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是民族英雄吗?

爱百科 146 0

  袁崇焕,字元素,号自如,在年轻时候就有志於去办理边疆事务。

袁崇焕於万历四十七年在北京参加廷试而中进士。

天启二年,他到北京来报告职务。在北京和友人谈话时,发表了一些对辽东军事的见解,引起了御史侯恂的注意,便向朝廷保荐他有军事才能,於是获升为兵部职方主事,被派到中央政府的国防部去办事。

袁崇焕任兵部主事不久,王化贞大军在广宁覆没,满朝惊慌失措。

自万历四十六年到那时,四年多的时间内,覆没了明军数十万大军。明军打一仗,败一仗,山海关是不是守得住,谁都不敢说。

就在这京师中人心惶惶的时候,袁崇焕骑了一匹马,孤身一人出关去考察。

  不久他回到北京,向上司详细报告关上形势,宣称:「只要给我兵马粮饷,我一人足可守得住山海关。」。若在平时,他上司多半要斥责他擅离职守,但这时朝廷正在忧急旁徨之际,便升他为兵备佥事,派他去助守山海关。

他到山海关后,作为辽东经略王在晋的下属,初时在关内办事。

  王在晋见他任事干练,很是倚重,派他出关到前屯卫去收抚流离失所的难民。袁崇焕奉命之后,当夜出发,在荆棘虎豹之中夜行,四更天时到达。前屯城中将士无不佩服。

王在晋奏请正式任他为宁前兵备佥事。袁崇焕本来是没有专责的散官,现在有了驻地,身当山海关外抗御清兵的第一道防线。

天启二年九月,孙承宗派袁崇焕与副将满桂带兵助守宁远,这是袁崇焕领军的开始。

袁崇焕到后,当即大张旗鼓、雷厉风行地进行筑城,袁崇焕与将士同甘共苦,善待百姓,当他们是家人父兄一般,所以筑城时人人尽力。次年完工,城高墙厚,成为关外的重镇。

  这座城墙是袁崇焕一生功业的基础。这座城墙把满清重兵挡在山海关外达二十一年之久,如果不是吴三桂把清兵引进关来,不知道还要阻挡多少年。

好景不常,天启皇帝熹宗越来越喜欢做木工,魏忠贤的权利越来越大,尽量发挥他地痞流氓性格中的无赖、无知、无耻、以及无法无天。

魏忠贤喜欢文官武将送他贿赂。孙承宗带兵十多万,粮饷很多,应当大量克扣下来转奉给他「九千岁」才是。孙承宗不肯这样办,魏忠贤於是派了个小人高第去代孙承宗辽东经略。高第一到任,立刻就说关外之地不可守,要撤去关外各城的守御,将部队全部撤入山海关。

  袁崇焕坚守不撤,高第不敢对他怎样,只是下令将锦州、右屯、大小凌河、松山、杏山的守兵都撤去了。

满清看出了明朝的虚实,知道袁崇焕无人支持,於天启六年正月大举渡辽河攻宁远,兵十三万,号称二十万。二十三日攻抵宁远。

大敌终於攻来了。

在这紧急关头,袁崇焕奋发了英雄气概,成功的以红夷大炮击退了清军;而努尔哈赤更在这一役中受伤过世。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第一次宁远大捷。高第因不援宁远而免职,袁崇焕升为右佥都御史。三月,复设辽东巡抚,由袁崇焕升任。

天启七年五月,皇太极打败朝鲜后再度转而攻宁远。这一战,袁崇焕再度击溃了清军,明朝称为「宁锦大捷」。

袁崇焕立了大功,朝廷方面却只升他官一级。

  主因是他在政治上属於魏忠贤的敌对派系。而魏忠贤更叫一名言官弹劾袁崇焕。袁崇焕只得自称有病,请求辞职,魏忠贤立刻批准。

崇祯元年四月,袁崇焕再度被起用。这时魏忠贤已死。袁崇焕回任之后,宁远、锦州、蓟州都因欠饷而发生兵变,当时自然不能与清兵开仗,於是与皇太极开始了和谈。

  皇太极对和谈向来极有兴趣,立即做出有利的反应。

崇祯二年,皇太极再度领兵来犯。但这次,皇太极知道袁崇焕守在东路,攻打不进,於是由蒙古兵作先导,绕道西路进攻。袁崇焕得讯立即兵分两路。西路由袁崇焕率领,在要隘马升桥与清兵接战,每一仗都胜。但北路援军却遭到了重大挫败。

  当援军到达三屯营时,总兵朱国彦竟紧闭城门,不让部队进城。援军只得在尊化城外大战,被清军阿济格所部的左路军包围歼灭,主帅赵率教中箭阵亡。尊化陷落,巡抚王元雅自杀。

袁崇焕得到赵率教阵亡、尊化陷落的消息,於是两日两夜急行军三百余里,比清军早到二天,驻军於北京广渠门外。

  两日后两军在广渠门外大战,清军不支而退。就在这时,清兵捉到了两名明宫派在城外负责养马的太监,皇太极心生一计,派了副将高鸿中、参将鲍承先、宁完我、巴克什、达海等人监守。到了晚上,鲍承先与宁完我二人一皇太极所设的密计大声「耳语」,互相说道:「这次撤兵,并不是我们打了败仗,那是皇上的妙计。

  你没见到吗?皇上单独骑马逼近敌人,敌人军中有两名军官过来,参见皇上,皇上和袁都师已有密约,大事不久就可成功。」

这两名太监睡在旁边,将两人的话都听得清清楚楚。皇太极命守者假意疏忽,让其中一名太监逃回北京,将听到的话禀报了崇祯。

崇祯三年,袁崇焕以「叛逆」和「擅主和议」的罪名被处凌迟并且「夷三族」。

  袁崇焕被绑上刑场,刽子手依照规定,一刀刀的将他身上肌肉割下来。百姓纷纷叫骂:「汉奸!」北京城的百姓认定,去年清兵围城是他故意引来的。除了北京城里的百姓外,天下都知道袁崇焕是冤枉的,连朝鲜的君臣百姓都知道他的冤枉,为他的被害感到不平。

袁崇焕死后,骸骨弃在地下,无人敢去收葬。

  他有一个姓佘的仆人,半夜里去偷了骨骸,收葬在广渠门内的广东义园。那姓佘的义仆终身守墓不去,死后就葬在袁墓之旁。佘君的子孙世世代代都在袁崇焕墓旁看守。直到民国五年,看守袁墓的仍是佘君的子孙,他们说是为了遵守祖宗的遗训。

可以啊,为保汉民族的的大明江山啊。

  袁崇焕才是民族英雄,岂是分裂分子岳飞所能比的 现在,很多人把袁崇焕与岳飞并题,称他们都是“民族英雄”。此论大缪! 岳飞力战,不断挑起金宋矛盾,阻止大金统一中国,妨碍民族融合。如此典型的分裂罪行,应人人得而诛之!现在将他定为“抗金英雄”,已经算给他面子了。

   而且袁崇焕呢,早就抛弃了过时的封建愚忠。不为一家一姓,不为狭隘的一国一民,而为人类大同,一生致力于排解民族矛盾。 天启六年正月宁远大战,袁崇焕不顾高第的撤退令,执意不将觉华岛上的大批粮食、物资、辎重、船只撤往后方安全地区。反而四门紧闭,不动如山。

  后金围攻宁远数日不下,只好抢掠附近的觉华岛。而且据说努尔哈赤在此被大炮击中,奄奄一息。从努尔哈赤随后的亲征蒙古、八个月后才死来看,袁崇焕的大炮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读史至此,如此中流砥柱,宁我无比神往。可惜后金因毛文龙抄袭永宁而仓促撤退,在宁远外只围攻了几天,要不然袁崇焕一定能轰死努尔哈赤。

  最后在后金撤退之时,满桂不顾袁崇焕禁令、不顾国际人道主义关怀,毅然出城袭击移动迟缓来不及撤退的辎重部队,斩首两百,伪明号称“宁远大捷”。这无疑加深了汉满矛盾,不利于民族融合。 在努尔哈赤死后,袁崇焕心有不安,深叹这样没意义的战争没必要打下去了。

  于是派遣喇嘛吊信努尔哈赤,想与后金议和。 可惜大阉贼魏忠贤听闻袁崇焕议和后,不顾袁崇焕之前为他建祠,向上谗言,使得袁崇焕罢官,失去了一次调解民族矛盾的机会。 袁崇焕被罢免后,盘州、海州连连被东江军攻下,东江基本已经控制了辽南地区,伪明开始考虑东江镇的移镇盖州的问题。

  从此民族矛盾不可收拾,后金对毛文龙恨之入骨。 幸好此时崇祯帝登极,剪除魏忠贤,被魏忠贤压迫的官员们纷纷复职。而袁崇焕用“五年平辽”博得了皇帝青睐,授予蓟辽督师的重职。 袁督师每年拿着四百万两银饷,是明末朝廷的七成税收。可袁督师没有主动出击一次,没有主动挑起民族矛盾。

  而是卖粮给后金盟友科尔沁蒙古,雪中送炭,以表诚意。而后金表示,他们与毛文龙的东江军有不共戴天之仇。若毛在一天,民族矛盾不会解决。于是袁督师禁海断绝东江军粮道,随后以“十二斩罪”杀掉毛文龙。 毛死后民族矛盾得到了缓解,皇太极为了表示“能战方能和”,突破喜峰口入关。

  而袁督师积极配合,以前就把蓟镇精兵派去宁锦了,此时更让赵率教带领三五千人去验证满蒙联军的实力。同时把勤王部队悉数遣回,使得后金安然潜行蓟州,直达北京城下,天子眼前。 为了避免误会,袁督师星夜回援,六天从蓟州走到京师,只比远在山西的满桂晚了一天。

  袁督师试图解释误会,“携潜喇嘛”、“坚请入城”,可崇祯不许。几天后满桂被关宁溃军的流矢击中,被袁的政敌利用,导致袁督师入狱。八个月后,袁督师因“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疑则斩帅,纵兵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又携潜喇嘛,坚请入城”这些国际主义行为惨遭磔刑,愚民们生啖其肉! 直到一百多年后,乾隆圣君把伪明那些侮辱袁督师的史料统统列入禁书名单,这才替袁督师平反。

   呜呼!袁督师早生了三百年,如果是现代,一定能拿到诺贝尔和平奖。

不算!因为当时的满人都是现在的满族人,你若说是民族英雄,咱现在开来岂不是民族分裂论?

标签: 民族英雄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