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魏忠贤和崇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代魏忠贤一手遮天,为何被17岁的崇祯轻易铲除?
公元1627年12月11日,在阜城南关客氏旅店内,有两名衣着华丽的男子在举杯痛饮,虽然两人在在酒精的作用下有些放浪不羁,但仔细看可以发现这两人曾经都是有身份的人。
饮至四更时分,一丈白绫悬挂于横梁上,两人一起上吊自杀。其中一人,便是曾经权倾中外的,被人们称为“九千岁”的魏忠贤。
隐忍低调的皇帝
公元1627年八月,明嘉宗朱由校驾崩,信王朱由检继位,是为明崇祯帝。
崇祯自知自己继位之初,皇位不稳,想要收拢大权还需静待时日。而魏忠贤权倾中外,朝廷上下多有魏忠贤的党羽,所以崇祯在默默等待时机。
崇祯继位之时虽然只有17岁,但从小在深宫大院中长大,政治权谋自有自己的一套。
他在还没积蓄足够力量之前,对魏忠贤可谓是百般恭敬,让魏忠贤逐渐掉以轻心。
魏忠贤对这位年轻的帝王刚开始并不放心,对崇祯不断地试探。他先是献给崇祯多名美女,崇祯表面上大喜,全部照单全收,以此来向魏忠贤表明一个信号,自己也喜欢声色犬马,对朝政不感兴趣。
但初次的试探并不能让老辣的魏忠贤放心,接下来,魏忠贤又在朝堂上当众向崇祯提出自己年纪已大,没有精力再辅佐崇祯,请求崇祯下旨让自己回老家安享晚年。
魏忠贤这一以退为进的招数瞒不过崇祯的眼睛,崇祯心里清楚,如果此时答应魏忠贤的请求,下一秒魏忠贤就会立马联络他的党羽对崇祯发难,弄不好就会废掉崇祯的皇位。
因此,崇祯提起,自己年幼,朝政上还需要魏忠贤协助,如果魏忠贤就此离去,那自己该如何处理朝政?
对魏忠贤的离职请求坚决不答应。魏忠贤听后,心里暗自高兴,对崇祯的戒备也稍微放下来一些。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崇祯仍然在各项事情上对魏忠贤百般的安抚,让魏忠贤彻底地放下了对崇祯的戒备,崇祯在魏忠贤眼中就真的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一般。殊不知,崇祯已经磨刀霍霍开始对付魏忠贤了。
崇祯发难
魏忠贤在明嘉宗时期,和当时的东林党人斗得可谓是你死我活,当时东林党许多人都被魏忠贤以各种借口处死或者流放。
但魏忠贤做得还不够彻底,他并没有撼动东林党隐藏的能量,为他日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崇祯继位后,暗中联系东林党人,与东林党达成了一致对付魏忠贤的目标。
而崇祯的这些工作是秘密进行的,魏忠贤以及爪牙并没有察觉,也可能是崇祯在明面上对魏忠贤的百依百顺迷惑了他。
接下来,崇祯下旨让嘉宗的乳母客氏搬离皇宫,理由是嘉宗已经去世,乳母不符合在宫中继续居住,这也是符合当时朝廷的规矩,客氏无话可说。
这个客氏,当时也是魏忠贤的一大靠山。明嘉宗朱由校在世时,对这位客氏可谓是极其宠爱,客氏趁机独揽后宫大权,并安插了自己许多亲信在朝中的重要位置,与魏忠贤也相互勾结。
待到客氏接到了崇祯的旨意后,找不到任何理由反驳,无可奈何只能搬离了皇宫,这让魏忠贤大为惊慌,因为客氏可是他在后宫中监视崇祯的主要帮手,现在客氏离开皇宫,自己很难掌握崇祯的一言一行。
魏忠贤看到客氏离开皇宫后,有些惊慌失措,于是,他在慌乱之际想出了一个昏招。
魏忠贤暗中安排自己的亲信御史杨维垣上疏弹劾自己一派的重要人物,兵部尚书崔呈秀。
魏忠贤出这招就是要看看崇祯到底对自己的想法如何。
魏忠贤考虑到,如果崇祯还是不想得罪他,或者崇祯真的没有理政的心思,那么这次弹劾也会和以往一样走个过场,如果是这样,魏忠贤也就放心了。
可没想到,崇祯下旨,免去崔呈秀兵部尚书的职位,令他回乡守制。崇祯这一做法一出,使得魏忠贤一党深感不妙,这位少年天子并不是像表面上那么青涩。
而在朝的东林党人以及其他一些见风使舵的大臣看到这类情况,立马附和崇祯。
于是乎,弹劾魏忠贤一党的奏折如雪花般堆积在了崇祯的桌前。可崇祯却不动声色,任由朝臣继续弹劾魏忠贤。
有人会说,以魏忠贤的老谋深算,此时难道还看不出崇祯是在针对自己吗?魏忠贤权力这么大,难道不懂得反抗?
在这里我们需要说明一下,明代是我国封建历史上一个君权高度集中的时代,通过朱元璋以及朱棣等明代前几代皇帝的努力,国家的军政大权最终都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
魏忠贤能早期得势,是因为明嘉宗等人对朝政不感兴趣,放手让魏忠贤去处理朝政罢了。
在明代,皇帝喜欢一个人,就可以让他鸡犬升天,反之,如果皇帝不喜欢了,那这个人就会一夜之间跌落谷底。
而随着朝臣大量的弹劾魏忠贤一党,魏忠贤等人就显得孤立无援。就算魏忠贤想造反废掉崇祯,可此时魏忠贤一是得不到大多数朝臣的支持,二是魏忠贤就算造反,也得扶持一个新的皇帝吧?
可那时候明嘉宗驾崩并没有留下子嗣,而各地的藩王只有享受财富的事实而没有兵权,谁会放弃荣华富贵陪着魏忠贤来造反?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魏忠贤为了保命,再次向崇祯称病辞官,这次,崇祯允许了,并把魏忠贤发配凤阳安置。可魏忠贤归乡的途中,又让崇祯找到了对付他的借口。
公元1627年十一月,魏忠贤带领几千卫士前往凤阳,这一做法再次刺激了崇祯敏感的神经。崇祯立马下旨命令锦衣卫前去把魏忠贤捉拿回北京听后发落。
魏忠贤听闻崇祯要抓捕自己,自知难逃一死,索性在阜城上吊自杀,时年59岁。
魏忠贤失势如此之快,主要是由于当时明代高度集中的君权制度让魏忠贤掌握不到实权,特别是魏忠贤掌握不了军事力量,因此,没有对抗崇祯的本钱。
而魏忠贤由于主政期间得罪的人太多,自己又做了不少坏事,才会最终墙倒众人推,走上了不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