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韩信被封王赐地之后,是如何对待那个屈辱他的少年的?

爱百科 22 0

  韩信发迹前,曾受胯下之辱。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韩信是秦末汉初的军事家,曾有人以“国士无双”来形容他的丰功伟绩,是西汉的开国功臣,刘邦之所以能够打得天下,他至少占一半的功劳。

  因其用兵神武,被后人尊称为“兵仙”。

  但韩信在没成名之前曾经忍受过胯下之辱,那么在他被封王赐地之后,那个欺负他的恶少年是什么结局呢?

  韩信年轻的时候经历也是颇为坎坷的,刚开始投奔项羽的时候并没有得到重用,只是让他做一个小小的“御前侍卫”,也就是给项羽站岗的。

  以心高气傲的韩信自然不愿意做这样的小事,便又转投了刘邦,只是刘邦也没有重用他,没看出他哪里与众不同,只是让他做一个管粮草的官吏,“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韩信认为在刘邦这里也发挥不出自己的价值,便找机会逃跑了,不成想让萧何发现而连夜追赶,刘邦以为跑了萧何,便大惊失色,要知道萧何可是他的得力助手,正不知如何是好时,萧何又跑了回来。

  刘邦便问是何原因,这时萧何才说出实情,并告之韩信是大将之才,说“如果你想得天下,就必须要用韩信”,刘邦便听萧何的安排,直接做了大将军。

  《史书》有明确的记载:“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韩信当上大将军之后也是非常争气,本来人家也是有实力的人,伐楚路上所向披靡,展示出了他非凡的用兵才华,最后在乌江逼项羽自尽,帮助刘邦建立了大汉朝。

  而韩信也被封为楚王,把他家乡的土地也都分封给了他,韩信可谓是衣锦还乡。

  要知道,当初的韩信本是一介平民,不本分种地,又无谋生的打算,经常蹭吃蹭喝,让人瞧不起,在古代像韩信这样就是“游手好闲”的典范,是谁也不愿意搭理的。

  《史记》中对韩信的早期经历有着详细的记载: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经商)。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一天他流浪街头时,被一恶少阻拦,奚落他没有胆量,说“要么一剑刺死我,要么从我的胯下钻过”,韩信当时本想杀他,后来忍住了怒气从恶少的胯下钻过,而成为了别人的笑柄。

  《史记》记载: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同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当韩信衣锦还乡后,当年对他有恩的人,他都一一谢过,同时又找到那个恶少,别人都以为韩信会杀了恶少,以雪当年胯下之辱,而韩信不但没有杀,反而让恶少做了中尉,众人皆不解,韩信道“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於此。”韩信的意思是,当他侮辱我时,我完全可以杀了他,但杀他对我没有任何好处,所以就忍了下来,这才有了今天的我。

  可以看出韩信确实是个大丈夫,能屈能伸,再加上用兵的才华,确实是难得的将才。但无奈狡兔死、走狗烹,刘邦当上皇帝后就逐渐对韩信失去了信任,最后韩信被萧何用计杀掉了,还被诛了三族,下场可谓悲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