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明朝第六位皇帝 ,明英宗睿皇帝。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一场土木之变,把朱元璋、朱棣、朱瞻基三代英主扛起的大明脊梁硬生生地崩得稀碎。
描述下土木之变经过。正统十四年,朱祁镇9岁即位,这一年他23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少年天子正坐朝,北方边境传来警报,瓦剌侵袭边境,已经打到大同,大同总督宋瑛率4万余人迎战,全军覆没,朝臣大惊失色,自太祖开国以来,明军少有如此惨败。少年天子不堪此辱,想效仿太祖、太宗以及宣宗,亲自上阵杀敌,不顾群臣劝阻下诏御驾亲征。七月十七日,亲征诏书下达,2天后,匆忙集结的20余万大军赶鸭子上架一样启程,对外宣称50万大军。
亲征大军一路北上,出居庸关,经宣府,八月初一到达大同,20万大军只用十来天,就从北京赶到了大同,足见行军之快,但此时明军已经出现惨败的苗头。第一,大军团作战,又是匆忙出征,本来后勤就难以保障,还是急行军,更加难以为继,所以大军还未到大同,就已经出现缺粮情况了,这可是皇帝的亲征大军!第二,行军过程中,前线战败、各处据点被破的消息不断传来,军心已经受到了影响;第三,朱祁镇宠幸宦官王振,不听百官谏言,甚至任由王振羞辱百官,已经造成了君臣离心。
虽然有很多问题,但是毕竟没有遇到瓦剌骑兵,还算安全。到了大同之后,群臣终于按捺不住了,兵部尚书邝埜冒死闯进英宗行在“力请回銮”,户部尚书王佐整日跪伏在草丛中,请求皇帝南还,钦天监监正彭德清以天象示警相劝,朱祁镇终于同意班师回朝。大同总兵郭登建议大军从大同过蔚州入紫荆关,这样最安全,王振拒绝,群臣力荐,朱祁镇才同意,众人稍微安心。
等到次日大军开拔,竟然是继续北上,众人慌了,不是已经定好回师路线,怎么突然变更!史书上给的解释是宦官王振的老家在蔚州北面,他想“衣锦还乡”,而朱祁镇就用二十万大军帮他撑场子,变更了行军路线!历史当然不可能如此荒唐,全军上下岂能听一个宦官的?很明显指挥大军的就是朱祁镇本人,出于什么目的呢?也许骨子里流着太祖的血,是想北上找瓦剌人真刀真枪地干一仗。后来的事实证明他就是这么想的。
明军的一举一动已经被内应送给也先,瓦剌大军随即出动,朱祁镇行军到雷家站,他觉得这边地形开阔,方便瓦剌骑军作战,在这边等瓦剌,他们一定会主动出击,届时可以发动决战,一举击破瓦剌。事与愿违,亲征大军断后部队被袭击,朱祁镇派恭顺侯吴克忠与弟弟吴克勤支援,两人皆战死,随后派成国公朱勇率4万骑兵支援,又是全军覆没。朱祁镇有点慌了,不再等瓦剌决战了,快速向宣府方向撤军。撤军途中却没有安排斥候刺探情报,不知撤军路线上的怀来城已经被瓦剌阿剌知院占领。
大军只得在怀来城外二十里的土木堡停下来,最后被瓦剌骑军包围。土木堡周边的水源均被控制,明军打井两丈都不出水,坚持了两天没喝水的明军战斗力大降,最后全军覆没,朱祁镇被俘,随行的五十余员文武大臣除了数人侥幸逃脱外,其余全部惨死在瓦剌马刀下,包括两位尚书,三位侍郎,还有曾经帮助朱棣经略安南的名将英国公张辅,此时他已经70多岁,死无全尸。
土木之变,很多人将它归咎于明军武备废弛,或者是宦官王振蒙蔽了朱祁镇,甚至现在又冒出一种说法,是文官集团策划的一次削弱武官勋贵的阴谋。首先承认自仁宗、宣宗主和以来,明军已不如太祖、太宗时期无往而不胜了,但是距离仁宣之治也就过去十余年,战斗力下降到一触即溃的地步是不是有点夸张了,整个土木之变中,明军没有一次胜利,哪怕是小规模的,真的渣到这种地步了吗?当然不会,还是仓促出兵、胡乱指挥、轻敌冒进、不顾情报等兵家大忌连累了明军,这是主将之过,就是朱祁镇之过!其次关于王振,数十万大军的军国大事,能由一个宦官指挥?朱祁镇敢这样做,随行的文武大臣也不会同意,别忘了明朝文官身上的傲骨,所以王振就是史学家为尊者讳,用来为朱祁镇背锅的!至于最后一个文官阴谋,一笑置之,谁能操控这么大的局?况且土木之变损失最惨重的就是随军的文官,他们本是帝国的希望之星!
02夺门之变后妄杀大臣之耻
没有朱棣、朱瞻基的军事谋略,却做着成就霸业的美梦,朱祁镇很无能,但是他却有好命。
土木之变被俘后,也先没有杀他,本想用他骗开长城,没成功,反倒是让于谦等大臣觉得国不可一日无君,征得孙太后同意,拥立朱祁钰为帝,即景泰帝,遥遵朱祁镇为太上皇。朱祁钰下令,边关不得与瓦剌接触,哪怕瓦剌用朱祁镇为人质,边关将领也要一律视而不见!
好不容易逮到了金龟婿,却无法兑现,也先大怒,率军长驱直入攻打北京,北京保卫战爆发。兵部侍郎于谦挺身而出,京城军民一心,守住了北京,击退了瓦剌,挽救了大明。
也先这下郁闷了,朱祁镇算是砸手里了,杀了怕明朝倾全国之力报复,毕竟明朝是大国,底蕴深厚,放了又觉得快可惜的,什么也没捞着,而且景泰帝也不乐意接朱祁镇回来,一直拒绝和瓦剌谈判。
就这样过了一年多,景泰帝派使臣杨善去瓦剌探望,估计主要是看看死了没有,结果杨善用自己的家财私自把朱祁镇赎了回来。离开瓦剌后,朱祁镇一路狂奔,深怕朱祁钰知道后将他堵在长城外。仅用十余天就到了北京外,这下景泰帝不得不接着了,天下人都看着呢。
一番表面功夫做足,朱祁镇也认命了,皇位已经与自己无缘了,景泰帝也防着他,将其软禁在南宫,为了防范他与外界连通,衣食住行全部是从门洞塞进去!南宫外围树木全部砍掉,安排锦衣卫日夜监视,朱祁镇就这样被软禁了7年。
景泰八年,朱祁钰病重,唯一的儿子也早早夭折,朝臣对继任者各有心思,以大学士王文为首的部分文官打算说服朱祁钰立襄王朱瞻墡的长子为皇储,于谦等想拥立前太子朱见深(朱祁镇的长子),武将却有自己的想法。石亨、张鞁是武将,掌管京中兵权,曹吉祥是宫内太监,杨善是左都御史,当年就是他私自做主把朱祁镇赎了回来,徐有贞是左副都御史,当年因主张迁都南京与于谦有嫌隙,几个投机分子凑到一块,打算拥立朱祁镇复辟。
景泰八年正月十六晚上,石亨等人闯进南宫,簇拥着朱祁镇前往大内,宫中禁卫阻拦,朱祁镇表明太上皇身份,禁卫不知所以,不敢阻拦。朱祁镇顺利回到大内,次日大朝,百官朝贺,发现坐在御座上的竟然是朱祁镇,徐有贞大喊“太上皇复辟”!百官不知所以,又被形势所迫,只得下跪参拜,此时朱祁钰拖着病躯,由宫女梳妆打扮准备临朝,太监来通知他朱祁镇复辟了!
夺门之变,本是皇家权力斗争,正义与否各有判断,但是接下来朱祁镇的动作就让人唾弃——杀于谦!八年前,土木之变中明军精锐三大营全军覆没,京师附近也无可用之兵,瓦剌骑兵逼近北京,人心惶惶,百官都在商议迁都南京之时,是于谦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拯救了大明帝国,景泰年间于谦执政,政通人和,明朝国力得到很大的恢复。不仅对国家有大功,于谦私德甚好,两袖清风的典故由他而来,死后抄家竟然家无余财。如此国之栋梁,朱祁镇就杀了,这与宋高宗杀岳飞何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