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名相管仲成功的一生

爱百科 26 0

  揭秘:名相管仲成功的一生,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一代名相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近40年,齐桓公在其辅佐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更是被后世称为“华夏第一相”,就连诸葛亮未出茅庐之前,也是每每把管仲当作自己的偶像。可以说,齐桓公的霸业背后离不开管仲的智慧,那么今天的我们是否可以从前人星星点点的记载中借鉴一二。

  识人篇

  01当初齐僖公让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鲍叔牙对这件事不是很满意,所以常常称病不出,他觉得“知子莫如父,知臣莫如君”。肯定是国君知道小白将来没啥希望继承君位,小白又没有什么才能才让他辅佐的。管仲觉得不以为然,详细了解内情以后反而劝导鲍叔牙:“将来的国君非纠即白(公子纠、公子白),虽然公子小白没有另外一个聪明,有时候甚至还有点急脾气,但是公子小白有远虑以后肯定能成大事。即便是公子纠能夺得王位估计也不会长久,所以到那个时候你再辅佐公子小白就晚了。果不其然一切如管仲所言,公子小白就是以后的齐桓公。

  02有一次管仲带兵出征宋国路过峱(nao)山,在路上碰到一个放牛的,这个牛夫对着牛唱歌。管仲就觉得很奇怪,于是走上前跟他去聊。结果俩人相谈甚欢最后聊到国家大事治国方略上,这个放牛的牛夫竟然能够对答如流,有的地方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管仲说:豪杰辱于泥涂,不遇汲引,何以自显?大体意思是说一个有大才的人是可以容忍他身上的小缺点的,然后劝谏齐桓公让这个放牛的牛夫即宁戚做官然后委以重任。同时还劝谏齐桓公也不要去这个人的家乡打听宁戚,因为如果万一宁戚真的做过啥错事,到时候碍于舆论压力会影响他做事,到时候国君您就没办法再用他了。按照咱们今天的话就是英雄不问出处,看人要看大方向不要在意细枝末节,同时也不要在意庸人的评价。

  03管仲为了齐国的发展积劳成疾身患重病,临终前齐桓公拉着管仲的手说:我的霸业还需要你来帮我完成你可不能走啊,万一你走了我可咋整,另外还有没有可用的人才给我推荐。管仲说我的好朋友鲍叔牙是个正人君子,但是善恶太过于分明了,有的人做过一件坏事他能记一辈子,所以这样的人不能管理一个团队的。果不其然,管仲死后,齐桓公让鲍叔牙为相,齐国的人才越来越少。

  易牙为了让齐桓公吃饭有胃口把自己的孩子杀了用来烹饪,竖刁为了能够进宫照顾齐桓公主动自宫,开方是诸侯国的继承人主动放弃做国君的机会来照顾齐桓公,这三个人都不可以重用。齐桓公认为这三个人是天底下最爱自己的人了,管仲认为一个对自己不好而对你好的人,一定是在隐忍得到更大的利益。齐桓公晚年重用这三个人,最后竟然被这三个人控制,最后饥饿而死。可惜不听管仲之言,一代霸主竟这样死去。

  处事篇

  做人做事一定要有人情世故,观众就是这方面的高手。管仲在齐国推行政治改革时,为了解决军备不足的问题,实行“轻过而移诸甲兵”的办法,让有罪之人用兵器或者铜铁来赎罪。犯重罪的可以用犀甲一戟赎罪,轻罪的可以用鞼(gui)盾(dùn)一戟来赎罪,小罪讁(zhe)以金分.此举一出,齐国很快就实现“甲兵大足”。伯氏因犯有重罪,本当诛杀,管仲依据新法令,将其骈邑三百户收归公室,以抵死罪。伯氏感念管仲法外开恩,得以保全性命,每天吃粗茶淡饭艰难度日,临到死去都对管仲没有怨言。充分体现了管仲在推行法治进程中的灵活性,既坚持依法治国的刚性约束,又体现亲疏有别的人文关怀,把这种人情世故,灵活处事的哲学表现的淋漓尽致。

  谋略篇

  齐桓公想攻打出国但是担心人家楚国是一个大国,而且其人民擅长格斗。管仲说:“大王这事好办,您在与楚国交接的边境上设立了一座小城,并派人到楚国高价购买活鹿。楚国活鹿的价格为八万钱一头,管仲让齐桓公派人带了二千万钱去楚国大肆搜购。”而且大肆炒作,于是楚国上下都轰动了:无论官方还是民间,无论男女老少,全都来劲了,老百姓都放下手头的农活,漫山遍野地去捕捉活鹿。这个时候,管仲让大臣隰朋悄悄地在齐、楚两国的民间收购并囤积粮食。结果齐楚开战,楚国的米价疯涨,因为国内没有存粮,老百姓天天忙着捉鹿而荒废了农时。楚王派人四处买米,都被齐国截断,逃往齐国的楚国难民多达本国人口的十分之四。楚国元气大伤,三年后向齐国屈服。两千多年前的管仲就把谋略用的出神入化,以最小的成本收拾了敌人。

  纵观管仲的一生,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识人谋虑都极为出色。我想也正是他的这些闪光点所以被历代人尊崇,希望小编所写的也能被正在阅读的你有所帮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