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德国占领英国二战结局会怎样

爱百科 24 0

1940年,德国的空中力量损失惨重,于是被迫终止了《海狮计划》。制空权的丢失,德国单薄的水面舰艇无法对德军跨过英吉利海峡进行援助。于是德国变马上调转枪头,将目标专向东方,最终陷入亮线作战的困境。如果德国人不惜代价夺取了英伦空战的制空权,并最终登陆成功,占领英国本土,能否改写二战结局?

1、德国人的野望

战争一旦开始就要想着如何结束。从二战爆发的经济内因看,各国应对经济危机的不同决定了之后的决策走向。德国和美国都采取了政府负债,兴建公共设施提供就业的模式挽救内需。不同的是德国人更早地开启了军备模式,并且经济实力更为薄弱的德国,没有美国以时间换空间的机会,在剥削完国内犹太人的资源之后,就必然将扩张的矛头指向周边邻国。

德意志统一以来,德国的高层和战略家就在思考如何避免多线作战的问题。一战中两线作战的惨痛教训警醒德国人,多线作战下再精锐的军队也无法抗衡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的敌军。

基于这个教训,二战爆发前和初期,德国人谨慎地将主力短时间内集中于一个方向用于战争,避免自己陷入两线作战困局。正是如此,德国和苏联瓜分了波兰,并默许苏联吞并了与德国文化渊源较深的波罗的海三国。

德国人在西线作战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军事或政治手段迫使英法两国退出战争,实现西线的安全。这种目的诉求来源于二战爆发后英法对德国开始的经济封锁。

1940年9月,二战爆发后英国立即建立了经济作战部,全权负责对德国的经济封锁和制裁,在1939年战争开始不到一个月时间内,英国人就成功扣押了德国7万吨的石油,6万吨的铁矿,以及3万吨的食品,1939年德国的海外物资供应量比1938年下降了43%,这还是经济封锁只执行了3个月的成果。从某种意义上,英法对德国的经济战一开始就取得了胜利。

英法的静坐战争,是配合经济战一并实施的战争模式,通过马其诺防线挡住德军,再配合经济封锁耗尽德国的战争潜力,就可以复刻一战的胜利,在这种思维下,耗费巨大物资和人力牺牲的进攻战变得毫无必要,既然经济上能够困死德国人,为什么还要小伙子们去前线送死。

德国人看到了这一点,因此在西线作战结束后德国人直接控制了法国北部的工业区,对南部的农业区由维希法国托管,并成功实现了维希法国理论上脱离战争的目标,只要英国人放弃战争求和,德国人的西线就将稳固,但英国拒绝了。

2、占领英国本土的收获

英法两国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但不同的是,法国人的工业生产能力和战争潜力集中于本土,非洲大片的殖民地多扮演了人力资源、原材料和工业产品倾销市场的角色,丢掉了北部工业区的法国人事实上已经没有了继续战争的能力,但是英国人不一样。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很早就实现了资源的均衡配置,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殖民地具有较强的工业生产能力,印度提供了大量资金、资源和人力,美国人也在收到硬通货的前提下能够提供军火和物资支持,换而言之,只要英国人不投降,即使本土被占领,英国仍然有继续战争的能力,德国人无法摧毁英国遍布世界各地的殖民地,也就无法彻底摧毁英国的战争能力。

此外,德国人还需要考虑占领英国的成本,在北海油田还没有发现的情况下,英国本土除了煤炭之外没有任何有价值的原材料,甚至英国本土自身的农产品等资源都无法自给。占领英国本土,德国人除了要面对游击队和抵抗军,必须留下军级以上驻守部队之外,供养或至少供应占领部队及傀儡政府,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最重要的问题在于缺乏远洋舰队和远洋投送能力的德国,将始终无法摧毁英国人的生产基地,而如果德国人想要发展远洋舰队,又是这个传统陆权国家所无法负担的。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国力都很难在公海舰队和陆军之间做好平衡,丢掉了所有海外殖民地的第三帝国,则更加缺乏发展远洋舰队的动力和需要,更不用说远洋舰队所需要的油料供应,都是德国人无法解决的。

3、苏联的快速崛起

德国人在波兰和西方的成功深深刺激了苏联人,钢铁慈父从来都没幻想能和德国人和平共处,更何况双方在很多领土上存在争议。1940年的苏联,正在从大清洗的余波中恢复过来,1939年到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的国防工业产值增加了近40%,新式的T-34坦克、战斗机投入了量产,用于替换老旧的BT系列坦克以及双翼飞机。

除此之外,红军的正规化建设也在加速,以集团军为单位开展的演习,军校扩招后毕业的军校生填补了新建师团的空白,到1941年苏联红军已经拥有500余万人,而在1939年,这一数字还只有200万。

扩军之外,苏联人还在后方乌拉尔地区开始兴建新的工业基地,在战争开始之后这种大转移的速度加快了。苏联人从十月革命开始就生活在西方干涉的压力之下,因此拼尽全力发展重工业和军工产业。现在,经历二十多年的发展,苏联的军事实力虽然还存在种种不完备的地方,但只要给足苏联人时间,到1942或1943年,苏联红军将成为世界上一支令人生畏的力量。

对于德国来说,1941年是进攻苏联最后的窗口期,300多万经受过充分训练,并且在波兰和法兰西战役中经历过实战检验的德国军队,是当时世界上技战术水平最高的,但他们的装备随着时间推移不再具有压倒性优势,而且德国的资源储备更少,使得德国人更加无法打一场消耗巨大的总体战。

对于德国人来说,资源总体的贫乏决定了她必须夺取充足的资源产区,也就是所谓的「生存空间」,在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外殖民的梦想破灭之后,第三帝国重新回到了大陆扩张的老陆上来,而这个目标就只能是广袤的苏联。抛开意识形态问题不谈,欧洲大陆无法容忍两个强大陆权国家的存在。

事后的无数次复盘中,德国人唯一的机会就在于1940年击败英法并迫使英法退出战争,随后在东线摧毁或者迫使苏联屈服,推动原料产区、市场和生产基地的融合,实现不依赖海外贸易就能实现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但英国人的绝不屈服打消了德国人的希望。

与其说德国人放弃海狮计划是因为对英国留有幻想,还不如说是再往后拖延,德国人就将面对东西两线夹击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占不占领英国本土,都不能改变战争的结局。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