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真的是徒有虚名吗 现代人为何对诸葛亮评价越来越低

爱百科 28 0

  对诸葛亮评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什么现代对诸葛亮的评价越来越低?诸葛亮真的是徒有虚名吗?

  近年来,网络上流行很多‘翻案’的文章,为了博人眼球吸引流量,经常会把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昏君或者大奸臣,进行洗白;同时对历史上一些特别有名的忠臣良将,进行各方面的贬低。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应该就要数对诸葛亮的贬低了。

  网上近年来有很多贬低诸葛亮的文章,甚至有人认为,诸葛亮是徒有虚名,能力其实并不怎么样,在正史上也没有发挥出多大的作用。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因为很多无良自媒体,为了博人眼球,故意写一些文章来引起大家的注意。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诸葛亮在《三国演义》当中,被严重神化了。导致大家对比了正史上的诸葛亮以后,发现诸葛亮也有不完美的地方,于是难免有所失望。

  历史真实的诸葛亮,或许没有《三国演义》里说得那么神奇,但他的一生,绝对相当具有传奇色彩,而且真的近乎于完人!

  公元181年,诸葛亮生于琅琊郡阳都县,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临沂市。所以,说诸葛亮是个山东大汉,其实一点毛病都没有。

  在诸葛亮出生这一年,还有一个人也于同年出生,这个人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汉献帝刘协。有些小说当中,说诸葛亮其实是刘协逃出来假扮的,根源其实就在这儿了。当然,这种说法,显然是极为荒谬的。

  诸葛家世代为官,家庭环境还是不错的。不过,在诸葛亮八岁那年,他的父亲诸葛珪去世了。而诸葛亮三岁的时候,他的母亲也因病去世。因为父母双亡,诸葛亮在父亲去世之后,便被叔叔诸葛玄收养。

  诸葛玄当时是刘表的属官,因为听说哥哥诸葛珪去世,于是前往琅琊郡给哥哥料理后事。就在诸葛玄刚刚给哥哥料理完后事时,恰逢曹操进攻徐州。为了躲避战乱,诸葛玄只能带着诸葛亮兄弟南逃。逃难之中,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走失了。诸葛瑾最后逃到了江东,所以后来成了孙家的臣子,而诸葛亮和他的弟弟妹妹,则跟随叔父逃到了庐江地区,也就是今天的安徽合肥。

  此后,诸葛玄先是被任命为豫章太守,然后又被人取代,最后再次辗转回到刘表那里。然而遗憾的是,诸葛玄到了刘表那里之后,不久就病死了。好在此时诸葛亮已经17岁了,有了一定的自立能力。于是接下来,诸葛亮便带着自己弟弟妹妹,一起到隆中地区开始了数年的隐居生活。

  在隆中隐居的这几年,应该是诸葛亮一生当中,最为轻松快乐的几年了。因为之前诸葛玄去世的时候,还是给他们留下了一些薄田,可以躬耕度日。于是这几年当中,诸葛亮一边耕种一边读书,还在当地交了很多隐士朋友,比如徐庶、崔州平等人。

  隐居的这几年里,诸葛亮经常会自比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乐毅,认为自己的才干丝毫不逊色于他们。对于诸葛亮的这种说法,当时他的邻居们肯定是不买账的。毕竟在他们看来,诸葛亮就是一个家世败落的普通人而已,最多多读了几本书,能有什么才干?真要是有才干的话,还能窝在家里种地?还不早就让人征召去做官了?

  对此,诸葛亮也不做解释,只是坚信自己的才能,然后努力学习,等待属于自己的机会。

  转眼,便是十年。

  这十年当中,整个天下风起云涌,发生了很多大事。《三国演义》当中,至少有两成的内容,都发生在这十年当中。比如吕布被杀、孙策定江东、官渡之战、衣带诏事件等等,都发生在这十年当中。

  而在这十年当中,诸葛亮生活的隆中地区,大体上还算太平。因为荆州当时归刘表统领,在这十年当中,基本上没发生过太多战争。不过,等到十年之后,北方的战争开始逐渐减少了。因为到了这个时候,曹操已经快要一统整个北方了。

  就是在这个时候,刘备前往隆中,去请诸葛亮出山。

  历史上真实的过程,其实并不像《三国演义》当中所说的三顾茅庐。刘备自经历衣带诏事件后,辗转逃到了荆州,依附于刘表。刘表对刘备表面上十分敬重,但内心深处却有所防备,于是便让刘备率军驻扎在新野,替他把守荆州的大门,同时也能消耗一下刘备的实力。

  在这种无形的压制下,刘备的日子自然过得没那么舒心。为了发展壮大自己,刘备也开始积极联络当地的英雄豪杰。后来,有人先后在刘备面前,说到了诸葛亮的名字。尤其是徐庶,作为诸葛亮的好友,徐庶更是对诸葛亮极为推崇,在刘备面前替诸葛亮说了很多好话。于是,刘备终于决定,去拜访一下诸葛亮,看看诸葛亮到底有多大才能。

  这里要多说一句,当时刘备为了招揽人才,其实经常出去和当地的英雄豪杰见面,而且姿态放得很低。所以刘备去见诸葛亮,并非独一无二的一次,更像是一次例行公事。当然,等到刘备见到诸葛亮之后,才发现诸葛亮确实不同于他之前见到的那些人,确实极有才能。

  诸葛亮的才能,在于他的智慧。

  此时的诸葛亮,已经27岁了。今天的很多年轻人,在这个年纪大概还在为自己的房子首付而奔波,而诸葛亮在这个年龄的时候,已经读了很多很多的书,眼光和智慧都达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地步。隆中十年隐居,让诸葛亮的智慧,已经超越了同时代的绝大多数人,只差一个一飞冲天的机会。

  而刘备的这次来访,正是一个最佳的机会。

  在刘备和诸葛亮的这次见面当中,诸葛亮为刘备详细分析了当时的局势,并且为刘备提出了一套完全可行的战略构想,也就是后世大家所说的‘隆中对’。诸葛亮的这番话,对于当时的刘备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刘备虽然是一代雄主,但在战略构建方面,还是远不及诸葛亮。

  在这次见面之后,诸葛亮正式进入刘备麾下,开始替刘备效力。

  就在诸葛亮刚刚进入刘备麾下之后不久,北方传来消息:曹操开始训练水军,准备南下进攻荆州了。

  此时的曹操,已经一统了整个北方。东汉十三州,当时除了凉州、益州、荆州、扬州以及交州这五州之外,已经全部被曹操一统。而凉州此时名义上也已经臣服于曹操。更要命的是,就在曹操刚刚大军南下的时候,原本统领荆州的刘表,突然病死了!

  刘表的死,无疑是雪上加霜。刘表死前,他的两个儿子刘琦和刘琮,曾在谁接班的问题上产生了矛盾。刘琦是长子,照理来说本该有他继承刘表的一切遗产。然而刘琮却得到了刘表夫人蔡氏的支持,更占优势。最终,在刘表死后,蔡氏将刘琦挡在门外,没让刘琦见刘表最后一面,同时秘密扶刘琮上位,成为了新的荆州牧。

  就在这个时候,曹操大军压境,派人给新上位的刘琮送了一封信,希望刘琮能够投降。刘琮本就不是什么心怀大志之辈,面对曹操的大军来袭,早已心无斗志,所以直接就投降了。

  但问题在于,刘琮投降的时候,并没有让人通知刘备和刘琦。尤其是刘备,此时正守在前线。等到他得知消息的时候,曹操已经大军压境。以刘备当时的兵力,根本就挡不住曹操,所以只能后撤,去和刘琦汇合,再做打算。

  刘琮可以投降,但刘备不行。因为当年的衣带诏事件后,刘备和曹操已经是死仇了。就算刘备愿意投降,曹操也不可能放过他。而刘琮投降之后,整个荆州北部,已经相当于尽数沦陷了。只有刘琦统领的一郡之地,还在坚持抵抗。

  刘琦和刘备,加起来也就是一郡之地,两万多兵马。凭这点本事,想要和坐拥整个北方的曹操抗衡,无异于痴人说梦。从曹操的角度来看,只要打败了刘备和刘琦,就能彻底吃下整个荆州。拿下荆州之后,扬州的孙权和益州的刘璋,便再无联手的机会,只会被曹操各个击破。到了这个时候,曹操一统天下,似乎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了。

  而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刚刚出山,自己辅佐的老大,就要面临灭顶之灾。以一郡之地对抗坐拥整个北方的曹操,这已经不是地狱级难度了,而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候,诸葛亮站了出来,力挽狂澜。在刘备败逃到夏口之后,诸葛亮只身前往江东,面见孙权,最后劝说孙权同意与刘备联合。再之后的事情,大家就比较熟悉了。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操,一举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这里要多说一句,历史上真实的赤壁之战,确实没有什么‘借东风’、‘草船借箭’之类的事情。就连火烧连舟的计策,其实也是人家东吴那边想出来的。但这并不阻碍,诸葛亮对这场战争的贡献。

  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军事才能确实没那么夸张,甚至可以说是十分有限。不过这其实也很正常,毕竟人家是个读书人,而不是那种冲锋杀敌的将军。诸葛亮的长处,在于外交、内政、经济等方面。这些方面的贡献,未必就不如战场上正面杀敌。而且,诸葛亮最大的本事,其实就是准确判断时局,提出准确战略。

  这或许比战争当中的实际操作,更有意义。

  就算诸葛亮确实没有《三国演义》当中说得那么神,但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当中发挥的作用,确实是不容小觑的。如果没有诸葛亮,孙权大概率是不会和刘备联手的,那样也就没有什么赤壁之战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诸葛亮等于是以一己之力,扭转了一个时代的历史走向,一点都不为过。

  赤壁之战后,诸葛亮又辅佐刘备,先平定了荆南四郡,有了自己的实际地盘。然后又攻略蜀地,拿下了整个益州。在这个过程当中,诸葛亮大多负责制定战略,坐镇后方,押运粮草。至于前线的战争,确实相对参与的较少。

  从这个角度来说,诸葛亮大概相当于汉朝的萧何加张良。

  再之后,一场汉中大战,刘备终于正面击败了曹操。从当年赤壁之战前,被曹操一路碾压接近崩溃,到如今在汉中正面击败曹操,仅仅只过了十年而已。十年时间,诸葛亮便辅佐刘备,完成了华丽的逆转,达到了一个巅峰。此时的蜀国,已经完成了诸葛亮《隆中对》的前半程构想,对魏国形成了钳形攻势,让曹操首位不能相顾。一旦曹魏政权内部,犯了某些战略性错误,蜀国便可趁势进攻,一举攻破魏国。

  但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巨大的意外出现了。

  关羽在荆州那边,打了一场襄樊之战。襄樊之战的本意,其实更多的是想让关羽从荆州那边进行骚扰,分担一下汉中这边的压力。结果没想到,关羽实在是太能打了,将一场骚扰战打成了歼灭战,让所有人的计划都被打乱了。

  东吴那边,在看到蜀国这些年飞速发展之后,意识到如果让蜀国再这么发展下去,东吴也会受到大威胁,于是最终,孙权下令偷袭了关羽的后方,关羽败走麦城,荆州丢失。

  关羽败走麦城,这次失败对于诸葛亮的战略构想来说,无疑具有毁灭性的打击。因为荆州的地盘丢了之后,诸葛亮原本设想的钳形攻势,根本就不存在了。刘备自然也深知这一点,所以接下来,刘备一方面要为关羽报仇,一方面也要夺回荆州,终于举全国之兵,进攻东吴。

  夷陵之战,就此打响。

  最终,刘备输了。

  刘备的这场失败,不光没能夺回荆州,更是打光了蜀国大半的精锐。蜀国本就国力薄弱,根本经不起这样的大失败。自此之后,不管后来诸葛亮如何励精图治,都没能让蜀国再回到实力的巅峰。

  夷陵大败之后,没过多久,刘备便病逝于白帝城。刘备的去世,对于蜀国而言,无疑又是雪上加霜。而对于诸葛亮来说,则更是将游戏难度,再次提升到了赤壁之战以前的层次。

  一方面,刘备去世后,其子刘禅即位。刘禅接班的时候,才仅仅只有17岁,没有任何治国的经验。国家刚逢大败,又赶上了主少国疑的局面。另一方面,刘备一死,原本尊刘备为主的益州派和荆州派,便有了分裂的趋势。

  主少国疑,国家精锐大军近乎打光,外围两强环伺,国内两派分裂。

  刘备刚死的时候,诸葛亮面对的,就是这样令人无可奈何的局面。

  如此局面下,换做其他人,估计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再力挽狂澜,蜀国的灭亡,已经成了一个定数。然而诸葛亮却做到了,不光让蜀国活了下来,而且还开始逐渐恢复国力。诸葛亮先是和东吴重新结盟,共同抵抗曹操。然后在国内党争当中,压制益州派,独掌大权,但是又坚定不篡权。同时休养生息,继续培养精锐大军,平定南方蛮夷。

  几年之后,蜀国终于稍微缓过来一些。然而此时,局面依然糟糕。因为蜀国国力实在太薄,蜀国国力在恢复,吴国和魏国的国力也在增长。给他们十年时间,魏国的国力会膨胀到难以想象的地步,到时候更没法打仗。

  于是,诸葛亮这时开始采取以攻代守的策略,主动进攻,开始了北伐。

  诸葛亮五次北伐,虽然最终都没能取得太大的胜果,但却没有遭受过太大的损失。这本身便已经是一个奇迹了。而且若非第一次北伐的时候,马谡丢了街亭,诸葛亮是有极大可能,能够拿下陇右这块地盘的。一旦拿下陇右,蜀国和魏国的国力差距,将会进一步缩小,到时候说不定还真有汉室再兴的可能。

  不过惋惜的是,蜀国和魏国终究还是国力差距太大。诸葛亮的北伐,从一开始就注定是胜算渺茫。只要魏国不犯战略性错误,诸葛亮注定不可能胜利。

  公元234年,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途中病逝,终年54岁。诸葛亮死后,家财微薄,令人落泪。29年后,蜀国灭亡之时,诸葛亮长子、长孙,皆战死沙场,无愧国家。

  这样的诸葛亮,你能说他没本事?

  回顾诸葛亮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诸葛亮之所以最后没能成功,不是因为他不牛,而是因为诸葛亮面对的困局,难度实在是太大了!诸葛亮本人大概相当于萧何加张良加半个韩信。在战争指挥方面,诸葛亮可能确实没有《三国演义》当中描写的那么牛,但在其他方面,诸葛亮都是强的超越了时代。

  一个多次拯救国家于危难之间,一个曾力挽狂澜彻底改变历史走向的男人,功高盖主还从未想过篡权,你要说他不牛?简直就是笑话!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