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突通:曾是隋朝忠将,最后成了凌烟阁功臣

爱百科 21 0

  屈突通:曾是隋朝忠将,最后成了凌烟阁功臣,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隋末唐初,有一名隋朝大将当众指着自己的头颅发誓,这颗脑袋一定会为大隋江山而死。可是,他后来还是投降了李渊,还成了凌烟阁24功臣之一。他就是屈突通。

  屈突通在隋文帝时期就已经担任官职。有一次,他奉命到甘肃检查朝廷养的马群,他严格执法,共查出两万多匹隐马。对于屈突通的严格,人们很是敬畏,当时有个顺口溜“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

  隋炀帝大业末年,屈突通平定了杨玄感叛乱,又辗转战场镇压农民起义。他虽然没有大的胜利,但也没有战败过。在军心动摇、士兵没有斗志的情况下,能保持不败已经很不容易了。因此,隋炀帝在南巡江都时,让屈突通镇守长安。

  公元617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屈突通率领数万精兵屯守河东,阻止李渊入关。谁知,李渊绕过河东,渡过黄河,直逼关中。他的目标很明显是首都长安。屈突通急忙离开河东,前去救急。

  半路上,屈突通的部下桑显和被刘文静击败投降,屈突通也被阻拦地不能动弹。有人劝他投降,他哭着说,我受两代皇帝恩宠,拿着人家的俸禄,怎么能背叛呢?只有以死报国。他还摸着自己的脖子说,这颗脑袋会为国家受人一刀。

  李渊攻占长安后,派屈突通的儿子屈突寿劝降。屈突通把儿子大骂一顿,还让人向儿子射箭。不过,唐军的思想工作做得好,又有隋军的家属做人质,众人纷纷投降了李渊。屈突通见大势已去,向扬州的方向磕了三个头,也哭着投降了。

  来到长安,李渊问屈突通,为什么来晚了?屈突通流着泪说,我没有尽到人臣的忠诚,实在是内心有愧啊。

  后来,屈突通跟随秦王李世民左征右战,为李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战争中,当别人打了胜仗忙着抢金银珠宝时,屈突通总是独自一人走开。钱财对他来说是身外之物。后来,在唐朝做官时,屈突通也非常廉洁,被魏征称为贞观时期最廉洁的官员。他死后根本没有给孩子们留下遗产。他的儿子参加选官时,三人共骑一匹马去的。

  屈突通在隋唐两代都留下美名,但仍然有人要问,他曾经誓死效忠隋朝,为什么最后还是投降了李渊?

  首先,隋唐时期,人们的忠君观念还没有深入骨髓。隋唐脱胎于北朝,思想观念受北方少数民族影响较深,而忠君是儒家强调的,屈突通作为鲜卑族人,对忠君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其次,隋唐皇帝都属关陇贵族集团。对于屈突通来说,无论是杨广当皇帝,还是李渊当皇帝,代表的都是关陇贵族的利益。屈突通作为集团成员,谁当老总,利益都不会受损。当前一任老总干得一塌糊涂时,换一个新的领导说不定会更好。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让屈突通接受李渊,他心理上也能说服自己。

  最后,隋朝的人心已经散了。隋炀帝的好大喜功和出尔反尔让百姓怨声载道,让大臣离心离德,人心和军心都已经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屈突通在指挥打仗时,根本就提不起将士们的精神。尤其是李渊攻下长安后,隋军将士们的家属都在长安,他们根本没有有心思抵抗,纷纷放下武器,最后只剩下屈突通一个光杆司令,他这才投降。

  对于自己不得已投降,屈突通始终心怀愧疚,这在他劝说尧君素时最能体现出来。当屈突通奉命到河东城下招降尧君素,被尧君素很坚决地拒绝了。尧君素还抢白了屈突通一顿。屈突通无奈地说,我是没办法才这样做的啊。对于尧君素的坚持,屈突通表示尊重。

  屈突通后来被列为凌烟阁24功臣中的第12位,被《旧唐书》称为“纯臣”,这是对他最好的评价。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