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和崇祯都有同样境遇 唐朝和明朝结局为何完全不一样

爱百科 23 0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李世民和崇祯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唐太宗与崇祯面临过相同的境遇,为什么唐代兴盛,明代灭亡了?

  在古代,百姓大多都把希望寄托在英主的身上,虽然很多人说历史的发展是靠着每个人力量推动的,但是不可否认,皇帝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所以我们往往看到,皇帝圣明的时候,国家就会蒸蒸日上,反之则会衰败。在唐代就曾经出现过一位英主,他就是唐太宗,不但在平定隋乱的时候立下了大功,后来坐上皇帝之后,也带领唐代走向了盛世,然而,很少有人了解,他刚刚坐上皇位的时候,情况其实很不乐观,如果处理不好,唐代甚至有亡国的危险,和崇祯年间遇到的情况相似,可是,同样的情况却导致了完全不同的结局,唐代此后不断走向了兴盛,而明代却最终灭亡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先来说唐太宗,他即位的时候,唐代才刚刚成立了几年而已,周边的一些势力费了很大的努力才一一铲除,比方说王世充、窦建德等等,所以唐代那时候的局面也可以称得上是满目疮痍,经不起什么大的动乱了。而我们了解,历来最危险的时候就是新皇登基的时候,那时候新皇的地位不稳,最容易让人蠢蠢欲动,李世民也了解,再加上他即位也不是怎么光彩的一件事,所以他只想先稳定国内的局势,然后再逐步的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带领着唐代一步步走向辉煌,然而,李世民的这个想法能够实现吗?会有人抓住这个机会来给唐代带来灾祸吗?答案是肯定的,这个在李世民初登大宝就来侵犯唐代的敌人是谁呢?

  就是突厥,一直以来它都盘踞在唐代的周围,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就会趁机来掠夺一场,当时趁着隋末的时候,他就抢占了不少的资源,所以李世民也早就想出掉他们,给唐代带来一个稳定发展的时机,可是,这显然不是最好的机会,所以他就把这件事情暂时压了下来,但是还没等到他出兵,突厥的兵马就已经杀奔长安而来,这让唐代的大臣赶到愕然。唐代的盛世还没有来到,此刻仅仅是萌芽,国内不安定的因素还有很多,如果此刻和突厥作战,能不能胜利是一回事,主要是容易引起国内的变动,哪怕胜利了,估计也是惨胜,而且很大的可能性会输掉这场战争,然而突厥已经兵临长安城下,眼看一场大战就要拉开了,此时,一个人改变了这一切。

  他就是李世民,他决定亲自前往去往突厥阵营和他们谈判,来化解目前紧张的局势,他这样其实也充满了不得已,因为他刚刚即位,而且手段不太光彩,这时候遇到了这种问题,如果他不能做出表率,让众人看到他的果敢胆气,那么,唐代不用外敌入侵就已经会生出内乱了。所以思前想后,他必须这么做。然而,谈判必然是要付出代价的,哪怕李世民水平再高,在这种自身劣势的情况下,也难免要放弃一些利益。李世民与突厥进行了怎么样的交易我们就不必一一深究了,总而言之,李世民走后,突厥就退兵了,付出的代价自然是数不尽的金银财宝,但是,当它们被运出长安城的那一刻,李世民就下定决心,有一天会把它们再次夺回来。

  就这样,经过了数年的养精蓄锐,唐代有了足够的资本去讨回原先的耻辱,李世民自然忘不了突厥的这一份,他让李靖带领大军去与突厥决战,李靖是当时最有名的将领,他没有辜负李世民的重托,带着这支强悍的大军直接攻下了突厥国,甚至还俘虏了他们的首领,将其带到了长安。这次大胜也使得唐代地位不断提高,周围的小国都向其俯首称臣,不敢再有什么大的举动,唐代自此走向了辉煌的盛世。而刚刚我们提起过,崇祯在位的时候,也遇到过这种难堪的局面,但是他却没有处理好这件事情,非但没有让明代强盛起来,反而是让明代灭亡了,这是不是崇祯的问题呢?

  崇祯即位的时候,情况比李世民要糟得多,当时的明代已经走过了两百年的历史,问题很多,无法根治,而且很多人分析说,当时正好赶上特殊的时期,所以明代很多地方出现了大旱,这是很多问题的根源。因为一旦大旱,就容易出现盗贼,西北地区一连旱了几年,不但出现了盗贼,连起义的人都层出不穷,于是朝廷就派兵镇压,然而却提高了税负,所以就迫使更多的人起来造反,成为了一个恶性循环,所以越镇压,起义的人就越多,给崇祯造成了很大的困扰,然而,问题还不止于此。唐代的时候,是突厥来侵犯,而明代也没有避免这一切,当时来犯的是清代,他们刚刚兴起,实力强大,明代的镇守屡屡被攻陷,情况也很危急,然而,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崇祯依然有机会去挽救这一切,只要他能够学习李世民当时的做法,可是很遗憾,他没有,所以明代就灭亡了,那么他当时是怎么做的呢?

  先来看一下正确的做法,崇祯当时是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以明代当时的实力,集中对付其中一个,绝对可以解决掉,然而如果两边同时进行,那就只能疲于奔命,最终使国家倾颓,所以,他应该学习李世民那样,先去和清军谈判,无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先稳住他们,然后趁此机会平定国内,发展生产,这样一来,百姓就不会再选择铤而走险,而国内富庶之后,就可以集中力量对付清军,那时候兵源自然充沛,粮饷也不是问题,以明代的实力,能够抗击当时的清军,这样就可以在数年的时间里,扫清这两方势力,使得国家强盛起来,不至于灭亡。可是崇祯当时是怎么做的呢?

  他坚决反对这一切,他心里始终觉得清军是蛮夷,如果去和他们讲和就是自贬身价,而且不止是他一个人这么觉得,当时的朝堂多数是这样的人,他们才是影响明代决策的最重要力量。后来情况更加紧急,崇祯已经开始动摇,想要去和清军议和了,但是他却只能秘密的进行,因为他了解大臣们不会同意,他又是个极爱面子的人,如果被人了解,那些大臣就会毫不客气的出面指责他,他承受不了这些,所以他希望一切在暗中进行。然而,事情发展的不顺利,这件事情还是被人捅了出来,崇祯自然就成为了众矢之的,但是他却急于推卸责任,都推到和他一起谋划的大臣身上,这样一来,谁还敢再去为他出谋划策呢?所以后来无论崇祯怎么问,他们都不再献策,就是怕崇祯会把责任推到自己身上,而就在这样的推脱中,明代最终走向了灭亡。

  所以,通过对这两个人的比较,我们能够很明显的感受到这两个人的不同,李世民是我们一直承认的英主,但是他也懂得审时度势,他了解在自身劣势的情况下,如何去稳住局面,再徐图发展,所以他会选择放下身段去和突厥人讲和,但是他心里想的却是在若干年后,把这一切都给夺回来,我们常说,手段不重要,结果才重要,李世民最终扫清突厥,谁还会再提他当初的窘迫呢?而崇祯却不一样,他太过于看重自己的面子,一直在畏首畏尾,担心自己的做法会受到众人的非议,其实他如果也和李世民一样,后来能够使得明代强盛起来,曾经的屈辱就可以一扫而空,必然也不会有人记得他当初的境况,所以说崇祯在这方面要稍微逊色于李世民,这也是为什么明代衰弱而唐代兴盛的原因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