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频出小皇帝为何还能维护190多年?

爱百科 21 0

  东汉频出小皇帝为何还能维护190多年?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东汉频出小皇帝却能维持190多年,而曹魏只出了一个小皇帝就大权旁落了?

  首先,两个朝代的情况不一样;其次,这不是皇帝小不小的问题。

  皇帝年纪幼小,不能亲政,的确会导致权臣专政、皇权旁落。但具体到东汉和曹魏,哪怕在位的是成年皇帝,估计也难以挽回颓势。

  高楼大厦坍塌起来,总比小房子慢一点,盖因其体积大,就算腐朽,用的时间也会比小房子更长。曹魏和东汉比起来,就是那个小房子,根基不稳,房型不大,也经不起风雨。

  咱们之所以叫“汉人”,就是因为有汉朝。西汉、东汉加起来有407年,其影响力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巨大的。

  东汉承自西汉,王莽篡汉,引起社会各阶层的矛盾,爆发了绿林赤眉起义,宗室刘秀趁势崛起,延续汉的国号,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但是,东、西汉之分,是后人给的定义。对于那时的百姓来说,他们并不会觉得自己生活在东汉时期,认的朝廷就是“汉”。在很多臣民看来,“汉”这个朝代仿佛是永生不灭的,断了都还能被续上。

  大家别小看这种心理上的认知,习惯成自然。当你认定了一件事情是这样的,就很少会去想另外的可能。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汉献帝已经失去对臣民的控制权,成了个摆设,但纵然如此,除了袁术那个目光短浅的,其他军阀并不敢称帝。

  其原因就在于,汉室固然势微,但天下百姓认的依旧是汉天子,这是几百年汉室在老百姓心中留下的印记。

  反观曹魏,有什么呢?要声望没声望,要根基没根基。

  帝位夺取自东汉,本来就惹人诟病。曹操只是擅权,本人并没有称帝,照样被骂得狗血喷头,早年间被称作“奸雄”,近几年稍好点,从奸雄变成“枭雄”。

  荀彧本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为曹魏政权立下大功,曹操对他很是信任,称他为“吾之子房”。但这样一个人,辅佐曹操为的也是匡扶汉室,并不认可曹操篡夺刘氏江山,后期极力阻止,赔上了性命。

  从这里就能看出,汉室有多么的深入人心。倒不是说刘氏这皇帝当得有多好,而是统治时间长。任何一样事物,存在的时间一长,就会被视为理所当然,谁想要改变,受到的阻力都会很大。

  曹魏从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建立魏国开始,到司马炎篡魏结束,总共只有45年。其寿命大概是东汉的四分之一,整个汉朝的九分之一,怎么和汉朝相提并论?

  何况,司马氏掌握曹魏军政大权的高平陵政变发生时,曹魏只有29年的历史。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可短短29年时间,还不够一个政权真正立足。

  一个商业品牌想要建立起来,都得经过几十年的经营才能产生品牌效应,一个政权需要的时间只会更久。

  另一方面,纵观历史,咱们会发现,很多朝代在建立之初都会杀一批人,这批人有可能是功臣,有可能是世家大族,总之是皇权之外的庞大力量,对皇权存在潜在的威胁力。

  比如汉朝刘邦、明朝朱元璋,都在史上留下屠杀功臣的骂名,真当他们有杀人的爱好吗?并不是,他们是在巩固皇权,为子孙后代扫平障碍。宋朝赵匡胤柔和一点,杯酒释兵权,终归还是收了功臣们的权力。

  但曹魏建朝后没有这么做,倒不是曹丕没考虑到这一层面,而是曹魏并非大一统的朝代,还有蜀汉和东吴这两个大敌,远远未到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时候。要在这时候杀功臣或世家大族,那是在拆自己的台,如同自毁长城。

  并且,曹家出身平常,司马懿当年就觉得他家门第太低,不配驾驭自己,拒绝为曹操效力,后来是因有性命之忧,才不得不投到曹操麾下。抱着司马懿这种观点的世家不在少数,估计这也是曹操在世时不自己当皇帝的原因之一。

  因而曹丕称帝后,为了缓解朝廷与世族的矛盾冲突,得到世族的支持,实施“九品中正制”这样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自有其优点,但它最大的特点却是为世族服务。

  评议定品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然而选官的人来自世族,能被选为上品的也只有世族,故门阀世族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到了后来,已经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这里有个很尴尬的问题,曹氏是士族吗?不是。很多世家大族,只会把曹氏看作暴发户。历史悠久,传承数代的司马氏才是公认的士族。

  所以,司马氏篡魏的时候,没有一个手握实权的世族站出来力保曹氏,因为司马氏才是他们同一阶层的。说到底,曹魏没有根基。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