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作为唐朝的开国皇帝却没有存在感 原因出在什么地方

爱百科 23 0

  还不了解:李渊存在感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渊作为唐代的开国皇帝,却没有存在感,原因何在?

  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变革中,封建君主统治时期占据了大概两千多年的时间,先后出现了二十多个王朝以及四百多位皇帝,在这四百多位皇帝中,虽然有很多政绩丰厚的皇帝值得讨论,但是往往我们在谈论一个朝代时,都会想到他的开国皇帝,就像一个朝代经历了几个或者是十几个皇帝时,我们可能不了解这些皇帝到底是谁,但是对他的开国皇帝一定不陌生。就如同一提起明代,我们自然就会想到朱元璋,一提起宋代,我们自然就会想到赵匡胤一样。但是提起唐代,我们往往会先想到唐太宗李世民,可是唐太宗李世民是唐代的第二位皇帝,而真正的开国者是他的父亲李渊,那么问题来了,李渊作为唐代的开国皇帝,却没有什么存在感,原因何在呢?

  1,李世民打下了一半的天下

  为什么大家想到唐代就会想到李世民,而李世民在开国中的分量甚至超过了他的父亲李渊,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李世民虽然在李渊的事业之路上作为父亲的左膀右臂而存在,但是很多人认为其实唐代的江山有一半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而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得皇位之后,也并没有像其他政变的发动者那样迎来批评和历史的质疑,原因则是在很多人的心中,李世民才是真正的皇帝继承人。甚至起义的最初的策划也是李世民提议的,在隋朝末年,李世民早已看透了隋朝将不久人世,于是他开始推崇世人拿出财务来供养门客,甚至与群侠大盗结交,为的就是笼络人才,以备起义之需,然后才开始劝说父亲李渊起兵反隋。而在晋阳起兵后,李世民又首当其冲攻下河西,并且在之后的起义之路上,越战越勇,先后收复了不少土地,而李世民早期积攒的人脉也纷纷的加入到起义队伍中,因此也可以说在李渊起兵反随隋过程中,最初的计划和策略是李世民给的,而起义过程中所用到的人脉,也是大部分来自于李世民的日常积累,因此一提起唐代,首先想到的不是李渊,而是李世民,这个想法没有什么毛病。

  2,李世民的功绩太过卓著

  开国皇帝的作用是什么?除了创立王朝打下江山之外,还要为子孙后代铺平道路,为后面时代的兴旺奠定基础,为接下来所迎来的盛世打稳根基。而这一切在李渊身上没有发生,但是却在李世民身上发生了。首先在建立王朝过程中,李世民没有缺席,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且无人可以取代的作用。其次在李世民登基之后,李世民没有一刻懈怠政务,他为国为民操劳,为百姓民生着想,他大力重用人才,爱才惜才的程度就连敌人也会收入囊中委以重任,而魏征就是最好的例子。当年魏征是废太子李建成的手下,为了稳定李建成的太子之位,魏征曾建议李建成杀掉李世民,而随着玄武门之变的发生,李建成被杀,魏征被抓。

  如果换做其他人,像魏征这样的人肯定是会被杀掉的,但是李世民非常赏识魏征的忠诚与执着,在百般劝说下将魏征拉拢到自己身边,委以重任,最终君臣合力创立了唐代的第一个盛世。其实盘点所有的君王、皇帝,很少有开国皇帝或者前一二位皇帝就实现帝国盛世的,因为每一个盛世都是前朝几代皇帝努力积累而成,比如“康乾盛世”,是由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努力所得的结果,其中不乏还有顺治皇帝的功劳,但却在乾隆时期才呈现出来。由此看来,唐太宗李世民作为唐代的第二位皇帝,能够如此之快的迎来盛世,确实体现了他的价值和能力。

  3,历史性淡化

  而李渊之所以存在感不强,还有另外一方面原因,那就是历史性淡化。也就是文官在书写历史的过程中,故意将李渊的部分淡化了,为何要淡化一个开国皇帝的相关记载呢?我们都了解在李渊打拼天下的过程中,李世民虽然为次子,但是在整个起义的过程中起到了极其关键且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唐代成立后也获得了朝廷大臣的大部分拥护。但是李渊却立了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原因无非是遵从了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但是对于李世民来说就极其不公正。

  而在李世民为秦王李建成为太子的过程中,李建成不断的压迫李世民,甚至有了杀心,对于这一切作为皇帝的李渊,作为父亲的李渊是真的不了解吗?在李世民逼不得已发动政变之后,李建成被杀,而李渊也被迫退位,从此李渊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关于李渊的历史记载被淡化,一方面是李世民其实在内心中还是对李渊存有一丝的不满,其次“被迫退位”并不是太好的回忆,因此在历史记载中需要将其淡化。

  —END—

  参考内容:

  《新唐书》

  《旧唐书》

  《资治通鉴》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