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内、对外政策方面,晋悼公进行了哪些调整与改革?

爱百科 25 0

  晋悼公,姬姓,名周,一作纠,又名周子或孙周,是惠伯谈(姬谈)的小儿子,他的祖父桓叔捷(姬捷)是晋襄公的二儿子。他在堂叔晋厉公被弑后,被迎立为君。谥号为“悼”,爵位为侯,又称“晋侯周”,简称“晋周”,在位共15年,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前573年至前558年在位,前558年卒,年仅29岁。他的文治武功引领晋国再次走向全盛,铸造军国霸权,挟天子而令诸侯,和戎狄以征四方,最终得以再次称霸中原。在位时重用吕相、士鲂、魏颉、赵武等人,惩乱任贤,整顿内政,晋悼公四年(前569年)魏绛推行“和戎狄”的策略,同戎狄相处融洽。联宋纳吴,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将晋国霸业推至巅峰。学者全祖望的《鲒崎亭集外编》将晋悼公列入春秋五霸之一。终晋悼公朝,晋国镇齐、慑秦、疲楚,天下不能与之争衡。

  人物生平

  内政改革

  对内方面,悼公命百官,肃内政,任贤良,他用魏相、士鲂、魏颉及赵武为卿,命荀家、荀会、栾黡与韩无忌为公族大夫,以教育卿族子弟。再派士渥浊为太傅,右行辛为司空,并起用弁纠、祁奚和荀宾等为官,整顿军政。

  在厉公时代,为恢复晋国的霸业,连年对外发动战争,令国人要负担沉重的军赋,悼公即位后,济贫困,救灾减税,并宽刑节俭。为保证农业的发展,只在家闲内起征农民。减轻赋税是缩减开支,并免去以前的旧债,还拿出粮食帛布援助农民。他采纳魏绛的意见,下令国君以下的贵族将屯积的陈粮卖掉,使得“国无滞积,变无困人”,同时还放宽对渔猎山林湖泊的禁令,令“公无禁利,亦无贪民”。这些政策解放了生产力,改善了劳动者的生活质量。

  景公时曾令士会重修法典,以强公室。悼公即位后,令士渥浊修改他的先祖范武子之法。这部法典较前者为温和,其目的就是为缓和与卿族的关系。

  在军事方面,悼公即位之初,晋国有中、上、下、新四军。但在新军统帅知罃与士鲂去世后,找不到适当的人士继任,便将新军与下军合并。同时又精简大批冗员,御戎原本是为文公时代为国君驾车的职务,随着私家势力的发展,卿族也开始设御戎,悼公取消他们的御戎,改由在战时以军尉接任。同时,又在各军分别派遣司马和军尉,用以御车训马和加强军队纪律。

  对外方面

  在改革内政的同时,悼公总结景、厉两代积累的经验,调整对外政策。当时,楚国乘晋国内乱,发兵灭了舒庸,又与郑国联军乘晋国的长期盟友宋国内乱,连取宋的朝郏、幽丘、城郜和彭城(都在江苏徐州附近)四座城邑。并将奔楚的宋臣鱼石、向为人、向带等五人安置在彭城,派三百乘兵力戍守,以压制宋国和扼住晋、吴间的联系要道。宋国久攻彭城不下后,向晋国救援。悼公亲率军队驻扎于台谷(今山西晋城),同时命士鲂请鲁国出兵。同年十二月,悼公与齐、鲁、宋、卫和邾国会于虚朾(今河南睢县)以商救宋事宜。第二年,晋国与宋、卫、曹、莒、邾、滕及薛计八国之师围彭城,彭城守军出降。同年,晋国以齐不参与彭城之会为由,兴兵伐齐,齐被迫以太子光为人质。此年夏天,韩厥和荀偃以诸侯之师攻入新郑外城,并借道郑境攻楚国的焦和夷(都在今安徽省亳州一带),并一直打到陈国。这次行动不仅为为宋国夺回彭城四邑。在联军多次威压之下,郑也向晋国屈服。此后,悼公又多次邀诸侯相会,以打击楚国的势力。

  申公巫臣在景公之时献联吴制楚之计,从此晋吴两国开始联盟。至悼公在位后,吴国已在东南兴起,成为楚国一大劲敌。悼公三年(公元前570年),吴国出奇技大胜楚军,取驾邑,楚令尹子重气急之下突发心疾而去世。同年,悼公在鸡泽大会诸侯,派荀会邀吴王寿梦与会,吴王寿梦因道路原因并未前来。当时,陈国由于不堪楚的压迫,也派出使者请求会盟。二年后,吴国主动遣使向晋国打听会盟日期,悼公命鲁、卫与吴王会盟于善道(今江苏盯胎北)。同年九月,吴国参与了华夏诸侯在戚的会盟。这也标志着自景公时代制订的联吴制楚战略的完成。

  联军北撤,盘踞虎牢三城,成掎角之势。郑如鲠在喉,战战兢兢。因为从楚,郑国已四面树敌,十分孤立。

  上下相疑,内外交困,亲晋派逐渐抬头。面对窘境,子孔召开国会,众大夫各抒己见。最终意见统一如下:

  郑国必须彻底倒向晋、楚其中一国。当今晋强于楚,但晋国征服我们的欲望不如楚国。只有迫使晋国对我们狠下决心,楚不能争锋。但求晋国急攻我们:楚国不能抵抗,我们就坚决倒向晋国。

  罕桓子(即公孙舍之,舍之谥桓子)再献鬼谋:“宋,临于郑而亲于晋。我寻衅于宋,晋必率诸侯以援。与诸侯盟,及楚师至再附楚。晋师频出而楚不能,至楚疲,我乃从晋!”最终,提议通过国会。

  郑边吏衅于宋,向戌伐郑。子展侵宋。

  晋悼公大怒。4月,诸侯再攻郑。吕光(即齐太子光,齐国氏吕)、向戌率先抵达郑国,陈兵东门。傍晚,智罃也攻至西郊,并向东袭击故许,孙林父袭掠郑北。联军包围郑国,且一围数月。

  6月,晋悼公与宋平公、鲁襄公、卫献公、曹成公、莒犁比公、邾宣公、滕成公、薛献公、杞孝公、小邾穆公及齐公子光各率精锐会于北林,驻兵于向,又向西北移驻于琐。

  自此,诸侯将郑国完全包围。悼公已势在必得,智罃驻兵于许以遏制南方的援军。煎熬一月,不见楚国有丝毫行动,子孔向诸侯求和。

  7月,诸侯盟于亳。盟曰:“凡我盟国,勿囤积居奇、勿独赚利益、勿包庇奸佞、勿窝藏罪犯,救济灾荒,安抚祸乱,统一赏罚,保卫王室。若有背盟,诸神、先王、先公,及七大姓之祖为鉴,众神戮之,夺其民、亡其氏、灭其国!”

  萧鱼定霸

  亳之盟,深深的刺伤楚国的自尊。昭陵之盟以来,未曾有今日之耻,欲战不能。此时,秦景公慷慨的赞助了无助的恭王,相约:共同抗晋。

  8月,楚恭王率楚、秦联军伐郑,郑简公往迎楚王审(楚共王名审),并从之辗转伐宋。到此,楚国似乎又挽回了部分尊严。就在共王刚回国,良霄觐见楚王,递上国书:“寡人以社稷故,不能从君。乞君以玉帛侍晋,不然则以勇武退之,皆郑之愿。若君俱不能,寡人将从晋矣!”原来,楚军匆匆南撤后,诸侯精锐讨伐郑国,郑简公已命王子伯骈议和。

  12月初一,晋悼公主盟,与宋平公、卫献公、鲁襄公、郑简公、曹成公、莒犁比公、邾宣公、滕成公、薛献公、杞孝公、小邾穆公、齐储君光盟于萧鱼,复晋文公之霸业。悼公命叔向通告霸主之命:“赦免郑俘,皆以礼命之归国,各自收兵,严禁掳掠!”诸侯尽从晋命。臧武仲相鲁襄公代表诸侯,对曰:“凡我同盟,小国有罪,大国致讨。稍有所得,即行赦免:寡君闻命矣!”

  自此,郑国彻底回归中原版图。为表归顺,郑简公将师悝、师触、师蠲、成对的广车、軘车各十五乘并配备全套盔甲武器,战车一百乘;悬列成排的歌钟两架以及配套的小钟、磬;能歌善舞的女乐二佾共16人赠予晋国。悼公以金乐之半赐与魏庄子(即魏绛,绛谥庄子),魏氏三辞乃受,始有金石之乐。

  萧鱼之盟,宣告着晋国霸业的复兴。

  僭越谋周

  晋悼公少年老成,思维缜密,作风务实沉稳,不务虚名而处实祸。尤其对待天子这样敏感问题时,尽览无余。

  自悼公元年起,频繁的会盟,牢牢的掌控着中原。悼公即位后入则从政,出则从军,多次率军至虎牢,越王畿而不朝天子。可以看出,悼公比起齐桓、晋文、晋襄,对待天子要冷漠的多,视而不见。

  利用现有的晋文公留下的特权,实霸而假方伯。他无心学齐桓、晋文去讨要、接受天子册封;更无意如楚庄、夫差争取九鼎、百牢徒招敌视。不闻不问,法制上尊重,礼制上僭越;形式上拥护,政治上孤立;道义上认同,经济上制约。

  一系列云遮雾绕的政治手腕与规模宏大的军事行动,当众目睽睽,数十万精锐簇拥着一个20岁的少年。通过频繁的征战,悼公架空国内侈卿的同时,陈兵周畿,炫耀其武。

  邢丘之盟,悼公正式确立列国朝聘之礼,同时取消诸侯对天子的朝贡义务,此后诸侯不朝天子被合法化。晋国成为新的领导中心,堂而皇之索要重赋,稍不如意,即被斥为不庭。晋悼公充实府库,极具削减王室的收入,加速了天子威权的衰落。公元前6世纪末,王室财政赤字严重,矛盾激化,内乱不迭。至战国时,更是穷困潦倒,债台高筑。

  各国贵族皆知悼公之心,连王室亦深感危机。所缺的,不过是天子的名号,不过是众人的推戴。

  前563年,悼公以逼阳赐宋。宋平公奏《桑林之舞》,鲁襄公奏《禘乐》。杞孝公、宋平公、鲁襄公向晋悼公施以天子之礼,奏天子之乐。杞,夏后氏;宋,殷之后;鲁,周礼之所在。这是巧合吗?但桑林之舞奏起时,悼公惊退。一个征战四方的诸侯,又何至于此?

  不久后,悼公生病,硬是被左传的君子说成悼公忤逆,上天降罪。

  推戴之事匆匆搁置。但悼公所为,其野心亦昭然若揭。无论悼公是否会以晋代周,都属大逆。所谓“尊王”,不过空言自欺欺人;“攘夷”也只是悼公发动战争的借口。

  东周以来,虽然王室已失去威严,仍能以相对独立的政治地位存在。作为一位有理想、有信念、有蓝图、有手段的大政治家,晋悼公将王室视作傀儡,附庸,他自信比周灵王更有能力掌控天下。

  深谋远虑

  晋悼公功成名就,中原绥安。前560年夏,智武子、彘恭子(士鲂,鲂谥恭子)去世。二卿既去,诸卿又将重组。由于前两任正卿为超拔。这次又将有谁得到晋侯的垂青呢?大家不禁在打听、揣摩。

  翌日,悼公率诸卿大夫在绵上打猎。田猎完毕,晋悼公问范宣子:“寡人欲以卿将中军,由伯游(即荀偃,偃字伯游)佐卿执政,可乎?”范宣子辞悼公:“不可,中行伯(即荀偃之尊称)贤于臣,我之佐中军,知知伯之故也。请寡君以之为政!”于是,悼公以中行献子(即荀偃,偃谥献子)将中军,由士匄辅佐。

  悼公请韩宣子(即韩起,起谥宣子)将上军,宣子辞之:“臣才能、品行、年齿皆不如赵武,请寡君立赵武,臣不敢居其上。”悼公又问栾桓子,桓子辞曰:“臣不及韩子(即韩起之尊称),韩子尚下侍赵孟(即赵武之尊称)。臣无异议!”于是,悼公命赵文子(即赵武,武谥文子)将上军,韩起佐之。

  悼公仍以栾桓子将下军,魏庄子佐之。悼公以智盈(荀罃之孙)、彘裘(士鲂之子)年幼,取消新军,将新军官吏、部众附属下军,统归栾黡指挥。不声不响中,悄然剥夺荀氏、士氏过剩的卿职,并壮大栾氏。

  自此,晋国再度恢复到最经典的六卿模式。时六卿如下:

中军将荀偃中军佐士匄
上军将赵武上军佐韩起
下军将栾黡下军佐魏绛

  在通过长期考察、检测,大彻大悟的荀偃重新获得了晋悼公的认可,被提为正卿,虽然这份殊荣因13年前的莽撞迟到了十年。而秉性贪侈的范宣子被原职待定。这样的安排,又基于中行氏与范氏素来相睦,荀偃自然满足,士匄则无话可说,惟命是从。

  对群臣,亲之以德;敬之以礼;用之以智;惩之以法,故群臣恭效臣节,皆股肱也。史称:“如乐之和,无所不谐。”春秋之世,晋悼公缔造了“和、谐”社会。

  这样,晋悼公悄然构建了一套可用数十年的内阁框架。可以想象:十余年后,当荀偃、士匄已成过去,悼公才正当步入事业巅峰期。彼时,悼公坐朝;赵武相晋;韩起、栾盈领袖公室;范鞅、杨肸(即叔向,肸之字)为谋主;中行吴、魏舒为良将;韩无忌、祁午、师旷、籍谈、羊舌赤、栾豹、箕襄、史赵、女齐为股肱。十年之后,晋国正式进入了人才的全盛期。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