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猫换太子历史和传说为何有如此大差距?

爱百科 96 0

京剧《狸猫换太子》里的刘妃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为了自己当上皇后,陷害李妃,导致李妃流落民间。如果不是包拯,母子可能此生不能见面。事实并非如此,刘妃并没有陷害李妃,李妃也没有流落民间,而是在皇宫中终老。是李妃自愿将儿子交给刘妃抚养。儿子宋仁宗,对刘皇后非常爱戴。当他知道他的亲生母亲是李宸妃,并且调查了李宸妃之死后,仁宗在刘娥灵柩前焚香祭拜,哭着说:“自今以后,大娘娘一生清白了。”

《狸猫换太子》里的刘妃,即章献明肃皇后,名刘娥(968—1033),是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宋真宗死后她辅佐宋仁宗,是位摄政的太后。她辅政期间功绩赫赫,常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刘娥,968年生人,祖籍太原,父刘通早年作禁军军官,后以军功升任虎捷都指挥使,领嘉州刺史,举家迁往蜀中。刘娥36岁入宫,她聪慧温柔,一直获得真宗的专宠,刘娥是赵恒第一个真正爱上的女人,这份爱极为难得地保持了一生。她先封作美人,很快晋封为二品修仪,又封为一品德妃。

刘娥入宫后,把自己的宫女李氏送给了宋真宗赵恒。李氏不久就怀孕了,宋真宗向大臣宣布,册封刘娥为修仪,与刘娥交好的杨才人则晋封婕妤。李氏生下儿子后,皇帝宣布皇子是刘娥的儿子,交给杨婕妤抚养。给孩子取名为赵受益(后来改名赵祯,就是后来的宋仁宗)。刘娥因为生下儿子,被封为德妃,40岁时,被封为皇后。

刘娥对于赵祯生母李氏,没有赶尽杀绝,李氏生子后被封为为崇阳县君。不久,李氏又生下一女,晋封才人,正式进入妃嫔行列。不幸的是,小公主很快夭折。李氏自认命薄无福,心甘情愿地将儿子交给刘皇后抚养,终其一生,都并未与儿子相认。后来刘太后又封李氏为李宸妃,李氏死后,刘娥以一品礼仪将李妃殡殓,在皇仪殿治丧,并给李妃穿上皇后冠服。李妃的父亲得到追封,兄弟李用和也再次晋升。

1020年,宋真宗患病,难以支持日常政事,上呈到皇帝那里的政务实际上都由皇后刘娥处置。后来,真宗更是病重,下诏:“此后由皇太子赵桢在资善堂听政,皇后贤明,从旁辅助。”此诏书便认可刘娥裁决政事的权力。

1022年,54岁的宋真宗赵恒病逝于延庆殿,遗诏曰:太子赵桢即位,皇后刘氏为皇太后,杨淑妃为皇太妃,军国重事“权取”皇太后处分。而小皇帝赵桢这时只有十一岁,实际上就是由刘娥处理政务。大宋开国以来第一次实施太后临朝,垂帘听政,刘娥成为了唯一 一个奉旨听政的太后。

此后十一年的时间里,北宋王朝事实上是由刘娥这个女人在支撑着、操持着。展现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政治家魄力,和天子风范。

刘娥精明干练,沉着周全号令严明,赏罚有度,虽然难免有些偏袒家人,但并不纵容他们插手朝政。在大是大非面前,她更尊重士大夫们的意见,王曾、张知白、吕夷简、鲁宗道都得到了她的重用,刘氏姻族也没有做出为害国家的祸事。她创设谏院、澄清吏治、兴修水利、发行交子、完善科举、兴办州学,她殚精竭虑帮扶宋仁宗赵祯治国朝政,为仁宗朝的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大宋朝立下了不世之功。

刘太后凭着她非凡的才识、胆略和贤能品德,建立起自己的威望,赢得了大臣的敬仰与爱戴。她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废掉小皇帝,自己当皇帝。可是,当知制诰程琳将《武后临朝图》献给她,建议她“依武氏故事”时,她毫不犹豫地摔到地上,义正辞严道:“我不能对不起先辈!我不是,也不想做武则天第二!”

虽然刘娥不想做武则天,但她在弥留之际,想要在生前穿一次天子衮冕,1033年她提出自己要着衮冕祭祀太庙。群臣大哗,却只得将皇帝衮衣上的饰物稍减了几样,呈了上去。二月乙巳这天,皇太后刘娥穿着天子衮衣、头戴仪天冠,在近侍引导下步入太庙行祭典初献之礼。为了将这场典礼搞得功德圆满,亚献者为皇太妃杨氏、终献者为仁宗郭皇后。仪式结束后,刘娥在太庙文德殿接受了群臣给自己上的尊号: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皇太后。自此,彻底还政于宋仁宗。

宋仁宗与刘太后母子情深。宋仁宗即使知道了他不是刘太后的亲生儿子后,依然爱她、敬她。谥刘娥“章献明肃皇太后”。刘娥的灵柩起驾这天,仁宗皇帝为刘娥发引,不但执孝子礼,还不顾宰相们的劝阻亲自执绋之礼(牵引棺材的绳索),一直步行送出皇仪殿。

刘太后是一位善良的、有作为的、没有野心的垂帘听政的太后,对宋朝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野史和历史是有区别的,一部《狸猫换太子》令刘太后刘娥蒙冤数百年。

标签: 狸猫换太子的历史真相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