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的风云变幻中,社会主义在中国大地扎根,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为何能让社会主义焕发出蓬勃生机?围绕这些问题,言之有理工作室对话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韩庆祥、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王员。
言之有理:近代之后,各种主义和思潮都在中国进行过尝试。为什么中国历史性地选择了社会主义?
韩庆祥: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不是偶然的,而是在经历了漫长和反复的探寻、比较、实践后的历史必然。1840年鸦片战争后,各种主义和思潮都在中国进行过尝试,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许多先进分子看到了一种代表人类社会前进方向的全新制度选择,逐渐认识到改变中国的命运要走科学社会主义指引的道路。
在旧中国,推翻“三座大山”的统治,过上丰衣足食、自由幸福的生活,是当时中国人民最迫切的愿望。作为超越资本主义的一种社会形态和制度安排,社会主义主张建立的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维护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鲜明人民性、革命性的社会主义,契合当时中国人民翻身求解放的强烈愿望。
社会主义注重公平正义,倡导集体主义,追求共同富裕,致力于促进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诸多契合之处。中华文明为社会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提供了文化基础,而社会主义也激活了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
言之有理:中国为何能让社会主义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旺盛生命力?
张维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具有历史必然性,中国的成功彰显了社会主义的科学真理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极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社会主义制度彰显出巨大优越性和旺盛生命力。比如,创造性地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让“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既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又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得以不断释放;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同时坚持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允许和鼓励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和数据等其他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实现效率和公平有机统一。中国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自身实际和时代特征不断为社会主义增添新的内涵。
中国用与西方不同的模式,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速度和规模都前所未有的发展,令世界刮目相看。这是中国的成功,也是社会主义的胜利。
言之有理: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王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我们立足现实国情,成功开辟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发展奇迹,谱写出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人类进步史上的辉煌篇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激发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磅礴伟力,让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中国梦展现出光明前景。
韩庆祥: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找到一条正确管用的道路不容易。在复杂变化的环境中,我们尤其要保持战略定力,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前进道路上,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我们都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笃定前行。
(言之有理工作室 曹平编辑)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言之有理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标签: 社会主义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