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侯是如何任用人才的?贤才们为何离开魏国?

爱百科 24 0

  魏武侯,姬姓,魏氏,名击,魏文侯之子,战国初期魏国国君,前395年—前370年在位(《史记》《资治通鉴》误载魏武侯前387年即位,前386年为魏武侯元年。据《竹书纪年》则为前396年即位,前395年为武侯元年)。他是三家分晋后魏国的第二代国君,在位期间将魏国的百年霸业再一次推向高峰。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轶事典故

  武侯任人

  魏武侯虽在作战指挥上与其父不相上下,但在用人方面就大大逊色于其父魏文侯。

  文侯之世,魏国人才济济,为诸侯所侧目。文侯“师子夏,友田子方,礼段干木”;又有李悝、吴起、西门豹等名臣;吴起、乐羊制其兵;[4]各司其职,文武相济,魏国大治,开疆拓土,盛极一时。魏武侯承继基业,老臣犹在,但控御无道,致使人才流失。他任公叔痤为相,还听信公叔痤谗言,怀疑吴起,吴起惧诛逃往楚国,再失之于后。至于礼贤下士,招引人才,则更无从谈起。故武侯之世,文侯时“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的局面已不复存在。

  就在魏武侯继位没有多久,一天,魏武侯与大臣巡游西河前线,一时感慨:“河山这样的险峻,边防难道不是很坚固吗!”这时,魏武侯身边的一位大臣连忙附和道:“是啊!当年的晋国就是有这雄山峻岭,称霸百年,如果君侯再修明政治,那么我们必然称霸天下!”

  吴起回答说:“我们君主的话,是危国言论;可是你又来附和,这就更加危险了。”

  武侯很气愤地说:“你这话是什么道理?”

  吴起回答说:“河山的险是不能依靠的,霸业从不在河山险要处产生。过去三苗居住的地方,左有彭蠡湖,右有洞庭湖,岐山居其北,衡山处其南。虽有这些天险依仗,可政事却治理不好,结果大禹赶走了他们。夏桀的国家,左面是天门山的北麓,右边是天溪山的南边,庐山和峄山在二山北部,伊水、洛水流经它的南面。有这样的天险,但是没有治理好国政,结果被成汤攻破了。商纣的国家,左边有孟门山,右边有漳水和滏水,前面对着黄河,后面靠着山。虽有这样的天险,然而国家治理不好,遭到周武王的讨伐。再说您曾经亲自率领我们占领、攻陷了多少城邑,那些城的墙不是不高,人不是不多,然而能够攻破它们,那还不是因为他们政治腐败的缘故吗?由此看来,靠着地形险峻,怎么能成就霸业呢?”

  武侯说:“好啊。我今天终于听到明哲的政论了!西河的政务,就全托付给您了。”

  一段君臣间简洁的寒暄,实际上就已经道明了魏武侯的治国方略与其父有着本质的不同。

  吴起的话里,描述了夏、商两代衰败的起因。但明眼人都知道,吴起接下来的日子是不会好过了。魏武侯一改文侯任人唯贤的原则,回到任人唯亲、任人唯贵的老路,让政治上虚腐的田文为相。魏国辟土四面,拓地千里,吴起有不可磨灭的功勋,田文只是出身显贵罢了,认为有着显贵的家族背景就可以扬名立万,就可以号召群雄,遗憾的是注重家族血统的春秋时已经成为了历史。田文自己也承认,在带领三军、鼓阵成列方面,治理四境、教训万民、充实府库、变易习俗方面,都不如吴起。魏武侯之所以用他,是因为他出身显贵。吴起出生不好,自然不能号召天下人。

  然而这种任人唯亲、任人唯贵的不成文规定竟然最终成了魏国的国策。吴起、公孙鞅、范雎……等贤才最终离开魏国无不是如此。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