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裂的美国社会!终将走向社会主义?

爱百科 132 0

撕裂的美国社会!终将走向社会主义?

“当1%的人口所拥有的财富超过了下面90%人口的财富时,我们知道这个国家一定出了问题。”

——伯纳德·“伯尼”·桑德斯

01

美国密歇根州弗林特市,一个距离“汽车之城”底特律一个半小时车程,有10万人口的小城市。

一直以来,最让当地人感到骄傲的,是弗林特市有着“通用汽车发源地”的美誉。1908年,威廉·C·杜兰特创办了通用汽车公司,并将最初的总部设在这里。在此之后,汽车产业与这座城市的命运紧密相连。

撕裂的美国社会!终将走向社会主义?

(汽车城市弗林特)

2014年4月25日晚上,居住在弗林特的一位妈妈,玛可辛·昂斯托得,正在厨房准备为他3岁的儿子马克思做晚饭。

当她打开水管的时候,她惊讶的发现水管里流出的水有些微微发黄。

“这水是怎么了?”这位妈妈心里感到有些疑虑。但是他的儿子已经在喊饿了,这让她来不及多想,赶紧用锅接了水龙头里流出的水,做了他儿子非常喜欢吃的菜。

几天后,玛可辛在和邻居聊天的时候,才发现自来水发黄不是她一家的问题。一个邻居甚至抱怨说,她的妈妈在洗了澡之后出了红疹。

“这水一定有问题”,玛可辛的邻居抱怨道。

感到了问题严重性的玛可辛和邻居们,写信向市长戴恩·沃林反应情况。她们得到的回复是,最近弗林特市的供水水源,从底特律旁的休伦湖,更换到了附近的弗林特河。供水系统更换,可能影响到了自来水的颜色。

“但是我保证,这个水是安全的。”

为了打消民众的疑虑,市长戴恩·沃林当着当地媒体的面,喝下了一杯来自弗林特河的水。

居民们的投诉,没有起到一点作用,就这样被推了回去。弗林特的自来水还是那样,有点发黄,有时候还有点臭味。

直到半年后,一则市政府的公告打破了平静。

政府官员说,他们在自来水里检测到的大肠杆菌有些超标,因此建议部分城区的居民将水煮沸后再饮用。

这则公告再度激起了市民们的不满。

为什么不能用一直以来质量都很好的休伦湖的水呢?不满的市民们专门联系了底特律的供水公司,对方表示可以继续给弗林特市供水,还可以豁免弗林特市安装供水设备的400万美元费用。

然而弗林特市的官员们却谢绝了这一示好。他们表示,从底特律买水很贵,相比于比从弗林特河取水,每个月要多花100万美元。

而且,曾经连接底特律的供水管道,已经被他们卖给隔壁县市了。如果还想使用来自底特律的水,那么水费必须涨价。

对于一个贫困人口占比超过40%的城市来说,水费涨价是不可接受的。市民们的愤怒,再一次被迫屈服于现实。

弗林特市供水的第二次风波,不了了之。

时间转眼到了2015年9月份,弗林特市民们在怀疑、不满与无奈中,已经饮用了弗林特河的水长达一年半了。终于,他们迎来了一位勇敢的“吹哨人”——儿科医生蒙娜·哈娜。

在对弗林特市儿童的体检中,蒙娜发现非常多的孩子,血铅含量达到了正常孩子的2倍或3倍。

她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来源于弗林特市的自来水系统。尽管冒着被人批评的风险,蒙娜还是立刻在媒体上大声呼吁,弗林特市民应该停止饮用自来水,官方亟需介入调查。

果不其然,她的疾呼引来了州政府环境监测部门的嘲笑,后者称其为“拿捏数据的研究员”、“故意引发公众恐慌”。

直到两周后,越来越多的第三方研究,证实了蒙娜的推断,弗林特的供水系统问题才引起了媒体及全国公众的重视。

弗林特水污染危机全面发酵。

撕裂的美国社会!终将走向社会主义?

(弗林特市民展示出发黄的自来水)

研究机构发现,弗林特河因为受到工业废水的污染,微生物含量超标。在水污染期间,已经有近百位市民受到了污水中军团菌的感染,12人因此死亡。

而污水中的重金属和氯元素,则是导致儿童血铅过高的元凶。弗林特城区的供水管道,大部分修建于上世纪20年代之前,普遍使用的是铅质水管。如果输送的自来水中,重金属和氯元素含量过高,会导致铅离子大量脱落、溶入水中。

血铅过高与铅中毒,主要影响儿童的神经发育和体格生长。玛可辛的儿子马克思,在事后检查中就被发现患上了自闭症。

在整个弗林特市,有10000名儿童终生都将受到了血铅过高的不良影响。这两年,马克思所就读的特殊学校的学生数量,上涨了56%。

随着调查的深入,弗林特市官员的渎职行为被逐一揭开。其实早在2014年,当地的通用汽车工厂就报告称,新的自来水对汽车零部件的腐蚀过高。政府内部官员也知道水污染的风险,但是却毫无作为,连一个检查自来水腐蚀性的质检员都不愿意雇佣。

在公众排山倒海般的谴责声下,弗林特市的多名官员或下台、或被起诉。水源地又换回了休伦湖,美国联邦政府也紧急拨款,为弗林特市民免费发放桶装水,并更换有问题的铅质管道。

危机之后,美国的政治机器似乎又良好运转了起来。然而,弗林特市民的水污染问题完全解决了么?

并没有。

四年过去了,弗林特市民仍然生活在对水污染的深深恐惧之中。当初承诺的为市民更换铅质水管的工程,至今仍未完成。

然而,联邦政府的紧急援助早已停止。现在仍在弗林特发放免费桶装水的,只有一家教会慈善组织。

每周四,慈善组织分发桶装水的地点附近,七八百辆汽车排队的长龙都会绵延数公里。买不起桶装水的家庭,需要排队4、5个小时才能领到免费的水。

不少曾经亲历过危机的市民,已经搬离了此处。有些人留下了心理阴影。一个搬到弗吉尼亚州的大姐对记者说,她至今也不敢用水龙头里的水。

而这场水污染对于弗林特的孩子们来说,造成的更是永久性的伤害。

健康的饮用水,是文明社会一个市民的基本人权,然而为什么弗林特的10万市民们,连这一点权力都无法得到保障?

因为穷。

半个世纪前,弗林特市因为汽车业而兴盛。但随着这几年美国汽车业的衰败,弗林特市也加入到包括底特律在内的“锈带”城市名单当中。

高失业率与贫困,成为了这个城市挥之不去的梦魇。

政府很穷。居民收入的下降,和地方税收的减少,让当地公共开支捉襟见肘。弗林特的水污染危机,就是在当地政府努力削减支出的情况下发生的。

居民很穷。那些低收入家庭住在老城区里,还用着100年前含铅的管道。这些家庭的水费开支,占到了日常生活开支的7%,远高于3%的全美平均水平。他们承担不起更换更好水源的费用,因此成为了公共服务缺失的第一批牺牲品。

然而美国政府和居民,真的很穷么?

就在弗林特市为了省几百万美元而更换水源地的时候,美国联邦政府每年依然在军事开支上豪掷数千亿美元,比排名2到9名的国家加起来都多。

弗林特危机爆发1年之后,特朗普还签署了减税法案,进一步降低了富人们的税收负担。这样的政府,怎么能说是穷呢?

美国的居民更算不上贫穷了。2019年美国人均GDP达到了65111美元,在全世界排名第7。如果说美国人贫穷,那全世界没有几个国家敢自称富裕。

但是在强大、富裕的表象背后,像弗林特居民一般的美国底层人民,基本人权得不到保障,生活的确称得上艰辛。

这个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一个78岁的老头子,伯纳德·桑德斯在关注着这一切。

就在污水危机爆发的那一年,桑德斯出现在了弗林特市民们的面前。他向市民们解释,为什么作为世界上最富裕国家的国民,很多美国人依然生活在困苦之中。

后来,他在著作《我们的革命》中,也多次提到了弗林特的名字。

“这需要归咎于我们有个只服务于富人的政府”,他写到。“想要在这个国家建立真正的正义,那必须建立为所有人服务的经济制度”。

美国的贫富差距问题,到了需要解决的时候。

02

“伯尼!伯尼!伯尼!”

今年2月22日,在美国内华达州圣安托尼奥市,伯纳德·桑德斯的支持者们,在高声呼喊着他们偶像的昵称。

演讲台上,桑德斯感谢了他的支持者们,并宣告了他在内华达州民主党党内初选的胜利。

在此前的艾奥瓦州与新罕布什尔州的两场初选中,桑德斯以一胜一平的成绩,领跑于民主党各候选人中。

“我们将横扫美国,击败特朗普。”桑德斯向他的支持者们,自信地宣告。

撕裂的美国社会!终将走向社会主义?

(桑德斯及其夫人向支持者致敬)

伯纳德·桑德斯是何许人?

他是美国政坛上的异类,国会中唯一自称是“社会主义者”的议员。

但他在无产阶层和年轻人群体中,是风头正盛的政治明星。整个2月份,桑德斯的选举募资达到4650万美元,是民主党所有候选人里最多的(自掏腰包的布隆伯格除外)。

更为关键的是,他的这些资金并非来源于亿万富翁,而是来源于220万个普通群众,平均每人捐赠21美元。

桑德斯自己也说,不设立政治活动委员会(PAC),不接受超级富豪的捐助,以凸显出他自己的“草根”属性和“为民请命”的形象。

很多人也记得,4年前,他在民主党党内初选中,惜败于希拉里。今天,桑德斯在新一届总统大选中卷土重来,再次掀起了一阵“社会主义”飓风。

在演讲台上,桑德斯向听众们阐述了他的政治纲领:

将全美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到15美元/小时。几乎是现在许多州的两倍。

建立政府单一付费的医疗保险制度。

改革税收制度,大幅增加超级富豪的税收水平。打击避税通道。

改善美国的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免除大学生学费贷款,增加教师的工资水平。

其中,最具革命色彩的政治纲领,是桑德斯要对超级富豪征收重税。不但要大幅提高”所得税”、“资本利得税”等流量税种,还要征收财富税等存量税种。

他曾经承诺,如果当选,将通过税收手段,把美国亿万富豪的人数在15年内减半。而向富豪征来的税,则用以补贴政府在医疗、教育方面的支出。

俨然一副“打土豪,分田地”的架势。

也因为如此,桑德斯在美国政坛中被划为了左翼激进派。

桑德斯特立独行的政治观点,引来了铺天盖地的质疑声。

保守派们质疑他,对富豪和企业家们征重税,会打击企业家们的经营信心,从而造成资本外逃和美国经济的崩溃。

进步派们质疑他,面对如此大规模的教育、医疗福利开支,政府是否真的有那么多钱,能否做到财政平衡。

甚至也有不少社会主义国家的学者、媒体质疑他,称桑德斯所说的社会主义,既要维护美国的民主,也要维护私有制经济,是假的社会主义。

面对这些质疑,桑德斯辩解道,他所作的事情虽然具有革命性,会颠覆美国当前的政治、经济路线,但并未天马行空、夸夸其谈,只不过是重拾了美国的社会主义传统。

在美国历史上,富兰克林·罗斯福和林登·约翰逊两任总统都曾经做过类似的事情,他们在改善美国民众福利的同时,也实现了经济的腾飞。

因此,他的计划是完全可行的,是符合美国国情与传统的社会主义。

然而,历史真的像桑德斯所描述的那样么?

03

1929年10月,上涨了近10年的美股开始崩盘。

从1929年秋天到1932年的夏天,著名的美股道琼斯指数一路狂跌,从352点跳水至最低点41点,股市中9成的财富灰飞烟灭。

由于当时美国金融监管非常的宽松,大量银行、企业参与到股市投机当中,以至于在熊市里严重亏损,破产者不计其数。

“大萧条”就这样开始了。

在经济寒冬中,美国的工业产出下降了三分之一,失业人数飙升了6倍,10个人里就有3个人失业。即使对于那些保住了工作岗位的人来说,也不免迎接被降薪的命运。

很多曾经的中产阶级,因为失业或降薪,房屋被银行收回,沦为了流落街头、依靠食物救济的贫民。

然而,就在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时,当时的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却依然秉承着不干预市场经济的态度,对民众的困苦视而不见,仅仅发放些救济品,让民众勉强维生。

撕裂的美国社会!终将走向社会主义?

(排队等待救济食品的人群)

对毫无作为的政府深感愤怒的美国人,讽刺地把临时搭建起来的贫民窟称为“胡佛屋”。

1932年的总统大选中,他们用选票告诉美国政府,他们希望拥戴一个什么样的领导人。

就在这种情况下,强调政府责任、支持大幅提高民众福利的富兰克林·罗斯福,以极高的竞选优势上位了。

当上总统之后,罗斯福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加大政府的开支,雇佣大批的失业劳动力参与电网、道路、保障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以解决失业问题。最高峰时,每5个劳动者中,就有一人受雇于政府部门。

与此同时,罗斯福也对私营企业毫不客气。

他领导的政府不仅制定了大量监管规则,在经营风险、环境保护等领域,为私人企业施加法律禁锢。还多次向企业加税,补充政府收入来源。并上调最低工资标准,鼓励工人们组成工会,向企业主们争取福利。

就是在罗斯福政府的鼓励下,30年代弗林特市的汽车工人们第一次组成了工会,向雇主通用公司要求提高薪水。

罗斯福的政策,一改一百多年来美国政府“不干预市场”的传统执政理念,被人称之为“罗斯福新政”。

然而罗斯福新政,真的成功了么?

虽然在政府的强力开支下,美国GDP很快反弹。但是罗斯福为私营部门施加的条条框框和加税政策,引起了企业家们的极大反感。

他的叔叔、也曾担任过总统的西奥多·罗斯福,愤怒地批评他背叛了自己的阶级。

撕裂的美国社会!终将走向社会主义?

(1937年讽刺罗斯福权力膨胀的漫画)

以至于在二战之前,美国的私人投资金额,始终没有超过“大萧条”爆发的前一年。私人企业的经营不力,也导致美国的失业率一直难以降到10%以下。

1936年,在罗斯福的连任选举中,又有不少他的竞争者抨击罗斯福只知道一味地借钱开支,破坏了美国政府的财政平衡和政府信用。

面对批评的压力,罗斯福只得下令暂时削减政府开支规模。但让他没想到的是,政府开支削减后,美国经济动力立刻熄火,失业率1年内反弹了3个百分点。

形式所迫下,1937年连任成功的罗斯福,又展开了他的第二轮经济刺激和福利改革计划。

这一次,罗斯福受到了上天眷顾。

很快,希特勒在欧洲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紧急扩军备战,作为中立国,美国向欧洲出售军火,大发了一笔战争财。借着做军火生意的契机,美国的经济在1940年后立刻好转了起来。

当几年后二战结束时,世界上除了美国,其他主要工业国家均遭受到了严重的战争损失。以至于美国的工业能力已经领先西欧国家10到20年。

保留完好的工业能力,成为了美国主导二战后世界秩序,让美国商品横行世界的资本。美国因此迎来了20年的“战后繁荣”。

所以,回过头来看罗斯福“新政”时,很多人认为罗斯福的道路是正确的,他不仅提高了民众的福利水平,带领美国从大萧条中复苏,更奠定了美国“战后繁荣”的基础。

然而,如果没有二战和希特勒的帮忙,罗斯福的新政会有今天看起来那么成功么?

与其说他是成功者,不如说他幸运更多一些。

桑德斯所效仿的另一个总统——林登·约翰逊,相比于富兰克林·罗斯福,就相对不幸了那么一些。

1963年,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遇刺,使得副总统约翰逊继任成为总统。上任之初,约翰逊就提出了旨在结束贫困的社会福利计划。

在俄亥俄大学的一次演讲中,约翰逊说道:

“我们将共同建设一个‘伟大社会’,依靠大家的勇气、同情心和追求,共同建设一个社会,在这里没有儿童会挨饿,没有少年会失学”。

后来,根据这一次演讲的内容,约翰逊将自己的施政纲领包装为“伟大社会”计划。

在这个计划里,政府负责出资数十亿美元,资助贫困家庭、少数族裔家庭的孩子,完成从学前到大学的教育,以充分的教育,改善他们的收入状况和家庭阶级。

与此同时,联邦政府还建立了针对老年人的公费医疗保险制度,增加对贫困人口的医疗护理服务。

因为约翰逊在教育与医疗福利方面的作为最多,他也喜欢称自己为“教育与医疗总统”。

林登·约翰逊就任总统的时候,美国民权运动达到最高潮。就在他上任当年,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发表了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为了回应少数族裔的平权要求,约翰逊总统签署了著名的《民权法案》和《选举权法案》,禁止了对黑人的工作、公共设施使用和选举权的歧视。

因为上述一系列著名的社会改革,林登·约翰逊被称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撕裂的美国社会!终将走向社会主义?

(林登·约翰逊与马丁·路德·金的交谈)

在少数族裔和底层人民的支持下,1964年美国总统大选,林登·约翰逊的得票比例在美国历史上位列第一,大众票数比例达到了61%,甚至排在参与1936年大选的罗斯福总统之前。

然而在经济议题上,约翰逊的光辉相比于罗斯福,则要暗淡很多。

在他的任上,美国深陷越战泥潭。这场战争没有像二战一样,带给美国称霸世界的机会,反而由于战争开支的加重,美国国内的通货膨胀日益严峻。

同时,由于约翰逊延续了罗斯福对工人和工会的支持态度,致使60年代后期,美国制造业活力日渐下降。在汽车制造领域,美国开始被德国、日本反超。

在汽车小城弗林特,当地最大的雇主——通用公司因为人力成本过高而裁员。致使当地失业率上升,青壮年劳动力开始流出。1970年,弗林特的居住人口,较1960年少了3000人。

在此之后半个世纪,弗林特的制造业岗位一缩再缩,当地的居民数量,再也没有增加过。

04

当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堂慷慨激昂地演讲的时候,台下有一个头发凌乱的年轻人,听得心潮澎湃。

这个年轻人就是伯纳德·桑德斯。

桑德斯成长于纽约布鲁克林的波兰裔犹太人家庭。他留在波兰的祖父母,在二战时死于德国纳粹的屠刀之下。而他的父母因为厌烦当地浓重的排犹情绪,早早地移民美国,幸运地逃过了这一劫。

虽然搬到了美国,但是像很多初来乍到的移民家庭一样,桑德斯一家在纽约的生活十分拮据。

因为没受过什么教育,桑德斯的父亲只能在一家涂料公司担当推销员,一家人挤在布鲁克林的廉价出租公寓里生活。

这间公寓只有三间半大小,桑德斯家的两个孩子出生后(哥哥拉里和弟弟伯纳德),因为没有地方睡觉,多年来只能挤在客厅的沙发上休息。

“因为缺钱,我的父母一天到晚争执不休,这种无尽的争执让人难堪、痛苦,它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永远不会忘记”。

不堪回首的童年经历,让对穷人的同情,印刻在了桑德斯的灵魂里。

在布鲁克林,桑德斯也看到了美国在繁荣表象下的巨大贫富差距。在他眼里,中产阶级宽敞漂亮的独栋住宅,和底层民众拥挤肮脏的出租公寓的背后,是难以逾越的阶级鸿沟。

这种认识,一直延续到了他在芝加哥大学的求学时期。在美国顶尖的私立大学——芝加哥大学里,学生大多都来自富商或权贵家庭,桑德斯在其中显得格格不入。

“有时我感到十分孤独”。

更为不幸的是,在大学时期,桑德斯的母亲与父亲相继去世。这让失去的家庭寄托的桑德斯,开始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政治理想当中。

就在桑德斯动身前往华盛顿特区,倾听马丁·路德·金的演讲之前,他已经是芝加哥大学的政治活跃分子,曾经多次因为反对大学的种族隔离政策,被捕或受罚。

毕业后,桑德斯搬到了佛蒙特州的乡村居住。在那里,他做过很多工作,老师、木匠......但是桑德斯的政治热情始终存在,他在工作之余,不忘制作进步主义电影、撰写杂志、组织反对越战的活动。

与此同时,桑德斯也多次参与佛蒙特当地的议员竞选。1981年,在朋友的支持下,他当选佛蒙特州最大城市伯灵顿的市长,开启了他后半生、长达40年的从政生涯。

同一年,共和党右翼总统罗纳德·里根上任。

罗纳德·里根进行的经济自由化改革,很大程度上否定并撤销了30年代罗斯福新政的“成果”。里根本人甚至讽刺罗斯福新政的支持者是法西斯,引发了一场美国政坛的舆论大战。

在里根的铁腕下,美国工人和工会权力被政府打压,收入分配越来越倾向于资本家、股东等既得利益者,美国的贫富差距开始扩大。

今天,美国资产前1%的富豪,通过资本运作,就可以收割全体美国人创造的52%的财富。

与此同时,美国的税收制度也开始利好于依靠资本,而不是依靠劳动收入的超级富豪,完全失去了财富再分配的功能。

甚至于“股神”沃伦·巴菲特都看不下去,经常说他的税率(资本税)比他的秘书(工薪税)都要低,这非常的不公平。

在40年前,桑德斯就已经预见到美国贫富分化的未来。他经常向政府呼吁,要改革税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改善底层人民的福利待遇,回到美式社会主义的路线。

撕裂的美国社会!终将走向社会主义?

(80年代,桑德斯的政治观点与今天完全一致)

快40年过去了,一成不变的,除了桑德斯那一头凌乱的头发外,还有他坚定的政治理想。

桑德斯虽然一直不为主流政界所容,但依然在为底层人民奔走疾呼,说着一样的话,做一样的事。

他的理想主义,感动了很多美国人。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

用来形容白求恩的这段话,在许多美国民众的眼里,非常适合桑德斯本人。

这正是很多美国人,用200多万笔20美元的捐款,追随桑德斯的原因。

然而,政治是残酷的。

在号称民主的美国,政府却越来越为少数有钱人服务,这不是没有原因。

就在3月3日,民主党党内初选“超级星期二”中,中间派候选人乔·拜登在代表人数上反超桑德斯,证明了美国国内,反感社会主义的人还是很多。

桑德斯的前辈——罗斯福与约翰逊,当初都是借着经济大萧条或民权运动这样的历史契机上台。

对于桑德斯来说,社会主义改革的时机,或许还未到来。

即使最后他以少许优势打败了拜登、特朗普,成为新一届美国总统,复杂的国会政治,也会让桑德斯的政治理想,在同国会的妥协中走样。

最重要的是,如何在促进社会公平的同时,保持私人企业的活力,避免让美国滑落为委内瑞拉、古巴式的国家,不知道桑德斯本人是否想清楚了。

毕竟,在当前的世界局势下,再爆发一场让美国隔岸观火、坐收渔翁之利的世界大战,显然不太可能。

上帝,不能总保佑美国。

(全文完)

标签: 社会主义社会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