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秦始皇返回咸阳之后是怎么展示自己的智慧的?

爱百科 23 0

  少年秦始皇返回咸阳之后是怎么展示自己的智慧的?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

  赵政回到秦国都城咸阳以后,改回了秦王族的本姓——嬴,叫嬴政。不久,他的曾祖父昭襄王就病故了,太子安国君继位,称为秦孝文王,秦孝文王册封华阳夫人为王后。

  秦孝文王先服丧一年,然后才正式即位,在位仅仅三天就去世了。子楚继承王位,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秦王,也就是秦庄襄王。华阳夫人被尊为太后,庄襄王的生母夏姬被尊为夏太后。庄襄王还立赵姬为王后,嬴政为太子;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并赏赐洛阳十万户做他的封地。

  吕不韦还要担任嬴政的老师,每天都要亲自教授给嬴政一些治国安邦的学问,课程包括秦国历史、诗经、书经、礼仪、兵法、武术、数学等等。

  由于从小在外游荡惯了,没有人约束,一开始,嬴政对这些日复一日的繁重学习有些不适应,但是他很快就习惯了这种生活。因为他想到自己以后要继承王位,治理国家,就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因此,他格外刻苦努力地学习,他的头脑也因此逐渐充实起来。


  吕不韦虽然只是丞相,但却掌握着秦国的军政大权。他发兵攻打魏国,打了大胜仗,夺得了20座城池。这天,他在给嬴政上课的时候,骄傲地谈起了这次胜利。他以为嬴政听了他指挥伐魏的壮举,一定会十分钦佩他,但是没想到嬴政却提出了令他感到意外的看法。

  “太师傅,我觉得这次伐魏并不能算全胜,既然我们已经夺得了20座城池,为什么不乘胜前进,攻下它的都城,一举灭了魏国呢?”嬴政礼貌地向老师提出问题。

  吕不韦很意外,甚至有些恼火,他没想到面前这个只有11岁的孩子会对这些重大的事情提出跟自己不同的想法,而同时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个看上去少年老成的孩子确实很有头脑,也很有气魄。

  吕不韦思索了片刻,说:“当时时机还不成熟,所以没有继续攻打。打仗必须坚持稳中求胜的思想,有一句话叫‘成事在天’,你要记住。”

  嬴政立刻说:“上回弟子读到《汤誓》这篇文章时,太师傅讲到商汤被囚禁之后开始考虑兴商大计,您不是还特地教导弟子要记住‘谋事在人’吗?”

  嬴政提出的这个尖锐的问题让吕不韦有些措手不及,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嬴政又接着说:“要是我,我就会乘胜追击,一举灭了魏国。”

  吕不韦反驳道:“打仗是很凶险的事,必须谨慎。你要知道,王者之师要伐无道而救生民,要师出有名,这才是用兵之道。而且,打仗也需要休息和间歇。”

  “可是你已经进攻了魏国,并且夺取了20座城池,这是有道还是无道呢?如果这是无道,你根本就不应该进攻魏国,一座城池也不应该攻占;如果是有道,攻占20座城池和攻占全国有什么区别呢?还不如一鼓作气打到底。”嬴政顿了一下,接着不慌不忙地又说,“已经打下了20座城池,接着打下去会省时省力,军队也士气正旺。如果停下来,以后再进攻,还要重新准备粮草,再次长途行军,而且也给了敌人喘息的时间。”

  吕不韦听着嬴政讲得头头是道、滔滔不绝,不由得在心里暗自赞赏:小小年纪,对事情就能有这么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认识,将来不会是一个平庸的人,必定会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君王。

  “你能有自己的见解,这很好。以后学习也要像这样,不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要联系实际多思考、多分析。特别是要关心国家的大事,因为你以后是要掌管国家的。”

  “是,谢谢太师傅的教导。”嬴政大声回答。

  嬴政通过刻苦学习,在他的青少年时代获得了很多知识,为以后独自执掌天下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他经常同老师一起探讨问题,有时还进行辩论,渐渐养成了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的习惯。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