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孔文举的一生是什么样的?经历了哪些事情

爱百科 21 0

  孔融让梨的故事,想必大家也都听过。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奇人奇事在悠悠华夏史河之中,本当浩若恒河沙数,司空见惯,见奇不奇,见怪不怪,然而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奇人,堪称是大多数历史爱好者心中“最熟悉的陌生人”。

  他一生遭遇过两位极为“优秀”的开国帝王,一个是千年励志王,一个是旷世大文豪,且两位大咖生前都把他当作了“知己者也”。另外,他一生还邂逅了两位绝世大枭雄,这两位都想篡国夺位,自立为天子,可恨苍天无心亦无眼,其中一人被儿子所杀,另一人头痛欲裂而死,然则两位大佬生前大部分与他相处的时光,都将其视为坐上贵客,堂前嘉宾,谦卑至极,礼遇有加。

  而其人却将这一切视若粪土,认为一钱不值,并处处与之悖逆相对,使两位残君暴主“抓狂不已”。后世之人在评价他时,有人说他是狂徒,有人说他是义士,但却没有一人敢说他不是一个好人,而且最值得敬重的,不是他祖上名流千载的荣光,而是他有一颗正直无畏且“勇敢的心”。

  接下来就由小编让看官们重新认识一下这位曾经“熟悉”的,或许和你印象之中不一样的一世奇才。他就是东汉末年的孔子第二十世孙,世传“孔融让梨”的孔文举。

  孔融,字文举,出生于东汉鲁王治下的曲阜,他的七世祖孔霸曾是西汉孝元皇帝的老师,位列侍中(皇帝秘书长),而孔融的老爸孔宙则是东汉末年的泰山都尉。

  孔融小时候就非常与众不同,颇具奇才。他十岁的时候,跟着父亲来到京师洛阳,当时的河南尹(相当于宋朝的开封府包大人)李膺以清流名士自居,非常藐视天下士子,一般的小人物他从来不与之交往和接待。除了当世一等一的英雄豪杰和自己家的世交亲友之外,任何人连使其门吏向李膺通报的资格都没有。

  孔融闻其如此狂傲,便想一观其人,于是特地上门拜访,对门吏说道:“我是李府君的世交子侄!”门吏立马入内通报,没过一会儿,李膺就请他进府,见面问过姓名之后,李膺当着众多宾客面,表示完全对孔融没有丝毫印象,并生气地问道:“你家中哪位德高望重的先祖曾与我有旧交啊?”

  孔融立马冷笑着回答道:“的确是有的!只是李府君太过健忘了!我的先祖孔丘孔圣人与府君老祖李聃(老子)并肩齐名,又曾为师友,这不能说明我与府君是千年世交么?”李膺与在场宾客无不震惊赞叹,立马就将少年孔融奉为了上宾。

  而当时在座的太中大夫陈炜,却看不上孔融,当即放言道:“小时候聪明过人,长大未必有大出息!”孔融却回应道:“以陈大夫所言,小时候必定早慧过人咯!”满座闻言大笑,陈炜被一孩童怼得哑口无言,尴尬得直接钻到了桌案底下,李膺也大笑着对孔融说:“贤侄今后必成大器啊!”

  孔融十三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他哀伤过度,州府远播其名。孔融又非常好学,对诸子百家经典无一不读,无一不精。后来得罪宫中宦官的名士张俭逃到孔家,他是孔融兄长孔褒的好友,当时孔褒不在家,孔融就收留了他。

  张俭也认为孔融尚未成年,就算官府追来,按照大汉律例,也不会牵连到一个未成年人,然则由于孔褒不在家,他还是忐忑不安起来,孔融见状就对他说:“我哥不在,难道我还不能为你做主吗?”便坚决把他留了下来。

  后来官兵还是发现了张俭在孔家的踪迹,于是大队人马前来捉人,可张俭也受到了包括孔家在内的当地官绅士子们的掩护,最终还是脱身逃了出去。宫中太监则命官府将孔氏兄弟二人送到牢狱之中。

  经过审讯,官府一直也搞不明白到底谁才是“包庇和窝藏”朝廷钦犯之人,因为孔融说自己是收留和藏匿张俭之人。而孔褒则说张俭到他家是为了找他,罪魁祸首应该是他孔褒,而不应该是他未成年的弟弟孔融。

  官府又问他二人的母亲,孔母则说:“一家之事应该由家长来承担,他们幼年丧父,既然有罪,罪在妾身一人!”不想这一家上上下下人人争着领罪求死,郡县官府都无法给他们定罪,只好将案子推到了朝廷。

  当时朝廷正由太监十常侍们把持着,于是就替皇帝下诏把死罪定给了孔融兄长孔褒,孔褒被斩首,而孔融兄弟的贤明也更加名扬四海。就连天下名士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都对孔融赞不绝口,以至于州郡的高官对他以礼征召,他都能傲视不就。

  后来位列三公的大司徒杨赐礼聘他到府上做僚属,他才勉强肯前往屈就。当时,在司徒府上他专门负责纠察百官们的贪浊不法之行,孔融于是对宫中太监们的为官亲族毫不留情,许多人都被他举报并贬黜。

  可尚书大人却害怕宦官,为此派专员前去斥责孔融,要他有所收敛,不要得罪阉宦,而孔融毫不退让,直接把那些阉宦子弟的罪状翻出来对质,没有丝毫妥协,尚书专员大为震骇,还没等孔融把话说完就灰溜溜回去复命了。

  后来汉灵帝何皇后的哥哥屠夫何进从河南尹晋升为大将军,司徒杨赐立马派孔融前去送贺卡道贺,结果到了大将军府,却久久没有得到召见,孔融大怒将贺卡追夺了回来,走出将军府直接就往御史台弹劾大将军跋扈之状。

  消息传出之后,河南府依附大将军何进的官员们都非常憎恨孔融,甚至有人为了在何进面前邀功,居然建议何进派出刺客前去刺杀孔融。何进便找来了府上一位剑术极高的门客,要他前去动手。

  不想这个江湖闻名的剑客却对何进说道:“孔文举在天下有极崇高的名望,大将军如果杀死了他,传出去是造怨于全天下读书人的,恐怕今日孔文举一死,明天大将军府上的名士就要走掉一大半了,这不是将四方之士拒之门外么?还不如赶紧对孔某屈身行礼,以示大将军求贤若渴之心!”何进一听,觉得非常有道理,立马派人将孔融抬进府来,当众厚礼相加,谦恭到了极致,并举荐他做了让朝中官员闻风丧胆的铁面侍御史。

  可孔融到任没几天,又和上司御史中丞赵舍合不来,因此托病辞职回了家。没多久,大司空又征召他做秘书,不久又官拜中军候旨,不料上任三天,又晋升为御林军虎贲中郎将,这是当年汉章帝著名大舅子窦宪大将军充任过的职务。

  后来,残暴无比的西凉董卓进京把持朝政,立马就将汉灵帝之子汉少帝刘辩废为了弘农王,而将年幼的陈留王刘协扶上了皇位,也就是后来著名的汉献帝(蜀汉称之为汉愍帝)。

  朝中百官无不畏惧董太师,而董卓却对孔融礼敬有加,哪怕孔融当庭指出他的过失,毫不给他面子,甚至严重忤逆他的意志,董卓也是笑脸相对,丝毫没有加害之意,还再三奏请皇帝加赏。不过后来,董卓实在忌惮孔融的批评,又没法杀死他,就将他调任去做了议郎,不用整日里见到此人了。

  当时五斗米道黄巾军到处攻州掠县,董卓又立马指使三位朝臣举荐孔融到山东北海郡去做北海王的国相。孔融到任之后,安民扶困,深得人心,又聚集壮丁为兵,经常列阵讲武,后来朝廷传来讨贼檄文,孔融立马就能带出一支能打仗的队伍,不仅能保证北海一郡之平安,甚至还能引兵驰援周边州郡。

  不久黄巾军首领张饶率众二十万从冀州南下山东,孔融为了不使其肆虐乡里,带兵阻击,不想却因黄巾军势大,抵挡不住,结果大败,孔融只好集结残兵退守到了朱虚县。接着他一面加强城防,一面兴建学校,大讲忠孝儒学,举荐地方贤良入仕为官,甚至将受五斗米道蛊惑加入黄巾军的四万百姓都感化成了良民。

  后来黄巾军又来攻打北海,孔融没有坚守孤城,而是转移到了都昌县,不想还是被黄巾军首领管亥大军所围困。当时情形十分危急,孔融竟找来了东莱豪侠太史慈,叫他冲出重围前往平原郡,请求平原相刘备驰援。

  这位刘备就是后来做了蜀汉开国昭烈先主皇帝的刘玄德,当刘备收到孔融的求救信时,受宠若惊道:“闻名天下的孔北海还能知晓平原这犄角旮旯里有一个刘玄德?”话一说完,他就立马带着大刀关羽、长矛张飞、铁枪赵云三员猛将,并点齐兵丁三千人,没日没夜赶往都昌救援,结果黄巾军被刘、关、张、赵四员虎将一阵冲杀,立马波开浪裂,抱头鼠窜,都昌之围瞬间瓦解。

  再到后来大将军、冀州牧袁绍坐拥七十万大军,而司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双方对峙已久,孔融一来没有办法劝和双方,二来也不想依附任何一方。而孔融的幕僚左丞祖却劝他赶紧站队,不要错过大好良机。

  孔融深知袁绍、曹操都是奸臣逆贼,没有一人是真心想要匡扶汉室,于是立马将教唆他的左丞祖一怒而杀之,并自鸣得意道:“我祖孔丘诛少正卯以正鲁邦,今融斩左丞祖以明汉心也!”

  孔融内心非常清高自负,志在为汉室平定内乱,然而却因为志大才疏,徒有威名,以至于功绩甚微。他在北海郡做了六年国相,只有与他投缘的刘备一人向朝廷举荐他做青州刺史,来统领整个山东。

  到了建安元年,袁绍的儿子袁谭发兵来攻打北海,战争十分激烈,而孔融居然还能坐在茶几边一面读书,一面与宾客们谈笑自若。后来城池被攻陷,孔融只身逃往了东山,妻子儿女们全都被袁谭所捉获。

  等到曹操把汉献帝从破败不堪的东都洛阳迁到了自己的大本营许昌,并更名为许都,便征召孔融做了将作大匠,后来又晋升为少府卿。每次朝会,孔融都会当众高谈阔论,满朝公卿大夫就像他的听众一样,没有一人能盖过他的风头。

  后来太傅马日磾奉诏前往山东淮南一带宣抚地方诸侯。等到了淮南袁术的地界,他居然想拉拢袁术作为自己的外援,可“四世三公”的袁术对他十分轻蔑,还将他手中拿的天子符节给夺了去,并不放他回京,还想留他在军中做幕僚。马日磾受到这样的侮辱和虐待,非常后恨自己轻浮的行为,没多久竟呕血而死。

  不久之后,袁术就把他的遗骸阖棺送还京城安葬,朝廷百官都想为马日磾申请高规格的葬礼,因为毕竟他是三公之列的太傅。

  唯独孔融说道:“马太傅位列天子三公之尊,手持御命符节,宣抚地方,居然做出向奸臣曲意谄媚之事,这是王公大臣之所为吗?且袁术僭逆,已非一朝一夕,天下皆知其情,马太傅不聋不瞎,为了讨好袁术,最终竟自取其辱,身死异乡,实在太过可悲,也实在可笑!皇上圣明哀怜旧臣,不忍追究他的罪责罢了,至于丧仪,不宜加礼!”汉献帝、曹操听了这话,认为非常有道理,就按他的意思办。

  本来在汉文帝时废除了许多肉刑,如今乱世之中,盗寇横行,许多大臣又提议要恢复那些残酷的刑罚,孔融立马上书道:“昔日商纣王动不动就砍人膝盖,天下谓之无道!找出和氏璧的卞和,为齐国强军的孙膑,书写史记的司马迁,哪个不是蒙冤而受到断裂肢体、残害肉身的酷刑的?往往这一刀下去,让人终身为耻,哪里还能彰显圣朝的仁恕之德?”朝廷听取了他的建议,认为非常正确,最终也没有恢复那些肉刑。

  后来,荆州牧刘表不向朝廷进贡,还在荆襄一带到处标榜自己是宗亲贵戚,不但行为僭越,而且做人十分虚伪,甚至出入乘坐类似天子的銮舆,还学着皇帝四时郊祀天地。

  当时很多大臣请求出兵征讨,孔融得知之后,又上书朝廷说:“刘表虽然罪不容诛,然而他的情况和袁术还是有极大区别的,如果现在皇帝像当年汉景帝那样,一不小心激怒天下诸侯造反,本来就已经群雄并起的乱世,形势会变得更加糟糕和复杂,所以还是将刘表的不法行为暂时隐忍,对外加倍表彰他作为天子宗亲所起到的屏藩之效,这样或许还能感化他一心拱卫汉室宗庙和社稷呢!”

  汉献帝读此奏本,还是相当满意的,可曹操看了之后,直翻白眼,敢怒而不敢言。到建安五年的时候,南阳王刘冯、东海王刘祗相继离世,汉献帝见宗亲凋零,十分哀伤,也是孔融当面安慰献帝节哀,并劝他不要过分提高这些过世亲王的葬礼规格,而使乱臣贼子借题发挥。汉献帝一一采纳,而曹操又很不高兴。

  后来,曹操在官渡击败袁绍及其子侄,并攻入袁绍大本营邺城,立马就将袁氏年轻女眷全部纳为己用,发狂一般施虐享乐,以报复这么多年受袁绍的威逼和压抑。而曹操的世子曹丕也占有了袁绍次子袁熙的妻子甄氏。

  孔融得闻此事,写信给曹操说自己看到了“武王伐纣,灭殷商之后,以纣王宠妃苏妲己赐予周公”,曹操大为不解,就把他召来询问,孔融冷笑着回答说:“圣明曹公灭袁而夺人妻妾,世子丕亦得所赐,以今思古,想必也是如此吧!”曹操听了之后,大为恼怒,却也不好发作。

  后来曹操为了扫清塞外,消除边患,决定北伐乌桓部族,孔融则认为中原都还没有平定,曹操就想学卫青、霍去病到长城外去彰显武力,为自己在朝廷的威望镀金加分,便又当面嘲讽道:“当年窦固大将军远征早已残破的匈奴,获得扫空北庭的赫赫战功,昔日还有北方肃慎国不向天子进贡楛木箭杆,丁零部族偷盗了苏武的牛羊,这次曹公可以一举讨回来了!”曹操听后默然不语。

  又后来,由于连年战祸,粮食欠收,时有饥荒,曹操自己本来也很爱喝酒,但为了节省粮食,他又下令天下禁止酿酒,可一向豪饮成性,好待宾客的孔融居然多次上书力争,并颇多侮慢之辞。

  而曹操已晋升为汉丞相,成为汉百官之首,权威越来越大,却经常受到孔融的侮辱,心中对其非常厌恶和忌恨。不久群臣又向汉献帝奏请,给曹操加封为魏公,并在许都附近授予封地。孔融又上书道:“自古有制,京师王畿千里寰内,不宜封建诸侯!”这使曹操非常忌惮他在朝中的言论和影响。

  只是因为孔融名重天下,不好下手,所以表面一味容忍,内心却害怕他妨碍自己的大业,因此怨恨极深。后来御史大夫山阳人郗虑为了巴结曹操,竟因为一点小小的过失就奏请免去孔融的官职。

  曹操也借机写信挑衅孔融道:“我一向一餐之惠必报,睚眦之怨也必仇。先生饱读诗书,必定知道晁错之死,祸起自得罪了袁盎。屈原沉江,也由于结怨于公子兰。汉光武帝不问朱鲔杀兄之罪,齐桓公不念管仲射钩之仇,是因为他们释怨和解,同心同德,共图大业,而不是相害相伤,相互拆台!

  我与先生并非旧友故交,之前也没有什么恩义可讲,然而我还是希望人与人之间相美相助,而不是相伤相杀,相互思协欢好,使海内风化和睦,而后报效国家,岂不美哉!”

  孔融却回书道:“我一向愚钝,恐怕难以做到明公所告诫之言。我自认自己智谋不及晁错,不然焉能让尔等诸侯乱国!我忠诚也比不过三闾大夫屈原,不然也不会屈身于曹公幕下。至于汉光武帝,曹公身为人臣,也不当有这个资格自喻吧!齐桓公一心尊王攘夷,也从来没有对周天子怀有贰心,希望曹公明白我的苦心深意,并终身诵之,勿忘!勿忘!”

  曹操看过此信之后,勃然大怒,顿生杀心。到了年底的时候,孔融居然被晋升为了太中大夫,而他却还像往常一样,对人没有任何心机,好与士子们往来,并注重栽培后起之秀。平时不在朝堂,则是宾客盈门,又常叹息道:“只要每天能高朋满座,使酒樽不空,我就没有什么好忧虑的了!”

  他又与大文豪蔡邕(蔡文姬的爸爸,董卓和曹操都是他的忠粉)是好朋友,后来蔡邕被王允所杀,孔融非常怀念这位挚友,他见到宫中御林军中有一个虎贲军侍卫长得很像蔡邕,就经常叫到家中来,坐一起喝酒,并笑着说道:“虽然再也不能和蔡邕老兄你一起谈天论地了,但却还能见到你傻乎乎的样子!”

  孔融非常乐于助人,也非常喜欢成人之美,如果别人有过错,他一定会当面提出来,他在背后也从不说人坏话,而是为人扬长避短,对朝廷他也举荐过许多贤士,因此天下四方很多英才俊杰都对他极为崇敬。

  可自从他得罪曹操之后,曹操对他积怨颇深,必除之而后快,于是就让郗虑谋划此事,不久之后祭酒路粹上奏朝廷,说少府卿北海孔融曾招集党徒,欲图不轨,并说过“我大圣之后,汉必见灭于宋,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意思就是说我是孔圣人之后,有预言说汉朝必定会灭亡在宋国手中,而孔子的祖上就是殷商之后春秋宋国人,且拥有天下的帝王,也不一定非要是“卯金刀”的刘氏子孙吧!

  他又告发孔融和东吴孙权使臣密语,多次诽谤朝廷,说孔融又和白衣狂士祢衡到处败坏风化,说什么男女之间就像“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就像往器皿中寄存物件,拿走之后就没什么关系了),不必遵守什么父母子女纲常礼法,后来祢衡又夸孔融是“仲尼不死”(孔子),孔融则称祢衡为“颜回复生!”(也就是孔子最中意的弟子)二人猖狂至极,大逆不道,必须要诛杀以谢天下。

  后来曹操迫令汉献帝下旨,将孔融下狱判罪,不久之后,就被斩首弃市了,时年五十六岁,他的妻子和成年的儿子也被牵连诛杀。而他还有一个九岁的幼子和七岁的幼女,寄养在他人家中,有一天两个小孩在下棋,孔融被捉走的消息传了过来,而小孩却不为之动,旁人问道:“你们的父亲被抓,为何你们却无动于衷?”孩子却答道:“树上的鸟巢被捣毁了,巢中的幼鸟和鸟蛋还能保全吗?”这就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由来。

  收养他们的主人给他们喂肉汁,孔家男孩正要去喝,女孩却说道:“我们今日有灭门之祸,岂能久活,你还贪恋肉汁之味做什么?”男孩大哭不再喝汤。曹操听说孔融还有这样两个孩子时,脸色大变,立马派人前去诛杀。

  两个小孩被杀时,妹妹对哥哥说道:“如果死后真有地府黄泉,能见到父母,也是一件幸事啊!”于是引颈就戮,面不改色,刽子手连连手抖,不敢下刀,周围观看的人没有一个不感到悲伤的。

  当时有一个京兆人名叫脂习,字元升,他是孔融的好朋友,经常劝诫孔融做人不要太刚直,等到孔融死后,许都没有一个人敢为其收尸,只有脂习跑来抚着他的尸体,叹息道:“文举弃我而去,我独活于世有何益哉!”曹操得知之后,一怒之下,竟派人将脂习关入了死牢,准备斩杀,后来冷静下来,认为不能再刺激天下士子,就把他给放了。

  后来魏文帝曹丕举行禅让,正式篡汉登基为帝后,才敢公允地评价孔融道:“文举文辞绝妙,与扬雄、班固不相上下!”他总是让人们去搜罗孔融遗失的文章,一旦有人上报一篇,他就以金帛相赐,读到孔融的佳作,他也总之赞叹有加,后来将孔融的文章汇集成册,共计二十五篇。曹丕又授予为孔融收尸的脂习中散大夫的官位,并下诏表彰他就像在汉高祖面前义哭彭越的栾布一样有忠义气节。

  后世史家评价孔融则说他“懔懔焉!皜皜焉!其与琨玉秋霜比质可也!”也就是说他的洁身自好,就像琨山美玉一样,让人高山仰止!他的刚直正气就像肃杀的秋霜一样,让人心生敬畏!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