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里安的进军北非建议为何被忽略,为何东进更重要

爱百科 20 0

说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北非战役,相信很多人对隆美尔的指挥的北非军团是非常感兴趣的。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若是德军在提前一年或是半年的时间开始进攻北非,那么将会给二战带来怎样的影响呢?事实上,1940年6月份德军占领法国以后,古德里安就提出了用5到6个装甲师登陆北非的建议,但因德军统帅部在考虑进攻英国本土的“海狮计划”和为闪击苏联作前期准备,并没对这个有重要意义的建议予以重视。那么,当时古德里安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个建议呢?德军统帅部为什么到1941年春天又派隆美尔指挥装甲军团登陆北非呢?

01占领法国,古德里安对闪击战信心十足,瞅准了英法联军的漏洞

古德里安创建的闪击战理论被德军重视,要从希特勒的上台和第三帝国扩张政策说起。从1933年希特勒登上德国舞台到1939年二战爆发,德军对古德里安的装甲快速打击也是在逐步转变,直到占领法国以后,古德里安的担忧才得到缓解,因为德军上下对他的闪击战并没有完全达成统一认识,直到法国战役后期,希特勒命令他组建了一个装甲军团,并加强了各支装甲师和摩托化部队的进攻力量,他才松了一口气。

而古德里安之所以有信心愿意支持曼施坦因计划绕过马其诺防线,把进攻法国的重任担在肩上,其中也有对闪击战理论的检验因素在里面。对他来说,有三个优势让他信心十足:

第一,对装甲战车的使用和组织,古德里安有独到的见解。德军进攻法国时,英法联军的装甲车辆比德军的要多,数量达到了4000辆之多,而当时德军的装甲战车只有2800辆,除去预备和损坏,真正投入到战场作战的只有2200辆。但古德里安发现,虽然英法的装甲数量大于德军,但其机动能力和操作系统与德军的差距太大,更重要的是,从对装甲进攻的认识上来讲,英法把重点放在马其诺防线上,这对德军来说,是最有利的机会。

第二,德国闪击法国,英法联军忽视了装甲坦克的打击作用。客观上讲,古德里安创建的闪击战理论,主要是为进攻和快速机动服务的。通过了解,他发现英法联军的装甲坦克并没有单独作战的能力,在编制上也是与步兵混编在一起,其重要作用也是为步兵担负摧毁重要目标和障碍的任务,更多的却是为步兵提供保护,这样就忽视了装甲坦克的快速打击作用,对德军来说,这是第二个有利因素。

第三,英法联军过于重视施里芬计划了。从法国修建马其诺防线的认识来讲,他们一直认为施里芬计划是德国进攻法国最好的路线,除此别无他途,而曼施坦因提出的冒险计划,虽然是在施里芬计划基础上加以修改和完善,但符合了古德里安闪击战的思想,更符合德军统帅部迅速占领法国的设想,当英法联军将大量兵力用于防范德军可能从荷兰和比利时迂回作战时,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已经从阿登森林奇迹般地出现在法军身后。

从这个层面讲,法国战役的胜利,让古德里安对自己的闪击战理论信心十足,以此为基础,他认为光占领法国还不够,还应该继续扩大战果,把战场向北非延伸。

02古德里安提出进攻北非的重要理论依据

法国战役结束以后,古德里安的装甲兵团驻扎在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当时第19兵团荣誉团长艾普将军和德国战时生产部长托德博士,与古德里安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他俩的意见对古德里安触动很大,特别是托德对德国的生产能力能不能适应德军长期作战问题提出了疑问。

当时,德军正在和英法进行外交谈判,德军统帅部想英法都站在轴心国一边,同时又采取了边打边谈的策略,紧锣密鼓地制订攻打英伦三岛的“海狮计划”。而此时,古德里安发现英军从敦刻尔克撤退以后,把主要精力放在防御德军对英伦三岛的进攻上面,如果此时德军用5到6个装甲师突然运到北非,即使英军派出部队增援,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德军会与意大利军队合兵一处,就会把英法的殖民地全部拿过来。

从古德里安提出这个建议本身来看,一点毛病都没有,而且很合时宜。因为此时英军的注意力没有放在北非,况且英军第8军的实力打意大利军队还是卓有成效的。如果德军的装甲主力压过去,就会使英军顾此失彼,意大利军队也不会遭到后来的惨重大败了。

从这个层面讲,古德里安让艾普将军带给希特勒进攻北非的建议,非常符合当时的战场环境。但从二战历史上看,可能德军统帅部这个时候对墨索里尼不太信任,事后也证明德军也确实想打出点成绩,好让墨索里尼看看。

03德军为什么到1941年又派隆美尔指挥北非军团开辟战场?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要从意大利军队在北非被英军打得满地找牙说起。本身,墨索利尼刚开始并不看好希特勒,甚至在某些方面还瞧不起他。当德军闪击波兰又占领法国后,墨索里尼有点不服气,但他的部队打不过英军,只好求助于德军帮忙。

虽然进攻英伦三岛的计划没有如期完成,但希特勒对于进攻苏联却是信心满满。1940年12月18日下达巴巴罗萨作战指令以后,本来是准备1941年5月15日前完成作战准备的,后因增援北非和解决巴尔干半岛问题耽搁了一段时间,应该说,希特勒派隆美尔到北非救急,也是想给墨索里尼个面子,更多的是想让意大利参与到巴巴罗萨行动中来。

而从二战历史进程来看,希特勒当时对于进攻英国也是犹豫不决的,攻打法国容易,进攻英国难度很大,毕竟有一条英伦海峡阻碍着。所以当时德国也希望丘吉尔别那么硬气,哪怕是保持中立也行。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当时德国的军工生产能力问题,影响了希特勒没有足够的勇气大规模进军北非。也就是说1940年时,德国要想进攻北非,每月就要生产800到1000辆战车,而生产这么多战车就要20亿马克的巨款,还要动员10万个有技术性的工人和专家才能完成任务,在这么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做到的。

说到这里,肯定有人会问,德军在1940年进攻北非时装甲坦克不够,那么仅仅过了一年,闪击苏联时的装甲坦克就够了吗?

实际上,1940年法国战役后,德军迅速解散了古德里安的装甲兵团,重新组建了5支装甲集群,除4支装备到进攻苏联的三个集团军群外,另外一支部署在法国西线。为了加强这些装甲部队打击能力,德军对装甲火炮进行了改进,本来希特勒命令将37MM火炮改成60倍径炮身的50MM火炮,结果军工部门却只改进到42倍径,使德军的炮管短了许多,这件事对苏德战场和北非战场影响很大,希特勒也是到1942年才发现这个问题,让他恼怒了很长时间。

而为了增强闪击战的震慑作用,德军也是想了许多办法,比如增加许多装甲师和摩托化步兵师,实际上,这些都是数字上的变化,却并没带来装甲坦克的实质性变化,主要原因还在于德国的生产能力和原材料不够上面。

那么,进攻苏联的那么多装甲坦克又是如何凑够数的呢?从古德里安的回忆录得知,德军闪击西欧以后,德军缴获了大量的英法装甲坦克,德军将这些战利品稍加改进,涂上德军标志就成了德国的出厂武器,这也是德军坦克在战场上有些打不过苏军T34的原因。

而派隆美尔指挥北非军团本来是给意军做做样子,没想到隆美尔却剑走偏锋,偏偏打出了一片天地,才有后来希特勒把北非作为一个单独战场来对待的问题。

总结:从上述分析看出,虽然古德里安在法国战役后站立点比较高,看到了进攻北非的重要性,但当时希特勒的重点却放在苏联,这不仅反映出希特勒的战略眼光出现失误,也反映出德国的工业基础已经跟不上侵略扩张的节奏,闪击苏联是德国在二战当中走的最差的一步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