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朱棣造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棣作为燕王,当初为什么要起兵造反呢?
在中国古代利用造反坐上皇帝宝座的只有一位皇帝,他就是明代时候第三位皇帝——朱棣。
朱棣也就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他的这个皇位其实是从他的侄儿手中夺来的。在当时能够成功夺权谋朝篡位的皇帝几乎是没有,朱棣算得上是中国史上唯一一位用谋朝篡位造反夺得皇位的。
其实这个朱棣就只是个地方上的藩王,原本是最受皇宫政权打压的,能够成功登上皇位,也是经过了三年多的征战才取得的。
也许在当时朱棣造反并不是他自己的意思,毕竟夺权谋朝篡位成功的几率很小,万一哪里计算的不紧密失败了可是要招来杀生之祸的。
如果用夺嫡的方式能够顺利登上皇位相比较造反,而成功机会要更加多些。比如唐代的李世民、清代的雍正,都不是以皇太子这个头衔,而是采用的夺嫡的方式登上皇位的。
那么,朱棣究竟是为了什么才走的造反这条道呢?这或许要从朱元璋传位说起,朱棣既是朱元璋的儿子但是朱元璋却没有把皇位传给朱棣,而是传给了朱棣的侄儿朱允炆,这或许就是引起朱棣恼怒的一个源头。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在朱棣的侄儿朱允炆登上皇位以后,由于惧怕叔叔手握的兵权,会影响到将后来自己皇位的稳固,所以朱允炆听从了大臣们的意见。对身为地方藩王的叔叔朱棣,实施了当时朱元璋曾立下的祖训,就是所有藩王可以带兵到皇城“靖难”而皇帝也可以对所有的藩王“削藩”。
其实朱元璋立下的这个祖训,实际用意是想把这些藩王做成皇城外的屏障,更好的保护当朝的皇帝,从而维护国家的安定团结。结果才上演了“建文削藩”和“靖难之役”。
朱允炆对手握重兵的叔叔朱棣,也不是立斩决而是慢慢的从几个藩王开始,先废除藩王贬为庶人,然后逐渐把朱棣身边英勇善战的精兵强将悄悄调离,从而削弱朱棣身边兵力。
朱棣一开始听到那些被朱允炆削藩后贬为庶人的藩王们的哭诉,并没有觉察到侄儿朱允炆也会对他进行“削藩”。直至后来朱允炆一步步紧紧相逼,朱棣才发现他身边的老将们都被神秘调走,终于明白朱允炆要对他下手了。
碰巧的是朱棣听取了他的一个手下提得非常好的建议,这个人就是朱棣当上皇帝后大臣当中的那个黑衣宰相,名字叫姚广孝。姚广孝把朱棣当时的处境做了详细的分析,把利弊都说给朱棣听,让朱棣也用朱元璋留下的祖训来对应当时的朱允炆,这样才有了“靖难之役”。
说起这个“削藩”,对于皇帝来说其实有利也有弊,如果处理好了对于皇帝本身来说,在统治整个国家起到了巩固皇位的作用。
如果处理不好,那么皇位难保就连皇帝自己的性命也很有可能因此而失掉,还想统治国家更是没有机会。后来,朱棣发起战役顺利渡过沽河的时候,经过一个地理地势非常险峻的小镇———海津镇。
朱棣发现这个地势状况正巧处于南北咽喉,还是个交通要道,便想了个很霸气的名字赐给小镇——天津。这个天津的意思,是说这个渡口曾有天子皇帝经过,在李东阳著的史书《重建三官庙碑记》中也曾有记载。
在朱棣顺利登上皇位后,为了扩大当时就藩的北平的经营,下旨以南京故宫为参照,新建北平皇宫并在永乐十九年的时候迁到北平。至此,明代由南向北完成了政治及经济中心的转移。
除此外朱棣还下旨新建的那座新城叫天津,用新城来拱卫北平。现如今天津不仅成为了国际大都市,还是联系着南北纽带重要的物流枢纽,有着“河海要冲”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