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小说中,你认为孙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爱百科 173 0

谢谢邀请!

生子当如孙仲谋,坐断东南战未休!

《三国演义》作为小说创作思想是尊刘抑曹的,对于吴国孙氏政权有些出彩的人物或事迹,也采取了移花接木的手法。比如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情节,本是孙坚的功绩,“单刀赴会”是鲁肃的作为;无中生有的,如周瑜被诸葛亮“三气”而死,吕蒙被关羽魂灵索命惊吓得病遂亡……等等,都属于小说“七实三虚”中“三虚”的范畴。

有关孙权的描写素材,《三国演义》基本采取了《三国志》对其所有的正面记载。并且着力突出了孙权继承“父兄之余烈”,广纳贤才,巩固基础,根据吴国利益,有理、有利、有节地与曹刘既联合又对峙的全部政治、军事、外交策略。

小说首先写到他通过周瑜引荐、重用鲁肃,“与之谈论,终日不倦”,并且借与之“同榻抵足而卧”的机会,推心置腹向其吐露“思为桓、文之事”的心事,做到虚心求教。得到了鲁肃不亚于诸葛亮《隆中对》的开国谋略指点:“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今乘北方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而据守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终孙权之世,东吴始终贯彻这一国策。孙权先后依次重用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任都督,都是当时的杰出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他们的才能和特长。与此同步,通过一系列政治、军事的纵横捭闔手段和实际斗争,有力地巩固了吴国与魏蜀三分天下的强势地位。

到蜀、吴因荆州得失,关羽之死发生彞陵之战,孙吴权衡利弊向曹魏奉表称臣。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封为吴王。当曹丕问到孙权派出的使臣中大夫赵咨,“吴侯乃何如主也”时,赵咨回答:“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曹丕认为“褒奖太甚”,赵咨则进一步解释并发挥道:“吴侯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于行阵,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江而虎视天下,是其雄也;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以此论之,岂不为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乎?”这里边,除了“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是面对魏主时的外交辞令外,其他五条应该说都是客观的评价。也算是对“坐断东南战未休”孙权大半生的正确总结。

历史上真实的孙权是个人格分裂的割据政权君主,前半生大体如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描写;晚年却猜忌多疑,果于杀戮,还有一般君主宠信后宫而爱屋及乌的毛病。因此疏远冷落太子孙和,宠信次子鲁王孙霸。家庭,宫庭,朝廷因此而分裂为两股势力,包括出嫁的女儿全公主、鲁班公主等都掺和进来……孙权在猜忌多疑的心理支配下,甚至因此而逼死功臣兼重臣陆逊……朝野为之噤声。他又放纵、重用奸臣吕壹监视朝臣,搞得怨声载道,人情汹汹。孙家王室最终废掉太子孙和,赐死鲁王孙霸,另立少子孙亮,幼主在位,差一点被宗室权臣孙峻、孙綝先后夺国篡位……究其起始原因,都与孙权老年昏聩有关。最后,矫枉过正,意在立长强化君权,却让废太子孙和之子,即孙权的孙子之一孙皓上位,是史上出名的暴君,喜怒无常,虐杀宫人、朝臣,极其残忍,剥人之面,凿人之眼,锯人之头或手足……无所不用其极。个人浅见以为,从自然人、生物学的角度考虑,这应该有孙权的遗传因子在作怪。

当然,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基本隐去了孙权老年的负面形象,展现于读者面前的孙权,主要还是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割据英雄形象。

在《三国演义》小说中,你认为孙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三国演义》小说中,你认为孙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三国演义》小说中,你认为孙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标签: 孙权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