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不同时代的皇帝有不同的称呼,是为何?

爱百科 23 0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们对古代皇帝的称呼一般有如下四种:

  第一种:秦始皇、秦二世;

  第二种:汉武帝、隋文帝;

  第三种:唐太宗、宋太祖;

  第四种:嘉靖、康熙。

  为什么我们对不同时代的皇帝有不同的称呼?这就关系到封建王朝中“庙号”“谥号”“年号”的演变了。

  1、庙号、谥号、年号是什么?秦朝皇帝为什么称呼感觉这么low?

  庙号:君主驾崩之后被供奉太庙之中的称呼,起源于商朝,周朝、秦朝没有沿用,到了汉朝逐步恢复,受中原文化圈影响的朝鲜、越南君主也会有庙号。

  谥号:君主或者有名望的人去世之后,按照其生平表现给予他一定的评价,一般是1~2个字,起源于周朝,秦朝没有沿用,汉朝逐步恢复。

  年号:君主对自己执政的某个特殊时期给予一定的政治期望,也是一种纪年方式,起源于汉武帝时期,受中原文化影响的日本沿用至今。

  汉武帝、隋文帝就是以君主的谥号为称呼,唐太宗、宋太祖则是以君主的庙号为称呼,嘉靖、康熙则是以皇帝的年号为称呼,而在秦朝时期,嬴政认为“庙号”和“年号”是“臣议君,子议父”,大不敬,而且始皇帝的功绩怎么是其他人能议论得了的,所以他废黜了庙号和谥号,于是乎我们只能称呼秦朝皇帝为秦二世……若不是秦朝二世而亡,后面还有有秦三世、秦四世……就像欧洲君主那样,这样的称呼显得非常没有文化内涵!

  2、为什么我们用谥号称呼唐朝以前的君主,用庙号称呼唐朝以后的君主

  我们称呼西汉皇帝,汉武帝,汉宣帝,都是谥号;(称呼刘邦为汉高祖,其实应该为汉高帝,刘邦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司马迁搞错了)

  称呼东汉皇帝,汉光武帝,汉献帝,也是谥号;

  称呼三国皇帝,魏文帝曹丕,汉昭烈帝刘备,吴大帝孙权,也是谥号;

  称呼两晋皇帝,晋武帝司马炎,晋元帝司马睿;

  南北朝时期也是如此,到了隋朝,隋文帝、隋炀帝都是谥号。

  但是唐朝往后,风格突然转变,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宋太祖,宋太宗、宋徽宗,很明显都是用庙号称呼!

  这里面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在唐朝之前,不是每一个皇帝都配享有庙号的,但是都有谥号。

  拥有庙号的皇帝能享受单独建庙祭祀的权力,只有建立卓越功绩的皇帝才配享有!西汉时期拥有官方承认的庙号的皇帝只有汉太祖刘邦、汉太宗刘恒(汉文帝)、汉世宗刘彻(汉武帝)、汉中宗刘洵(汉宣帝),其他皇帝统统没有!

  所以为了称呼的统一,我们选择用谥号称呼这一时期的皇帝。

  但是从五胡乱华到南北朝时期,庙号开始泛滥,无论多么荒唐的皇帝,都拥有了庙号,甚至一些暴君、昏君还被冠以“祖”的庙号!

  恰恰到了唐朝,谥号也发生一个重大变化,即原来1~2个字的谥号字数开始变多,后代子孙喜欢给前面的皇帝添加美谥!比如说唐太宗驾崩时,其实他的谥号就一个字“文”!唐高宗时期,为其加谥为“文武圣皇帝”,唐玄宗时期,再次为其加谥为“文武大圣皇帝”,后来李隆基觉得还不够,又加谥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就这样李世民的谥号从最初的“文皇帝”变成了“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很显然,再用谥号称呼这一时期的皇帝不再合适,于是从唐朝开始,我们用庙号称呼皇帝。这是第二个原因。

  另外点个题,杨坚庙号隋高祖,所以我们可以称其为隋高祖杨坚,只不过不常用罢了。

  3、为什么到了明清时期,又改用年号称呼呢?

  称呼明朝皇帝,我们还是年号和庙号混合着,比如说朱元璋,一会儿称其为明太祖,一会儿称其为洪武大帝,但是到了清朝,基本上都是用年号了,特别是入关之后的皇帝,比如说顺治、康熙、雍正,有几个人知道顺治是清世祖,康熙是清圣祖,雍正是清世宗,乾隆是清高宗的?

  为什么会有如此的转变呢?这是因为自明朝开始,皇帝执政的一生都只有一个年号(明英宗复辟、皇太极改元属于特殊情况),比如说朱元璋的洪武,朱棣的永乐,玄烨的康熙,弘历的乾隆等等,都是一生只有一个年号,而在此之前可不是,皇帝更换年号的频率很高,比如说武则天频率最高的时候一年能换好几个年号,执政15年用了十来个年号!

  正因为年号固定,而且年号通常代表美好的政治期望,也更符合皇帝执政思路,所以从明清开始,用年号称呼皇帝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