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事件(75)

爱百科 84 0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事件(75)

亲爱的粉丝朋友,从2020年4月23日起,《医药导报》推出《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事件》(北京大学历史系孙铁主编)连载,敬请持续关注!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事件(75)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事件(75)

中日甲午战争早在明治维新时期:目未就确立广对外扩张的所谓“大陆政策”,其步骤是先占领朝鲜和台湾,进而征服中国大陆乃至世界。明治天皇美其名曰“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事件(75)

朝鲜问题和中日开战

1875年9月,日本迈出了侵占朝鲜的第一步,派军舰闯入汉江汉城,并占领永宗岛。1876年,日本强迫朝鲜签订了《江华条约》。从此,日本加快了侵占朝鲜的步伐。1882年,日本借口“千午兵变”,强迫朝鲜签订《利物浦条约》,获得在朝鲜的驻兵权。1885年,日本又利用朝鲜的“甲申事变”,要挟清政府订立了中日《天津条约》,规定朝鲜今后若发生叛乱事件,中日两国或一国需要出兵朝鲜时,必须事先相互通知。这样,日本又获得了向朝鲜出兵的特权。

19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到1890年,便出现了经济危机,国内阶级矛盾非常尖锐。日本统治集团为了摆脱困境,加快了略战争准备的步伐:一方面增加军费,以国家财政的百分之六十来扩充军备,建立和发展近代化的海陆军:一方面大造舆论,日本首相山县友朋在帝国议会发表施政演说,竟把朝鲜,中国东北、台湾说成是与日本安危相关的地区,是日本的“生命线”。日本已经做好了从各方面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的准备。

1894年5月,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当时负责朝鲜事务的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6月5日,李鸿章派直隶损提督叶志超,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兵1500人渡海赴朝。日本探知消息,早于6月2日便开始向朝鲜派兵,6月5日成立了战时大本营,同时派出支七八千人的混成旅,火速运往朝鲜。6月8日,日本侵略军先头部队在仁川登陆。6月10日,从仁川到汉城一带战略要地,全被日军控制,并逐渐包围驻守牙山的清军。战争一触即发。

面对日本的侵略态势,李鸿章大为惊慌,他既不敢抵抗,也不敢增援,进退失据。他建议两国同时撤兵,以求早日“收场",但被日军拒绝。这时,国内的與论强烈要求清政府增授备战。在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却爆发了主战与主和的激烈斗争。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极力主和。慈禧是个骄奢淫逸、贪婪成性的权欲狂,她这时虽然“还政"于光绪帝,但仍然攫住军政实权不放。这年正是她的60寿辰。为了举办盛大庆典,从年初开始就在北京大兴土木,从紫禁城到颐和园,沿路搭盖彩棚。她极力反战,因为一旦爆发战争,非但“万寿庆典”办不成,而且她的统治地位也有被削弱的危险。李鸿章正是她的依托和支柱。以光绪帝为首的帝党竭力主张整顿军旅,抵抗侵略。光绪帝的抗战主张,一方面体现了国内公众舆论的意向,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摆脱慈禧的控制,争取他自己的权力、地位。因此,他多次谕令李鸿章“整军奋击”。李鸿章依恃慈禧做后台,对光绪帝阳奉阴违,仍

极力推行“以夷制夷”政策,乞求俄、英等国调停,以达到避战自保的目的。然而列强各国都居心叵测,为了各自的利益,暗中怂恿日本发动侵略。李鸿章的“调停”希望破灭。

1894年7月24日,李鸿章迫于光绪帝和主战派的压力,派卫汝贵、马玉昆、左宝贵、丰阿等四军,从辽东渡鸭绿江进军平壤,又雇用英国商船“高升”号运兵增援牙山,由北洋舰队的济远、广乙、扬威三舰护航。日本获悉情报,派遣联合舰队去进行截击。

7月25日凌晨,济远、广乙二舰从牙山返航,行至牙山口外的丰岛海面,正与日本吉野、浪速、秋津洲三舰相遇。日舰立即向济远、广乙开火,日本侵略者不宣而战,正式挑起了侵华战争。这年农历是甲午,历史上称为甲午战争。北洋舰队被迫还击。战斗开始不久,广乙便中弹起火,管带林国祥命令南驶搁浅,然后将军舰炸毁。济远势孤,管带方伯谦贪生怕死,命令挂上白旗,向西逃跑。吉野紧追不舍。在紧急情况下,爱国水手王国成、李仕茂抗命发炮回击,连发4炮,3发命中吉野,吉野受伤逃遁。济远驶往威海卫。正当日舰炮击济远时,高升号运载士兵由天津驶至。高升号被日舰包围。日舰逼迫高升号投降,遭到船上千余名中国将士拒绝,日舰接连开炮,高升号被击沉,船上官兵大部分壮烈殉国。

就在同一天,日军4000多人向牙山清军发起进攻。主将叶志超弃守牙山,逃往平壤。聂士成在成欢驿率部迎战,因众寡悬殊,也不得不撤回平壤。8月1日,中日两国同时正式宣战。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事件(75)

甲午海战

战争爆发后李鸿章在慈禧的支持下,仍然采取消极抵抗的战略方针,命令陆军可守则守,不可守则退;命令海军“保船制敌”,“但令游戈渤海内外,作猛虎在山之势”,不得与日舰拼击。这种妥协退让的政策,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压抑和破坏了广大爱国将士的抗敌热情。

9月15日,日本陆军分四路进攻平壤,中国军队奋勇还击。马玉昆部在平壤南门重创日军。左宝贵部坚守玄武门,也给敌人重大杀伤。但左宝贵不幸中炮牺牲,玄武门失守。这时,统帅叶志超贪生怕死,再次下令撤退,丢下大量军火物资,仓皇逃跑,一路狂奔500里,渡过鸭绿江,退到了凤凰城。

在海上,日本联合舰队寻求与北洋舰队决战。

9月16日,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舰队护送援军至大东沟,9月17日从大东沟返航,上午11时,行至大东沟以南黄海海面,正与日本舰队相遇。日舰共12艘,以松岛为旗舰。北洋舰队是10艘,以定远号为旗舰。丁汝昌发现日舰后,即令各舰开火,以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居中,为“人”字阵列迎战。12时50分,双方开始交火。北洋舰队远远地发出第一排炮弹,都没有命中。日本吉野等四舰,凭借它的快速,横越定远、镇远两铁甲舰,绕攻右翼超勇、扬威两小舰,超勇中弹起火,旋即沉没,扬威也中弹起火,驶出阵外救火,因搁浅而失去战斗力。与此同时,定远舰因施放大炮,船身猛簸,致使站在飞桥上督战的丁汝昌摔下受伤,于是由定远号管带刘步蟾代他指挥,丁汝昌仍坐在甲板上鼓励士气。定远等舰猛击日舰比睿、赤城,致使日舰遭受重大伤亡,退出了战列。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事件(75)

战斗进行到下午两点半钟,号称日本精锐的吉野等先锋队4舰由北洋舰队右翼向左回R旋,驶至定远前方,并向中国旗舰逼进,企图施放鱼雷。这时,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见旗规遭遇危险,为保护旗舰,下令开足机轮,疾驶至定远之前迎战日舰。致远受到日本吉野四舰围攻,在激战中多处受伤,舰身倾斜,2而且弹药将尽。下午3点钟前后,致远正与吉“野相遇。 邓世昌眼中射出怒火,对帮带大副都司陈金换说:“倭舰全靠吉野,如果把它击沉,足使倭奴丧气!”于是加大马力,朝吉野冲击,誓与它同归于尽。吉野急忙躲避,y同时施放鱼雷,致远被鱼雷击中,机器锅炉迸裂,顷刻沉没。邓世昌以下将土200余名,除20多名获救,其余全部壮烈殉国。

邓世昌,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18岁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航海。1875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1880年调到北洋舰队,1任飞霆炮舰管带,1887年被派往英国,接收订购致远等四艘快舰,回国后担任致远管带,一直到黄海海战。邓世昌平时严格训练,军事业务熟练,同事们赞他使船如使马。邓世昌常说:“人谁不死, 但愿死得其所!”丰岛海战后,北洋广大将士齐感义愤,誓与日军决胜负于海上。邓世昌对部下将士说:“设有不测,誓与敌舰同沉!”他与致远广大将土终于实践了自己的誓言。

除致远外,经远舰在管带林永升指挥下,与敌舰激战,林永升中弹阵亡,经远舰随之被击沉。全船将士200余人,仅6人获救,其余都壮烈牺牲。处在北洋舰队左翼的济远、广甲二舰,见致远沉没,竟可耻逃跑。管带方伯谦、吴敬荣成了民族千古罪人。

黄海之战,日本军舰重伤5艘,北洋舰队沉没5艘,北洋舰队的损失比日本舰队大。但是北洋舰队仍保持相当的战斗力。可是此后,李鸿章为了保住自己利益,再不敢要北洋舰队出战,竟把舰队深藏于威海卫,以致于1895年2月被日本舰队覆灭。中国最终战败!由于中国的战败,被迫签订不平定条约。1895年4月17日,和约签订,史称《马关条约》,内容约如下:

(一)中国确认朝鲜为独立自主国;

(二)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与日本;

(三)中国赔偿日本军费二万万两;

(四)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五)日本得在中国自由制造工业各种机器,仅纳人口税;

(六)日军占威海卫三年,待中国还清赔款后交还,军费由中国负担。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事件(75)

影响

甲午战争前,远东地区基本是俄、英争霸,中国和日本的情况虽有不同,但都受到不平等条约的制约。甲午战争的胜利,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完全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中国的国际地位则一落千丈,国势颓危。日本占领朝鲜、台湾后,在战略上对东北、华东构成了直接威胁,成为进攻中国大陆的跳板,给中国带来了无穷的后患。

(未完待续)

编排:戴卫 秀太

晓玲医生“温心”提醒您:关注5·12国际护士节

百年大疫后,向奋不顾身的白衣战士首个节日致敬

太极山泉水,天然弱碱性水(PH值:7.8-8.3),中和尿酸

标签: 中国历史事件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