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之中,不少名将都有过战败的记录,换个主公打天下就如同现今换工作一样随意。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王平是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与马谡一同守街亭,因为出色表现之后深受诸葛亮的器重,率领蜀汉的无当飞军,多次随诸葛亮北伐。诸葛亮死后,拜前监军、镇北大将军,镇守汉中,曹爽率领十万大军攻汉中时,被王平所击退,累封安汉侯。
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也。本养外家何氏,后复姓王。随杜濩、朴胡诣洛阳,假校尉,从曹公征汉中,因降先主,拜牙门将、裨将军。——《三国志·王平传》
可有意思的是,王平其实本来是曹操的部下,公元219年汉中之战时投降刘备。从这段记载来看,王平应该是主动投降刘备的,而且刘备非常重视王平。在曹军王平只是个代理校尉,刘备大方任命王平为牙门将、裨将军。这就有一个问题了,当时曹操的强大众所周知,王平为何离开曹操投降刘备呢?
王平可能是被迫迁徙的賨人
賨(cóng)人,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又称寅(yín)人、板楯蛮。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载:“秦并天下,以为黔中郡,薄赋其人,口岁出钱四十,巴(地)人谓赋为賨,遂因名焉”。早在春秋战国之前,便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后被秦国灭),国都就建在今四川达州市渠县(秦时称宕渠县)的土溪城坝。
古书中记载,该民族勇猛彪悍,且善歌舞。秦汉之世,賨人异常活跃,较多地参与了中原汉民族的历史演绎,故有不少文字记载。东汉时,賨人多次东征西讨,他们以长戈、木盾为武器,骁勇善战,号为“神兵”。朝廷官吏以其外形特别,以“板楯蛮”称呼,形象直观明了。
九月,巴七姓夷王朴胡、賨邑侯杜濩举巴夷、賨民来附,【孙盛曰:朴音浮。濩音户。】於是分巴郡,以胡为巴东太守,濩为巴西太守,皆封列侯。——《三国志·武帝纪》
公元215年曹操征汉中,张鲁投降,当时在巴郡聚居的还有巴人、賨人,他们和张鲁关系密切。看到张鲁投降,朴胡、杜濩举族归顺了曹操。曹操封二人为列侯,同时任命朴胡为巴东太守,杜濩为巴西太守。但很明显,他们这个太守只是挂名,曹操把他们都迁到了洛阳(很多百姓同时被迁走)。
结合賨人的相关历史,我们再看看王平的记载,王平是巴西宕dang渠县人,宕渠就是賨人聚居的地方。王平加入曹操阵营是在公元215年,跟随杜濩、朴胡被迁到了洛阳。而杜濩正是东汉末年西南賨人首领,称賨邑侯,所以王平应该也是賨人中的中层将领。
王平在曹魏不受重视
王平到了洛阳后,被任命为代理校尉,估计王平在賨人族群里的地位应该也不太高。而且据记载,由于家境贫寒,成长于行伍之中,王平不会写字,认识的字不超过十个。要知道曹操麾下那可是人才济济,王平不识字,又是个少数民族的“蛮夷”,在曹操那不受重视太正常了。
公元219年,汉中之战进行到了关键阶段,镇守汉中的曹军统帅夏侯渊在定军山被斩杀。坐镇长安的曹操亲自率领大军前来与刘备相争汉中,正是在此时,王平选择离开曹操投降了刘备。刘备对于王平来投,给予了丰厚的汇报。
宕渠县在刘备手中
汉中平定后,张郃别督诸军南下进攻巴东、巴西二郡,将当地百姓迁徙到汉中。刘备派征虏将军张飞为巴西郡太守,抗击张郃。张郃率军进至宕渠,与张飞相拒五十余日。而张飞率精兵一万余人从小道进攻张郃。由于山道狭窄,首尾不能相救,张郃因此大败,仅带十余人弃马爬山逃跑。
所以,其实在公元215年宕渠之战后,巴东、巴西两郡已经重新回到刘备控制手中。而王平的家乡宕渠县正属于巴西郡,所以王平投降刘备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
总而言之,王平身为賨人,文化水平又不高,在人才济济的曹操麾下很难出头。而刘备阵营,相对缺乏人才,而且不论是刘备还是诸葛亮都是善于用人的,所以王平选择离开曹操投降刘备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王平凭借自己为蜀汉的贡献,留名青史,也是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