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何那么凶残?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呢?

爱百科 19 0

众所周知,朱元璋的出身非常低微,早年期间家中非常的贫寒,幼时还是个放牛娃。后来遭遇了天灾,家里的亲人是一个接着一个去世了。为了图个温饱,他只能在皇觉寺出家当僧人。之后不久,农民起义爆发了,朱元璋加入到了起义军的行列当中。也就是从此刻开始,朱元璋遍走上了人生当中的另一条道路。

时经二十余年,朱元璋从一名低微的抗元起义军,成长为了一代开国君主,诸多的文臣武将一路跟随。比如:一路征战、出生入死的开国元勋李善长;有孔明之才的智囊刘基;官至左相的胡惟庸;武将傅友德、朱亮祖,文臣李仕鲁等,可谓是人才辈出。

奈何,时移世易,身为一代人臣,命运从来不会掌握在自己手中。

朱元璋初登大宝,身后的追随者,该赏的赏,该升的升,该封的封,朝廷上下呈现一片繁荣,和谐。

作为开国元勋的李善长,位极人臣,被封为了左丞相,后又被封为宣国公,甚至,朱元璋还赐下铁券可免李善长二死,子孙一死。李善长本就是处理朝廷政务的一把好手,协助朱元璋将朝廷上下治理的井然有序。时经多年,明朝朝堂日益稳固,历经战乱洗礼的江山,也重新焕发出了生机。作为“二把手”的李善长,身后的“党羽”也日益壮大。

但是,岁月不会善待任何人,即使是才智通天的李善长也得服老,作为朝廷一大势力的头儿,更要把后事安排的妥妥当当。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朝中官员的任命,在李善长提拔的官员中,最为著名的当属与其有姻亲关系的胡惟庸。最初,胡惟庸在李善长的举荐下,担任右相一职。之后,凭借自身的才能,很快就得到了朱元璋的重用,被升为左相。

自古,君权与相权,从来都是东风压倒西风的存在,随着手中权势的增大,胡惟庸一改在朱元璋面前尽忠职守的样子,变得目空一切,肆意妄为。

此时,他不仅利用职权拦截对自己不利的奏书,还让重要的事件不能得以上报。除此之外,后期的胡惟庸结党营私,意图谋反。当然,最终胡惟庸的谋划以失败告终,但是,结果却不是单单一个胡惟庸就能了结的。不仅胡惟庸一族被判死刑,连其身后的淮西一党都遭到了大清洗,大大小小四万余人牵扯其中,包括不少朝中显贵。

其中,就有胡惟庸曾经的举荐人,此时已经年过七旬的李善长,以及曾被朱元璋称为“圣人”的太子太傅宋濂。李善长被举报“知逆谋而不举,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家族内七十余人全部处死,只有娶了临安公主的李琪被免了一死,流放至江浦。宋濂的孙子被处死,本人也被贬至四川,最终,客死他乡。

面对皇帝朱元璋的雷霆之怒,朝中党羽被清缴地如此彻底,着实让人震惊。但是,如果把这些事与朱元璋的性格,在位时期的作为联系在一起,也是情理之中。其实,建国初期的朱元璋,他的所有心思都在治理国家之上。随着朝堂的稳定,因出身而自卑的性格缺陷,被一步步的展露了出来。这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用人。

当时,在明朝,能与李善长相较的人物,就是刘基。

刘基,即刘伯温,当时一个备受瞩目的人物,与魏征、诸葛亮相齐名,性格理智,刚正不阿,早年为元朝官员。可以说,正是因为刘伯温的性格,让他在元朝末年备受排挤,于是,他干脆辞官归乡。朱元璋建朝初期,朝廷百废待兴,急需为官之才,为此,朱元璋惜才将其重用。作为大明朝的上层官员,刘伯温参与国家政事的处理,朱元璋对他也是非常看重和信任。

入朝为官多年,刘伯温最终成为东浙一派的核心人物之一,与淮西一派相对,甚至,与后来居上的胡惟庸,因当初任职之事积怨极深。到刘伯温晚年之时,发展起来的各大势力相互抗衡,君臣关系也渐渐不复最初的纯粹了。最终,刘伯温辞官归乡,被一碗毒药毒死,而这碗药正是当时势力正盛的胡惟庸一手所为。

最初,刘伯温发现药有问题,也与朱元璋提及,但是,朱元璋却以刘伯温思虑过多为由,让其安心养病吃药。谁也不知道,朱元璋的这一举动是真不知情,还是故意借胡惟庸之手铲除刘伯温。正是因为君主之间的暧昧态度,无力反抗的刘伯温,最终,被活活的毒死家中。

除此之外,曾经开国大臣之一的李仕鲁,大概也不想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金銮殿上一意辞官归乡,却被朱元璋当场派人摔死在了金銮殿。

跟随朱元璋打江山的一群人,在明朝的江山稳定之后,却成了朱元璋的心头大患。曾经的开国名将傅友德,数次北征取四川、平云南,结果却因连坐,父子二人共赴刑场,腰斩而死。还有同为武将的朱亮祖,因平定广东、广西有功,被封永嘉侯,最后,与其子惨死在钢鞭之下。

没被扣上大逆不道之罪的,也就常遇春、徐达、汤河几人。常遇春是没有机会,早早的就去了,反而走的最干净;徐达最后死于鹅肉,明明患有忌鹅肉的疾病,朱元璋偏偏赐下鹅肉让其必须全部吃完,最终,在悲痛中死去;而傻乎乎,看起来不甚聪明的汤河,倒是寿终正寝了。

面对这样的君主,朝堂上下人心惶惶,唯恐朝不保夕。

那么,朱元璋为何如此“凶残”呢?

首先,这与朱元璋出身的自卑性格有关。面对朝堂之上诸多才智过人的能臣,朱元璋自卑嫉妒,感到不安,唯恐这些臣子会“功高盖主”。

其次,从胡惟庸案的结果来看,直接促进了从秦朝以来延续千年的官僚制度改革。身为帝王,站在权力的巅峰,对权势的掌控欲越来越大。为了更好的加强中央集权,朱元璋处死胡惟庸之后直接废除了丞相一职,转而将原属丞相的职务权力分于六部,同时,也解决了相权壮大之后带来的后顾之忧。

最后,朱元璋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当朝太子铺路。当时的皇太子朱标怯懦、无能,朱元璋生怕太子继位之后被朝中大臣左右,所以,将这些可能成为太子将来掌权阻碍的人一一铲除。生性善良的太子,面对残暴不堪的父亲还曾进行劝阻,朱元璋却命人拿来一条带有毒刺的荆条,让太子握着,疼痛难耐的太子涕泗横流。

此时,朱元璋却对恨铁不成钢的太子说到:“我所铲除的人就如同你手中的根根毒刺,我若不一一拔除,你以后怎么能走的那么顺畅。”

朱元璋对功臣的种种屠杀,都是为了维护明朝的统治,但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太子朱标的英年早逝,自己看重的皇太孙朱允炆在继承皇位之后,却遭到了自家叔叔燕王朱棣的反叛,开始了血亲之间的互相残杀。

而此时,朝中竟无一人可以抵挡叛军,最终,朱棣上位朱允炆不知所踪,难道,这就是朱元璋想要看到的结果吗?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