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当初对雍齿恨之入骨 雍齿最后为何还能善终

爱百科 19 0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和雍齿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雍齿是刘邦最恨的叛徒兼功臣,屡有被杀的危险,为何最后能善终?

  众所周知,汉高帝刘邦是个心胸狭窄之辈,但凡得罪过他的人,最终都会遭到打击报复,比如韩信、彭越、英布等人都是如此。而在这批人当中,最让刘邦痛恨的无疑是将军雍齿。奇怪的是,雍齿虽然数次面临被杀的风险,最终不仅能保住性命,还得以获封为侯爵,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雍齿是秦末泗水郡沛县人,跟刘邦是老乡,不过他的出身却比较好,在当地非常有势力。雍齿为人豪爽,喜欢行侠仗义、广交朋友,因与同县豪强王陵意气相投,由此结为异姓兄弟。刘邦未发迹时,在王陵身边当“马仔”,通过大哥的介绍,得以结识雍齿。不过,雍齿根本看不上刘邦,觉得他太过无赖,不是个“好鸟”。

  雍齿剧照

  等到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后,王陵因为不肯屈居“小弟”之下做事,便拉起一支千余人的队伍,到南阳郡从事反秦活动。雍齿原本也想跟着王陵出走,但终究舍不得家室和产业,便极不情愿地加入到刘邦的队伍中。刘邦虽然了解雍齿看不起自己,但对他却是极为信任,每逢外出作战期间,必会命他留守根据地丰邑。

  然而,雍齿终究还是难以消除对刘邦的轻蔑感,也不相信他能成就大事。因此当刘邦在外作战期间,雍齿竟然跟魏将周市暗通款曲,将丰邑拱手献给魏王魏咎。刘邦得知老巢被端后,火速从前线撤军来攻打丰邑,但屡次都被雍齿击败。穷苦无计之余,刘邦只好率残众投奔楚军主帅项梁,并在他的援助下才得以收复丰邑。

  刘邦对雍齿恨之入骨

  丰邑失守后不久,魏咎也被秦军主将章邯击杀,雍齿无法在山东存身,便渡过黄河去投奔赵王赵歇(魏、楚、赵等国,都是原山东六国贵族在秦末建立的政权),并在他的手下做了一名将军。楚汉战争期间,赵国跟随项羽跟刘邦交战,屡屡威胁汉军的侧翼,而雍齿也经常参与其中,由此更让刘邦恨之入骨。

  汉三年(前204年),汉军主帅韩信在井陉大破赵军,一举攻灭赵国,雍齿因为走投无路,便再度依附于刘邦。起初,刘邦并不想接纳雍齿,甚至还想把他斩首示众,以泄心头之恨,好在王陵多次出面调解(此时王陵已依附刘邦),才让雍齿避免杀身之祸。雍齿投降后不久,便被任命为将军,但在刘邦心目中的地位却大不如昔。

  汉高帝刘邦

  雍齿虽然为人反复,但就能力而论,的确是一位很出色的将领,再次依附于刘邦后,无论是野战还是攻城,都有不俗的表现,在战场上大小数十战,立下了赫赫战功。雍齿虽然立功很多,但很清楚刘邦对他怀有的刻骨恨意,因此在建国后众将争战功、争爵位时,他从不敢加入其中,生怕被抓住把柄,从而遭遇杀身之祸。

  且说,刘邦称帝建汉后,大封子弟、功臣为诸侯。其中,刘邦的二哥刘仲获封为代王,私生子刘肥获封为齐王,韩信获封为楚王,彭越获封为梁王,英布获封为九江王,“发小”卢绾获封为燕王,大功臣萧何、曹参、张良、樊哙等人则被封为侯爵。但是,大量中低级功臣却没有获得封爵,原因是对于他们功劳的评定尚需时日,而且还要考虑到搞平衡的问题。

  然而诸将们并不明白其中的缘由,要么怀疑刘邦是舍不得爵位,要么便猜测他在寻找诸将昔日的过失,准备把他们杀死。正因如此,诸将们每天聚集在洛阳南宫河边的沙地上,不停地指手画脚、议论纷纷,以发泄心中的怨气。某日,刘邦在南宫的桥上游览风景时,恰巧看到这一幕,便向张良询问是怎么回事。

  张良把诸将的忧虑告诉刘邦,并劝他为了稳定局势的考虑,尽快册封最痛恨的功臣为侯,以其作为榜样,让诸将消除顾虑。刘邦思虑再三,觉得雍齿是再恰当不过的人选,于是马上下诏封他为什邡侯,食邑二千五百户。诸将看到连雍齿都获封为侯爵时,纷纷拍手相庆,此后便不再抱怨、恐惧。不久,诸将根据功劳的大小,陆续得到高低不等的爵位、封地。

  雍齿的雕像

  雍齿从没想到自己能被封为侯爵,因此得到任命后,便兴冲冲地携妻带子赶往什邡就封,并在那里安享富贵、安稳的晚年。雍齿就封9年后薨逝,时在汉惠帝三年(前192年)。雍齿死后,子孙世袭爵位,直到曾孙雍桓担任什邡侯时,因为不肯从军征讨南越,再加上所筹酎金不适合朝廷献祭的标准,因此被削除爵位,时在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

  史料来源:《史记》、《汉书》、《资治通鉴》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