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马谡失街亭的真相是什么?真的是无奈之举吗

爱百科 25 0

  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这恐怕是马谡选择上山扎营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平地驻守同样难以阻挡张郃。综合《三国志》和现代地图来看,诸葛亮设计的预伏地点极有可能是陇山而非街亭,但由于张郃率领的先头部队行军速度太快,双方在街亭遭遇,马谡在无法按计划进行设伏,且兵力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为了给诸葛亮争取时间,无奈选择了驻扎南山。虽然马谡最终战败,但却一定程度避免了蜀军伤到元气,很难说马谡是功是过。

  街亭之战背景,第一次北伐的关键之战

  魏黄初七年(226年),魏文帝曹丕驾崩,太子曹叡即位,任命夏侯楙驻守长安,关中空虚。

  魏太和元年(227年),孟达在和诸葛亮多次通信后,秘密答应归蜀,但由于魏兴太守申仪和孟达不合,于是秘密上表告发孟达。孟达听说后诚惶诚恐,企图立即举兵反叛,司马懿写信劝慰于他,孟达因而由于不决。司马懿则秘密发兵讨伐新城,诸葛亮见有机可乘,随即决定大举北伐,第一次北伐爆发。

  魏太和二年(228年),诸葛亮出兵伐魏,在拒绝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后,命令镇东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出兵箕谷充当疑兵,果真吸引了曹真主力;诸葛亮则亲率大军进攻祁山。

  由于刘备去世,曹魏方面对于蜀汉防备松懈,在得知诸葛亮北伐后大惊,天水郡、南安郡、安定郡等郡先后背叛曹魏而响应诸葛亮,关中地区岌岌可危。魏明帝曹叡则当机立断,令张郃率领骑兵五万支援陇右,自己则亲率步骑大军随后动身,同时移驾长安亲自督战。

  魏蜀双方战略意图,街亭极可能是遭遇战

  在得知曹魏出兵之后,诸葛亮不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人,而是将马谡提拔为先锋,使其率军阻挡张郃大军。当时从关中到陇右一共有五条,分别是瓦亭道、鸡头道、番须道、关陇古道和陈仓古栈道,但由于瓦亭道和鸡头道距离较远,而陈仓古道和关陇道又年久失修,无法容许大军通过,因此诸葛亮断定魏军必然会走番须道,而张郃也的确选择了番须道。

  结合上图,我们来分析一下蜀魏双方在街亭之战中的战略意图:

  1、蜀汉战略意图:前文说过,诸葛亮北伐后,曹魏方面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有归属之意,而诸葛亮原本的北伐意图便是先占据陇西,然后在徐徐图之,而陇西五郡如今已有三郡意图归附,这使得诸葛亮占据陇西成为了可能。因此,诸葛亮派遣马谡率军出征的意图就恨明显了,就是想要马谡阻挡住曹魏大军,给自己平定陇西地区争取时间。而结合地图来看,诸葛亮预计的设伏地点极有可能是陇山,而并非街亭,因为街亭地势较为平缓,很难阻挡曹魏大军。

  2、曹魏战略意图:曹魏对于诸葛亮的北伐是没有预计到的,应对有些慌乱,而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的叛乱则使得陇右岌岌可危,一旦陇右丢失,那么关中地区也就朝不保夕了,而以陇西的兵马想要抵挡诸葛亮显然不可能,因此曹魏方面必须赶在诸葛亮平定陇西之前支援。因此,张郃率领五万骑兵疾驰,为的就是尽快赶往陇西,不给诸葛亮平定陇西的时间。张郃也知道此事的重要性,因此率领的先锋部队日夜兼程,拼尽全力的疾行。

  诸葛亮可能也没有料到曹魏行军如此迅速,在马谡还未赶到陇山设伏之前,张郃的五万大军便已经穿过了陇山,双方在街亭遭遇。由此推断,街亭之战极有可能是一场遭遇战,而并非诸葛亮原本的设伏地点,从这一点来讲,从马谡和张郃相遇之刻起,诸葛亮的计划就已经落空了。

  驻守南山乃是无奈选择,马谡的战略失误难以避免

  马谡在担任先锋之前,长期担任参军一职,经常与诸葛亮探讨军事,因此对于诸葛亮的战略意图,马谡应该是心知肚明的。如今与张郃在街亭遭遇,在原本计划已经落空的情况下,马谡该如何选择呢?

  1、与张郃野战。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是一种比较激进的选择。马谡手中不过一万兵马,要与曹魏五万骑兵野战,无异于自杀,这点完全可以排除。

  2、且战且退,缠住张郃。这点也不可能,张郃兵力本就占优,加之全是骑兵,完全可以发挥机动优势,分出一部分兵力来和马谡纠缠,其余军队完全可以越过马谡支援陇西。而且后方就是曹军主力,一旦自己的兵力被缠住,那么曹魏大军便可源源不断通过番须道。

  3、据城而守。这正是副将王平的建议,奈何街亭此地虽有城池,却都是小城,且不说守不守得住,一旦被围困,不仅脱身困难,而且等于完全丢失了阻挡曹魏大军的战略目的,曹魏大军仍然可以源源不断的开进陇西。

  4、据险而守迟滞魏军。占据街亭附近高山,不仅可以从上而下威胁张郃大军,而且可以充分发挥蜀军的山地作战优势,同时由王平率军驻守山下城邑,互为犄角,封锁番须道,共同牵制张郃大军。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在已失先手的情况下,第四种选择几乎是马谡可以做出的最优选择了。如果张郃想要彻底围困住王平和马谡军队,那么便无法分兵进入陇西,这等于是给诸葛亮争取了趁机平定陇西或收拢军队退回祁山的时间。

  或许马谡没有考虑到水源问题,或许他此招乃是弃卒保车的无奈之举,水源问题的确成为了马谡最终战败的导火索。张郃毕竟也是驰骋沙场的老将,五子良将的名头毕竟不是白来的,他果断分兵分别围住王平和马谡,切断了双方联络,并断绝了马谡水源,最终使得马谡战败。

  然而,马谡迟滞魏军的目的却也实现了,虽然第一次北伐最终失败,蜀军也损失了不少兵马,但毕竟没有伤到元气,这或许是马谡唯一的功劳了。

  至于马谡为何最终被杀,一方面是其的确战败,且导致了第一次北伐失败,而最重要的原因,恐怕是源自于门户之争,益州当地士族在马谡被杀中的作用恐怕并不小,或许正因如此,诸葛亮才会在杀了马谡之后表现的那么痛苦,想必他也知道马谡是被冤杀的。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