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特莱战役意义

爱百科 21 0

1192年,乔汉王朝和古尔帝国争夺北印度之间的战争还在继续,虽说突厥人在之前的战斗中失利,但是并没有伤到元气,大多数有生力量还是保存了下载。反而用留在特莱要塞的小股驻军,对体量庞大的敌军实施进一步牵制。同时在阿富汗等地大肆招兵,力图在双方的下一场会战中完成翻盘。发生在当年的第二次特莱战役,便是他们留给后世观察者们的最好答卷。

本身更像是要塞的加兹尼城

在1191年11月的第一次特莱战役后,苏丹穆仪兹丁就被送回加兹尼城养伤。但帝国的征兵工作却几乎是同步展开,力图在来年春季就重整旗鼓的再度南下。同样需要调整身体的,还有突厥化将士们都必不可少的战马。这些中亚良驹或许能适应犍陀罗地区的偏暖气候,却会对印度河流域的湿热感到难受。因此,北方征服者们往往乐于在冬天入侵,回避次大陆特有的漫长雨季。加之前线还有同伴正遭受围困,更坚定了古尔人要迅速返回的决心。

阻隔中亚与印度次大陆的兴都库什山

到了1192年春季,完成整编的古尔人开始启程南下。虽然兴都库什山脉的雨雪会持续到5月,但拥有充分准备的大军还是能较快的通过开伯尔山口。随即依次通过白沙瓦、塔克西拉、木尔坦和拉合尔等大型城市,逐步在犍陀罗和旁遮普两地完成初步适应。许多原本就驻屯那里的军事贵族,会在沿途带着部队、给养与附庸们汇入进来。

古尔帝国的 古拉姆奴隶近卫军

当然,让穆仪兹丁最为倚重的力量,依旧是装备精良且只对自己效忠的古拉姆奴隶近卫军。他们身旁也不乏更多从锡斯坦或索格狄亚那招募来的游牧部族,以及和自己签订过同盟契约的绿洲城市武装。这让古代史学家将古尔帝国的军队规模夸张到120000人,但即便去除各类水分,也明显多于上次南征的全骑马部队。

普利特维拉二世的传统骑马射箭形象

此时,普利特维拉二世的联军正忙于围困特莱要塞。尽管早在4-6世纪的古印度兵书中,就能找到有关投石机或弹射器的制造使用经验,却无助于缓解他们在军事工程学流域的滞后。何况冬季往往是定居文明的退兵休整期,实在不方便维持大规模力量。因此,这位反穆斯林阵营的领袖,可能只有少量直属部队在原地坚守,大大延缓了围攻周期。尽管最终让弹尽粮绝的对手投降,却来不及重新部署守卫,就被迫面临新的大规模决战降临。考虑到次大陆的雨季会在5月结束后开始,突厥援军也一定是以争分夺秒的态势在快速逼近。

战场所在的特莱要塞位置

不过,古尔人的复仇部队南下,根本不可能躲过印度斥候的耳目。所以,普利特维拉还是有充分的时间去征召地方王公助阵。通过前一年的胜利,他在北印度各地的名望日益看涨,使得更多领主愿意投入到自己麾下。于是,许多穆斯林史学家便将这支武装的规模浮夸到300000人和更为可怕的3000头大象。但从后来的具体表现上看,他们的兵力还是只有虚假水分的1/10左右。因此,印度人的兵力优势相较于之前还是逊色不少。

骑马与战象 是拉其普特人的军事核心

当年春季,两军再次列阵于特莱要塞以北的平原。普利特维拉二世继续遵照先前的成功经验,将战象、骑兵和步兵都紧密的部署为前后三线,仅有自己和少数侍从位于最后方督战。最前排的大象依旧被委以重任,用于驱赶突厥骑兵的胯下战驹。身后的步兵则被要求紧跟移动不乏,不让灵活多变的对手找到突破空隙。两翼的骑兵也不得冲锋过快,以免在可以实施近战前就为追逐而花费太多体力。

第二次特莱战役的两军布阵

穆仪兹丁却不愿意将之前的溃败再上演一遍。虽然还是把12000人的骑兵都分为两线配置,却故意将战线距离拉长,将超过半数的部队都调往最前沿位置。鉴于刹帝利武士们的卓越格斗技巧,他还叮嘱各分队的指挥官不要贸然同对方发生接触,而是要在安全距离内保持袭扰火力。尽量争取在两翼对印度人施加巨大压力,从而将更为依赖整体配合的对手都分开限制在原地。为此,他还特意将部分精锐留在后方待命,以便在关键时刻发挥奇袭功效。

古尔帝国麾下的草原游牧骑兵

战役开始后,近万名古尔帝国的骑兵,分别以4个分队向左右两翼运动。用大量的轻装部队在极限射程外努力游走,吸引和试探对方的反应。此举不仅避开了挡在正面位置的笨重大象,也直接威胁到侧翼方向上的印度骑兵。

古尔人用两翼包抄 中心突破的方式击溃印度联军

普利特维拉马上做出调整,用数量远超以往的步兵实施增援,顺便将充当重要战力的第二线拉长到与对手持平。然而,此举只能暂时保护数量较少的本方骑手,而无法将对方从战场上驱逐出去。每当他们想要前出攻击游牧射手,就会被从后方赶来的具装重骑兵阻挡。而装备寒酸的步兵却依旧被茫茫箭雨钉住,没法及时上前伸出援手。更要命都是,传统印度长弓倾向于重型化箭矢,使步兵的发射速率非常缓慢。一旦在长时间的激战中耗尽,便只能任由对方冲到跟前用复合弓平射。逐步遭孤立的战象也无所作为,开始因疲劳和慌乱而践踏周围的友军单位。

传统的印度长弓 更倾向于使用重型箭矢

随即,看准时机的穆仪兹丁亲率第五分队出场,用更多精锐具装骑兵从正面发起进攻。印度联军的中路,则因不断抽调增援去两翼而遭严重削弱。幸亏有普利特维拉带着最后那点预备队补漏,才不至于被对手轻易冲垮。但原本呈纵深配置的合成大军,此刻已被突厥人的游而不击给拉扯成为直线。许多受惊的大象都不受控制,让来自各邦的步骑兵队伍也乱作一团。

突厥与北印度骑兵的交锋

更要命的是,穆仪兹丁还适时的下令第五分队向后撤退,不愿同联军中最善战的拉其普特武士交手。但自觉憋屈不已的印度人,却出于本能的发起猛追,期望将屡屡为祸家园的穆斯林匪首击毙。等到自己被吸引到主阵线外,才发现有更多尚未参战的突厥精英在恭候自己。古尔苏丹也立刻率部调转马头,迫使普利特维拉的精英部队们无法迅速脱身,并以压倒性的优势将之彻底击溃。

穆斯林手抄本上的古代印度战象

此时,战场因双方的来回拉扯而分为三个部分。但因为拉其普特武士们的溃败,让古拉姆纷纷策马冲进联军中路,进而将所有的印度士兵都截成两段。普利特维拉二世也已无兵可用,只得跳下自己乘坐的战象,骑着快马逃离现场。在被死追不放的突厥人俘虏前,依旧在原地奋战的部下也基本被屠戮一空。

古尔帝国成功将势力范围插入北印度

由于第二次特莱战役的惨败,整个北印度的防御力量也就此趋于枯竭。穆仪兹丁的古尔大军在拉贾斯坦等地横行无阻,并将部分德干高原也划入势力范围。死里逃生的普利特维拉,则被揪出来强制充当傀儡,以便还没站稳脚跟的穆斯林进行远程操控。但出于高阶贵族的荣辱取向,很快还是因策动叛乱而被处决。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