借此机会让国公去试探试探这司马晗正。

标签: 历史故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