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战术非常成功,为何后世对东吴诟病很多?

爱百科 170 0

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战术非常成功,为何后世对东吴诟病很多?

公元219年7月,驻守荆州的关羽北伐,发起了襄樊战役,一开始是势如破竹,擒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打得曹操都准备迁都以避其锋芒,但是关键时候,刘备的盟友兼小舅子孙权背叛了刘备,派吕蒙白衣渡江,乘着关羽全军出击的机会,偷袭了荆州,在后面捅了关羽一刀,使关羽腹背受敌,大败被杀。

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战术非常成功,为何后世对东吴诟病很多?

吕子明白衣渡江,偷袭荆州

孙权的背叛,改变了三国的走向!但后世对孙权、吕蒙"白衣渡江"的做法评价并不高,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一、对大汉朝廷不忠,道义上先丢了分虽然鲁肃在献《榻上策》时曾经对孙权说过:"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但在关羽发动襄樊战役时,曹操并没有篡汉,大汉王朝名义上还存活,孙权、刘备都还是大汉的臣子。

关羽北伐,伐的是汉贼曹操,这是勤王义举,这在当时名义上是非常正义的事情。况且刘备当年在许都时,汉献帝曾亲赐玉带诏让讨贼,刘备伐汉中、关羽伐襄樊,都是尽忠朝廷的忠义之举,是奉衣带诏讨贼,是匡扶汉室江山的尽忠行为。

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战术非常成功,为何后世对东吴诟病很多?

吕蒙偷袭荆州,使关羽北伐成为绝唱

孙权背后一刀,使得关羽北伐成为勤王忠汉的绝唱。裴松之对此颇有微词:

《三国志.诸葛瑾传》:臣松之云:以为刘后以庸蜀为关河,荆楚为维翰,关羽扬兵沔、汉,志陵上国,虽匡主定霸,功未可必,要为威声远震,有其经略。孙权潜包祸心,助魏除害,是为翦宗子勤王之师,行曹公移都之计,拯汉之规,於兹而止。义旗所指,宜其在孙氏矣。瑾以大义责备,答之何患无辞;且备、羽相与,有若四体,股肱横亏,愤痛已深,岂此奢阔之书所能回驻哉!载之於篇,实为辞章之费。

裴松之明确肯定了刘备以上庸、成都、荆州为根基抵御曹操的割据做法,赞扬了关羽北伐中原、威名远震的壮举。对孙权包藏祸心进行了谴责,孙权的行为是帮助曹操剪除勤王之师,拯救大汉的行动,因为孙权的偷袭嘎然而止。裴松之对孙权不忠行为的不满溢于言表。

当刘备倾举国之兵伐吴时,诸葛瑾还给刘备写信,讲什么曹操是国贼,刘备应该去打曹操,而不应该来讨伐东吴。裴松之就不服气,既然你东吴认为曹操是国贼,为什么要偷袭关羽的勤王之师?

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战术非常成功,为何后世对东吴诟病很多?

刘备伐吴,诸葛瑾写信给刘备,说曹操是国贼

已经偷袭了关羽的勤王之师,还把关羽杀了,现在又假惺惺地说曹操才是国贼,是不是太不要脸了?因此,从孙权偷袭关羽开始,孙刘联盟就已经破裂,孙权就已经沦落为和曹操一样的国贼,刘备讨伐孙权,完全是正义的,"义旗所指,宜其在孙氏矣。"

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便成为历代的统治思想,被儒家思想熏染的士大夫们都把忠义奉为立身之本,对孙权、吕蒙背后偷袭关羽、断送了刘备拯救大汉的行动微词颇多。

李贽就认为"吕蒙、陆逊妖魔耳",蔡东藩责问"亲汉贼而仇汉裔,蒙亦何心"?

因此,孙权偷袭关羽勤王之师,道义上就失了分,后世评价自然不高。

二、背信弃义,做人上让人不耻。孙权和刘备的关系,是盟友加亲戚的关系。孙权为了荆州的利益,直接撕毁盟约,背弃亲情,实足的背信弃义,非常让人不耻。

首先,孙刘联盟是东吴发起的,也是东吴毁灭的。

当年赤壁之战前,平定北方的曹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来到荆州城下,刘琮束手投降。曹操数十万大军虎视江东,孙权派鲁肃来荆州探视,主动提出孙刘联盟共抗曹操,刘备同意,才派诸葛亮出使东吴,完成孙刘联盟。

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战术非常成功,为何后世对东吴诟病很多?

孙刘联盟

赤壁之战前,孙权因为自己独抗曹操没底,需要联合刘备。现在关羽北伐,没要求你孙权配合,你孙权却乘人之危,背后偷袭,演绎了亲者痛、仇者快的卑劣之事,怎么不让刘备愤怒?

孙刘联盟盟约在孙权眼里,就是个工具,有用时是盟友,不用时就是麻醉药,麻痹盟友好偷袭。

其次,荆州的欠帐在湘水划界后已了结。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这个歇后语,让刘备的形象非常差,好像刘备是个老赖似的。

但事实上,查遍正史,刘备也没有借过荆州,充其量只借了半个南郡或者说只借了江陵。

荆州本来有七个郡,分别是南阳、江夏、南郡、长沙、桂阳、武陵、零陵,南阳郡早在官渡之战前就跟着张绣归了曹操。江夏的一部分赤壁之战前归了孙权。其它的荆州各郡刘琮投降后都归了曹操。

赤壁之战后,孙刘就要攻打被曹操占据的荆州各郡,其中另外半个江夏在刘备和刘琦手里。南郡有两个重要的城池襄阳和江陵,都在曹操手里。由于江陵是要冲,又是南郡的治所,因此东吴周瑜集中兵力攻打南郡的江陵,打了一年没有打下。刘备则借机攻取了荆南四郡,即长沙、桂阳、武陵、零陵,并派兵协助周瑜攻下了江陵,这样以江陵为治所的半个南郡归了东吴。

由于江陵北面是曹操、南面是刘备,孙权处于腹背受敌状态,因此,在刘备提出借江陵后,孙权在鲁肃的建议下,同意借江陵给刘备,自己则将主要精力用于经营长江下游。

所以,从正史来看,刘备根本没有借过荆州,只是借过江陵,相当于半个南郡。

但在刘备打下益州后,孙权派人去找刘备,讨要整个荆州,可想而知刘备有多愤怒,老子只借了你一只鸡腿,你却要老子把一只鸡都还你,你放高利贷啊?

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战术非常成功,为何后世对东吴诟病很多?

湘水划界后形势图

刘备不愿意把荆州全给孙权,就拒绝了孙权的要求,孙权就派吕蒙、鲁肃等人领兵强夺,结果很顺利地夺取了荆南三郡:长沙、零陵、桂阳。刘备本来要和孙权动武,因为曹操突然出兵汉中,刘备担心成都有失,于是和孙权握手言和,以湘水为界,湘水以东江夏、长沙、桂阳归属孙权,湘水以西零陵、武陵、半个南郡归刘备。

这个湘水划界盟约签定后,孙刘继续保持联盟状态,刘备也没有再增派人手和兵力协防荆州。关羽北伐,孙权突然撕毁盟约,发动对关羽的背后偷袭,让刘备和关羽措手不及。刘备心里的愤怒指数可想而知。

其三,不顾亲情。

刘备和孙权不仅是同盟,还是亲戚,当初刘备打下荆南四郡时,气势逼人,孙权主动"进妹固好",孙权是刘备名符其实的小舅子。

孙权妹妹也不是省油的灯,在荆州当孙夫人时飞扬跋扈,一般人管不了,只有赵云能稍微约束一下。孙权要对荆州下手时,把孙小妹接回东吴,还想把阿斗顺便带回东吴,幸亏赵云、张飞截江夺斗,孙权的阴谋才未得逞。

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战术非常成功,为何后世对东吴诟病很多?

孙权进妹固好

湘水划界后,孙权得到荆州三个郡,依然不满足,非得要夺取荆州全境,因此当关羽北伐、后方空虚后,孙权不顾和刘备的亲情,背后偷袭关羽,孙权重利不重亲情的形象跃然纸上。

孙权不顾友情和亲情,悍然偷袭关羽,让自己背上了背信弃义的小人形象,做人上让人很是不耻。

三、战术上成功,战略上失败孙权、吕蒙偷袭荆州,战术上虽然大获成功,但在战略上却大输特输。

首先,让东吴成为魏蜀共同的敌人,差点导致提前灭国。

刘备登基称帝后,立即启动伐吴行动,倾举国之力,并联络少数民族一齐伐吴。东吴的力量和刘备最多能打个平手,这时候曹魏的态度就非常关键。

孙权不惜放下面子,向曹魏屈膝称臣,希望换取曹魏中立。曹魏内部事实上也在激烈讨论,刘晔就建议曹魏配合蜀汉一起伐吴,东吴必亡。

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战术非常成功,为何后世对东吴诟病很多?

刘晔劝曹丕和蜀汉联合灭吴,未被采纳

可惜曹丕不是曹操,没有采纳刘晔的正确建议,坐山观虎斗,导致错失良机。否则,东吴就可能最早领盒饭了。

《三国志.刘晔传》:吴、蜀各保一州,阻山依水,有急相救,此小国之利也。今还自相攻,天亡之也。宜大兴师,径渡江袭其内。蜀攻其外,我袭其内,吴之亡不出旬月矣。

东吴没有提前领盒饭,并不是因为东吴的力量有多强,也不是陆逊的一把火有多旺,纯粹就是曹丕的脑袋被驴踢过,不采纳刘晔的计谋,才让东吴侥幸存活。

而这种严重后果,偷袭荆州时,孙权和吕蒙都没有考虑过,所以能够存活只是战略侥幸而已。

其次,吴蜀火拼相当于内耗,让曹魏及其继承者司马氏坐收渔利。

吴蜀同盟,本来孙刘相当于一体。但从偷袭关羽开始,相当于吴蜀内耗,内耗损失的是抗曹力量,这是严重有损大局的。

偷袭关羽到刘备伐吴,孙刘兄弟之间的内耗严重升级,虽然最后靠着陆逊一把火,刘备大败亏输,但是东吴也是大损元气。

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战术非常成功,为何后世对东吴诟病很多?

夷陵之战

而曹魏本想着陆逊会一直追击刘备入蜀,想偷袭东吴,哪知陆逊冷静,及时回防,才避免曹魏灭吴。

吴蜀内耗的结果是,曹魏及继任者司马氏坐收渔利。

其三,偷袭荆州后,东吴再也没有能力统一全国。

孙权拿下荆州的目的,是想完全占据长江,然后北上和曹魏争夺天下。

但是偷袭荆州后不久,一代枭雄刘备病逝,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虽然继续执行东和孙权的政策,但孙刘之间已互不信任,孙权在夷陵、三峡一带驻扎重兵防守蜀汉二次东下,蜀汉也在白帝、重庆一带驻有重兵,防止孙权西进。这样导致双方的北伐的兵力都不足。

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战术非常成功,为何后世对东吴诟病很多?

陆逊多次北伐失败

孙权称帝后,虽然多次组织了北伐,结果都无功而返,荆州方向甚至连襄阳都攻不下。陆逊、诸葛瑾多次北伐都徒劳无功,和关羽当初威震华夏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孙权后来看到北伐统一天下无望,也就放弃了偷袭关羽时的雄心,开始了窝里斗,东吴也急剧衰落,孙权死后28年,公元280年,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旬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东吴也没有逃脱被灭亡的命运,这是孙权、吕蒙偷袭荆州时可能没有想到的吧!

标签: 吕蒙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