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武大郎与潘金莲是什么形象?

爱百科 21 0

  武大郎与潘金莲的事情可谓是家喻户晓,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提起武大郎,你一定会想起《水浒传》里那个“身高不满五尺,面貌丑陋,头脑可笑,身材短矮,人物猥琐,三分像人,七分似鬼”的形象。不得不说,作者施耐庵将这个人物塑造得十分成功,而影视剧里的武大形象,也被刻画得个性鲜明。

  同样,在小说里,武大郎的媳妇潘金莲是个有名的淫妇。在作者的笔下,她极尽妩媚放浪之能事,求爱小叔子武松不成,反而与情夫西门庆联手毒死了武大郎……

  那么,在历史上,到底有没有武大郎、潘金莲这两个人,武大郎是不是那个相貌丑陋的“侏儒症”?潘金莲又是不是作者笔下不守妇德之人?真相也许跟你想的不一样。

  可以肯定地说,武大郎与潘金莲确有其人,只不过两人与《水浒传》、《金瓶梅》描述的不同,两人的真实情况并非如此。

  据史料记载,武大郎、潘金莲两人分别是明朝时期河北省清河县相邻的孔宋庄和黄金庄人。

  武大郎真名叫武植,字田岭,因排行老大,故称武大郎。大郎虽然出身寒微,不过他天资聪慧,而且他个头并不矮,至少1.75 米以上,仪表不俗。武大郎父亲早亡,和寡母幼弟相依为命。少年时能文能武,年长后乐善好施。

  武大郎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科举考试中中了进士,被宋徽宗钦点为山东阳谷县七品县令。武县令当官期间,为官清廉,除暴安良,爱民如子,造福一方。他平反冤假错案,治理河患,做了不少好事。相传当地人曾给他立过功德碑。

  功成名就的武大郎娶妻生子,娶的媳妇也正是潘金莲。与小说里的放浪形骸不同,历史上的潘金莲以善良贤惠、勤劳仁义而闻于乡里,夫妻二人恩爱,生有4子,携手一生。

  平平白白的两个好人,为什么会被人流传成这个样子呢?

  原来,施耐庵在创作小说的时候,将一个误传的故事当作真相,写入了小说中,虽然人物在历史上有原型,只可惜却虚构夸张了整个故事,更导致了世事黑白被颠倒歪曲。我们先了解一下施耐庵误听了什么。

  武植早年贫苦,接受过好友黄堂的资助。武植做官后,黄堂家的房屋失火,没有去处,他便投奔武植,希望谋个一官半职。不料,他在武家住了3个月,天天好酒好菜,却始终不见提携。黄堂觉得武植不够哥们儿,一怒之下不辞而别。

  黄堂越想越气,所以他在回乡的路上四处造谣生事,宣扬关于武、潘的谣言,并张贴传单捏造武潘二人的“丑事”。当这件事传到当地恶少西门庆的耳朵里时,便与黄堂沆瀣一气,添油加醋。很快,武潘二人的“丑事”传遍了相邻州县的街头巷尾。

  不过,等黄堂到家时,发现家里的房屋已经修缮一新。黄堂的妻子告诉黄堂,说这是武植花钱修的,而且还添置了许多新家具,黄堂深感惭愧,不过他四处捏造的谣言,早已“覆水难收”。而这件事恰恰被施耐庵写进了《水浒传》。

  而且此后,不仅让武氏夫妇蒙受冤屈,还导致清河县当地的武潘两家从此以后再也不通婚。

  谣言不可信,谣言也止于智者,不过那个时候没有网络,散播出去的谣言犹如泼出去的水,很难再澄清、收回。那么,《水浒传》里的武大和潘金莲究竟是怎样的呢?为什么时至今日提及二人总是裹挟着嘲讽与不屑呢?这只能说黄堂对两人重伤太狠。

  在施耐庵或者是兰陵笑笑生笔下,武大郎是个“三寸丁”,也就是今天意义上的“侏儒症”,而对于武大媳妇潘金莲的描述更是让人不齿。

  原著中对潘金莲的描写是:

  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情愁,脸如三月桃花,暗藏着风情月意。纤腰袅娜,拘束的燕懒莺慵;擅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

  小说中,武大郎为人老实忠厚,没有真才实学,平日里只能靠卖炊饼度日,这样的一个人根本不被生性风流的潘金莲待见,在勾引小叔子武松失败后,无奈之下和西门庆狼狈为奸。 最后与西门庆阴谋杀害亲夫而被武松击杀。

  时至今日,潘金莲和西门庆已经变成了奸夫淫妇的代名词,武大郎虽然很憋屈,不过对他也很少有惋惜之词,即便后来很多人对这段历史提出了很多质疑,然而苦于没有证据,一直认为这就是真实发生的历史。

  最终,有好事者经过仔细考证走访,人们才发现施耐庵或兰陵笑笑生里的武大和潘金莲并非是真实历史。

  杜撰水浒施耐庵,武潘无端蒙沉冤。施家文章施家画,贬褒迄今数百年。累世因缘今终报,正容重塑展人间。武氏祠堂断公案,施姓欠账施姓还。

  这是《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后人来到清河县武植祠,写给武、潘的道歉诗。为表达歉意,施耐庵的后裔、河北威县的施胜辰曾赴武家作画16 幅,并写了上面的道歉诗,为武植和潘金莲造像。而这首诗至今仍裱糊在武植祠墙壁。

  历史上,武大郎和潘金莲婚后琴瑟和鸣,相敬如宾。武大郎是一位身形高大,有才华且做过官的人物,和小说中鄙陋矮小的形象相差巨大,他也不是卖炊饼为生的。武植的妻子潘金莲品行教养极佳,根本不是那种作风不正、红杏出墙的女人。

  而且据武大郎的后代讲,他们家祖祖辈辈相传说,武松还是潘金莲养大的。潘的身世,有潘家传世家谱为证。

  那么,两人是如何走到一起的呢?

  武大家境贫寒,未成亲以前,他曾在潘家打过短工,潘父看武大郎做事勤快,条理分明,而且十分忠厚老实,对他十分欣赏。出于同情和爱惜,潘父开始资助武大郎钱财供他读书,后来更是将女儿金莲许配给了武大郎。

  武大郎知恩图报,也没有辜负岳父的期望,他发奋读书,在四十多岁的时候考上了进士,并被皇帝亲封为阳谷县县令。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了地方的父母官,武大郎替百姓做主,为群众申冤,深受百姓爱戴,他明察秋毫,惩贪除恶,而且喜好调戏妇女的“地头蛇”西门庆就是被其收押的。武大郎不但并公执法,而且是一个非常廉洁的父母官,他绝不允许自己和家人挪用国家的钱财物品和收受贿赂。

  古代女子的社会地位很低,程朱理学兴起之后,“三从四德”、从一而终始终是古代女子必须遵守的公序良俗,所以相比较武大郎而言,潘金莲遭人构陷的社会影响确实难以洗白。后来有人作诗,为武大郎和潘金莲鸣不平,诗曰:清官武大坟犹在,进士娇妻慧且贤。史有其人被诬陷,女中何止一金莲。

  所以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武大郎和潘金莲两人的形象,皆属错误。

  从两人被恶意丑化的事件中,我们也能得出一个教训,交友须谨慎,如果滥交朋友,真的会自毁前程。武大的朋友黄堂,他的遭遇值得同情,甚至说也很可怜,不过,非要以此来博取他人同情并满足自己无休止的欲望,最终也不值得让人同情。作为并公执法的武大来说,肯定也不会徇私枉法。

  以过往的恩惠、友情去要挟朋友满足自私的欲望,而当武大郎没有伸出援手(事实上,武大是暗地里以自己的名义帮助),就遭到朋友的恶意重伤,乃至给自己和妻子造成了重大的名誉损失,这样的朋友不交也罢。

  时过境迁,交友就像筛筛子,虽然留在筛子里的朋友并不多,但留下来的一定是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的朋友,即便再少,也足够了。

  从武大身上我们也能发现一个极其重要的优点,朋友再好,但我们为了帮他,也要坚守底线,什么时候都不可逾越规矩、凌驾于法度之上。

  正义会迟到,但不会缺席,好在武大郎和潘金莲的真相最终大白天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