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削藩时五个亲叔叔为何束手就擒 朱棣为何有能力造反

爱百科 18 0

  对朱允炆和朱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允炆削藩之时,除了朱棣以外,其他五位亲王为何乖乖束手就擒?

  前言: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继位的皇太孙朱允炆在祖父尸骨未寒之时便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削藩行动。一年时间,周王、齐王、湘王、代王、岷王这五位亲王纷纷被削。这些人明知刀已经架到脖子上了,为何不敢像燕王朱棣一样起兵造反呢?

  其实朱棣也不想造反。要不是建文帝朱允炆不给叔叔们活路,谁愿意放着好好的亲王不做,冒着死全家的风险来造反呢?

  那么问题来了,前面五位亲王为什么束手就擒呢?他们是不敢造反,还是压根就没有能力造反?和他们相比,朱棣的优势又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湘王朱柏剧照

  朱棣的优势

  一、太祖高皇帝嫡子

  很多人不愿意承认朱棣是马皇后的儿子,非要把他生母往一个不知是朝鲜人还是蒙古人的所谓“碽妃”身上靠。这其中最为言之凿凿的所谓证据,无非是经由张岱、李清、钱谦益、谈迁等历史大家所记录的《南京太常寺志》中的内容,即朱元璋明孝陵享殿内的朱棣生母写的是碽妃。

  近阁下一座稍前,为碽妃,是成祖生母。成祖生,孝慈皇后妊为己子,事甚秘。—《陶庵梦忆卷一·钟山》

  问题是这里面还写着太子的生母是李淑妃呢!要了解李淑妃的入宫时间可是洪武十七年(1384年)十月,她是怎么在蒙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生下朱标的?何况周王朱橚是黄子澄、齐泰等人背书的朱棣亲弟弟,他的牌位为什么不在享殿里面?而且朱元璋26个儿子,享殿里怎么只放了20个牌位?周王朱橚、蜀王朱椿、庆王朱栴、岷王朱楩这几位是不是不配有牌位?可见《南京太常寺志》虽然不是伪书,但是孝陵享殿内的牌位,完全是守陵太监为了敛财搞出来的噱头。

  当然也有水平高一些的,指出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七月十五日,朝鲜使臣权近一行曾在北平拜谒燕王。在其人所著的《奉使录》中记载朱棣当天正在祭祀“先太后”。马皇后的忌日是八月初十日,那么燕王一定是在祭祀自己的生母“碽妃”。可问题在于七月十五日是中元节呀,当天不应该祭祀马皇后吗?何况明代后妃的位号都是一些好字眼,一个莫名其妙的“碽”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诸妃位号亦惟取贤、淑、庄、敬、惠、顺、康、宁为称,闺房雍肃,旨寓深远。—《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

  如果朱棣不是嫡子或者真是蒙古妃子的儿子,朱元璋会让他去前元京师大都就藩?各位不会以为朱元璋也不了解朱棣到底是谁生的吧?一个普通的庶子,有资格使用前元皇宫作为王府吗?把朱棣说成是异族妃子所生,无非是满足了部分不甘失败的江南文人的龌龊心理而已。

  马皇后剧照

  嫡子的身份重要吗?太重要了。朱棣起兵之时,老大太子朱标、老二秦王朱樉、老三晋王朱棡已经去世,老四燕王朱棣就是宗室之中身份地位最高的亲王。他提出要“奉天靖难”,要“清君侧”,听上去就显得那么的义正词严。

  二、严格的军事训练

  自打朱元璋做出封建诸王的决定之后,如何培养包括朱棣在内的诸皇子,就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皇子们除了在大本堂念书之外,还要去老家凤阳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

  以朱棣为例,这位燕王殿下刚在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正月二十五日和魏国公徐达的长女成婚,二月十七日就被朱元璋打发去了凤阳,算下来连蜜月期都还没过。朱棣在凤阳一待就是半年多,直到当年九月才返回南京。不过朱老四回来只住了一个月,又在十月份启程前往凤阳练兵。

  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十月,燕王第二次返回南京。说起来朱老四真是可怜,眼看着和王妃成婚已经快两年了,相处的时间不过两个月。所以朱棣这次回来可谓是如狼似虎,从日后仁宗朱高炽的出生时间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七月来推算,就是这次回来怀上的。

  洪武十一年三月朱棣再次启程前往凤阳,由于王妃已经怀孕,这次终于可以夫妻同行。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正月,朱棣带着王妃和六个月大的大胖小子朱高炽一起回到南京,开始为就藩北平做准备。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三月,燕王朱棣正式之国北平,拉开了其波澜壮阔一生的序幕。

  壬寅,今上之国。给赐燕山中、左二护卫侍从将士五千七百七十人,钞二万七千七百七十一锭。—《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三十》

  三、丰富的作战经验

  早在朱棣就藩北平之前,他的老岳父徐达就已经在那里坐镇多年。由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岭北之战失利的影响,在此后的十多年时间内明代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在云南一带,对于北元则主要采取防御为主的策略。

  徐达这些年的生活一直比较枯燥,主要就在北平和南京来回跑。一般他都在每年十月返回南京过冬,次年正月后再重新前往北平镇守,直到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二月二十八日去世为止。和老岳父相处的这几年时间,给朱棣带来了实质性的飞跃。

  徐达剧照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朱棣的军事才能,完全来源于徐达的言传身教。不但如此,徐达在军中的人脉,自然也一并传给了朱棣。我们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日后曹国公李景隆率领大军围攻北平城之时,燕王妃徐氏亲临城头指挥作战。城下的明军将领,哪一个不是出自魏国公的麾下?他们真能忍心向大将军的女儿下死手吗?

  及今上开国北平,命达练兵镇守。达于今上为后父,恩遇甚厚。每朝见,愈恭谨谦下,应对举止,不敢毫发失礼。今上每敕谕将士,必以达为训。—《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七十一》

  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31岁的燕王朱棣第一次亲率大军出征,目标是故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儿不花、知院阿鲁帖木儿等人。当然为了确保儿子的安全,朱元璋安排了颍国公傅友德作为燕王的副手。这一战大获全胜,明军兵锋直指迤都(迤都在元代名为益图,为大漠南北交通要地,在今蒙古国苏赫巴托省达里干嘎南),咬住、乃儿不花等束手就擒。朱元璋收到捷报之后非常高兴,当着文武大臣对朱棣进行了夸奖:“清沙漠者,燕王也,朕无北顾之忧矣”。

  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颍国公傅友德率领燕王府护卫官军出塞,将朵颜三卫(对,就是很多人热烈吹捧的朵颜三卫)打了个落花流水。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北平都指挥使周兴又率领燕山三护卫官军在彻彻儿山大破朵颜三卫。包括朱棣本人也在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亲自领军一直打到兀良哈秃城,将蒙古人近边袭扰的念头彻底打消。当时燕王护卫的日常三件事:“吃饭,睡觉,打朵颜三卫”。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明军又兵分三路对辽东女真进行大规模围剿,后来的燕军大将张玉也参与了本次军事行动。

  甲子,敕今上发北平二都指挥使司并辽东都指挥使司属卫精锐骑兵七千、步兵一万,命都指挥使周兴为总兵官。同右军都督佥事宋晟、刘真往三万卫等处剿捕野人。其属卫指挥庄德、景保安、张玉、卢震等悉令从征。—《明太祖实录卷二百三十六》

  换句话说,自洪武二十三年开始,朱棣麾下的燕山护卫将士几乎每年都在出塞作战。这些人打过北元,打过朵颜三卫,打过辽东女真,其战斗经验之丰富,连普通边军都无法与之相比。此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朱棣曾经奉旨节制北平属卫将校。所有的军中机务都要一式两份,一份上报朝廷,一份抄送燕王。此外北平都司很多将领,其实都出身于燕王护卫,比如日后在大宁投降朱棣的都督佥事陈亨,原本就是燕山左护卫都指挥使。

  陈亨剧照

  最后还要提一句,朱棣镇守北平近二十年,平时既没有作奸犯科之事,出征时又喜欢身先士卒,因此无论在大军还是百姓中都威信极高。朱棣造反之初身边只有八百护卫,但是散在各处的燕王府旧人一听说燕王造反,全都不顾杀头抄家的风险誓死相随。而在五十万官军围攻北平城之时,城中甚至连妇女老幼也一起站上城头拼死作战。得人心如此,焉能不胜?

  其他五位亲王的短板

  在朱棣之前被削的五位亲王分别是:太祖第五子周王朱橚、第七子齐王朱榑、第十二子湘王朱柏、第十三子代王朱桂和第十八子岷王朱楩。这五个人的情况,要分开分析。

  周王朱橚

  和朱棣一样,朱橚也是嫡子。朱允炆继位之时,除了燕王,就属他周王身份最为尊贵。朱橚虽然也曾经去凤阳练过兵,但作为朱元璋和马皇后最小的儿子,从小就受到各种特殊待遇。比如兄弟们的封国都在国境线上,而朱橚的封国先是在南宋行在临安,后来又改为北宋故都开封,都是不用打仗的去处。

  周王朱橚剧照

  而且这位周王殿下醉心于中草药的研究,老朱曾经安排朱橚迁镇云南,结果他除了鼓捣出几本医书之外,对云南的山川地理风土人情一概不知,气得朱元璋对他破口大骂而又无奈。以致于日后老朱直接放弃了这个宝贝儿子的任何期望,甚至于周府护卫要配合出塞之时,也是让周世子朱有墩主持调度。

  辛亥,宁王权言近者骑兵巡塞,见有脱辐遗于道上。意胡兵往来,恐有寇边之患。上曰:“胡人多奸,示弱于人。此必设伏以诱我军。若出军追逐,恐堕其计。”于是敕今上选精卒壮马,抵大宁全宁,沿河南北觇视胡兵所在,随宜掩击。仍敕周王橚令世子有墩率河南都司精锐往北平塞口巡逻。—《明太祖实录卷二百四十四》

  所以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八月曹国公李景隆以备边为名突然包围周王府,朱橚自然是毫无还手之力,只能乖乖束手就擒。

  齐王朱榑、代王朱桂

  和窝囊的周王不同,齐王和代王是亲自上过战场的。齐王在洪武二十三年和二十四年,两次跟着燕王朱棣一起出征。至于代王,也在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跟着晋王朱棡率军出塞。

  所以二王既有实战经验,又明知周王被废之后下场悲凉,他们为什么不造反呢?实际上齐王“素性狠愎”,代王“纵恣暴戾”,真的造反,又有几个人会跟从?日后朱棣靖难成功,还是将齐王重新废为庶人,又将代王护卫几乎全部削除,说明这两人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

  大同代王府复原图

  岷王朱楩

  齐王和代王虽然脾气不好,好歹也是亲自上过战场的人。和他们相比,岷王朱楩算得上是又逊又菜。朱楩原本的封国是陕西岷州(今甘肃岷县),但是在西平侯沐英去世之后,朱元璋认为云南必须要有亲王坐镇,这才将岷王调了过去。

  但是岷王和沐英的儿子嗣封西平侯沐春、沐晟斗了好几年,始终处在下风。加上他本人酗酒傲慢,擅杀官属,在云南当地风评极差。建文帝继位后本无心收拾他,奈何西平侯沐晟表态支持朝廷削藩的条件就是干掉岷王,朱允炆自然也就顺手推舟将其废为庶人。

  湘王朱柏

  和以上四王相比,湘王朱柏不但文武双全,而且谦虚谨慎,又有实战经验,他为何不造反呢?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实力不够,湘王府荆州三护卫的战斗力自然比不上燕王府燕山三护卫。湘王本人虽曾领兵出征,但并未节制湖广都司军事,所以他的影响力仅限于本府护卫。而这点实力,并不足以和朝廷对抗。

  湘王剧照

  但是朱柏虽然未曾造反,但也并没有束手就擒,而是以自杀的方式撕下了建文政权最后一张遮羞布。笔者以为湘王之所以毅然赴死,第一个原因是他秉性高傲,不能忍受自己像其他兄弟那样成为阶下之囚。第二个原因是朱柏没有子嗣,所以他可以毫无顾忌地自杀以明志。第三个原因是湘王笃信道家,所以也并不怕死。

  王仰天叹曰:“嗟乎,吾观前世大臣遇昏君之朝,将诏狱下吏便自引决。身亲太祖皇帝子,南面而王。太祖宾天,疾不及视,塟不及会。抱兹沉痛,有何乐于世?今又将辱于奴婢之人乎?苟求生活,吾不能也。” 因复痛哭,洒地沾湿,继之以血,具衣冠赴火死,阖宫皆从之。时洪武三十二年四月十三日。—《湘献王神道碑》

  结语:从本文的分析来看,正常情况下仅靠亲王手下的三护卫兵力,绝对不是朝廷的对手。燕王之所以敢于造反,首先在于湘王之死让他了解自己绝没有任何退路。其次朱棣镇守北平二十年,又要徐达这样一位岳父,在军中根基深厚。再次燕王护卫久经战阵,能够以一当十,绝非普通朝廷官军所能匹敌。最后燕王有一个好王妃、好世子帮他坐镇大本营,又有一个好儿子帮他浴血奋战。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后世藩王可遇而不可求的特殊机遇。所以日后他的儿子汉王造反,毫无意外地被迅速平定。至于周王、齐王、湘王、代王和岷王,他们除了束手就擒或者以死明志之外,还能做什么呢?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